法华经全文网

觉慧普弘:学佛好似猜灯谜

发布时间:2024-08-31 02:50:40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觉慧普弘:学佛好似猜灯谜

学佛的人很多,受益的人也很多,受益的程度也不同,好多学佛人都觉得自己明理了,都按自己明白的理在做事,从初学到学佛几十年的老同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都觉得自己明白佛理了,而且都希望其他同修也按自己的方式方法学佛,也能够和自己一样明理,和自己一样受益,若有人真的相信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得到和自己一样的利益,是件最为快乐的事。

那么,我们学佛真的是否明理了,所明的理到底有几分?这样的问题很少有人给自己提出来,很少有人会问问自己,自己真的明理了吗?自己所明白的佛理能有几分?自己是在哪个层面上?很少有人能够说得清楚,说不清楚是正常的,因为所学的就是某一个层面,就知道这一个层面的理,根本就没有发现还有其它层面和其它层面的理。就好像几个古人站在自己的那个地区,只知道这个地区,只了解这个地区,从来就不知道还有其它地区,更不了解其他地区。又好比几个人站在不同的方位欣赏一颗非常大的钻石,有人说钻石就好像一面非常平滑的镜子,确信就是一面最好的镜子,这面最好的镜子就是钻石。有人看到的是一个棱角和两个倾斜的平滑镜面,确认这就是钻石。有人看到的是一个三角形的棱角和三个倾斜的镜面,确认这就是钻石。有人看到的是一个顶角分出无数个棱角和无数个棱面的镜面,确认这就是钻石。所有人看到的都有共同点,就是最平滑的镜面。每个人的不同处就是,有的人只看到一个镜面,有的人看到一个棱角和两个镜面,有的人看到三角形的棱角和三个镜面,还有人看到了顶角和无数个角无数个棱面。这就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就有所不同,了解的不同,所明的理就不相同,都觉得自己是对的,都觉得自己看到的是真实的,都觉得自己看到的是最完美的。但很少有人能够一览全貌。很少有人会看到钻石的每个地方,每个角落,每个层面。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位子上看的,距离钻石太近了,太喜欢自己看到的了,就好像站在钻石上看一样,粘在某一处了,离不开、出不来。也就只能知道某一点某一处了。要想看到全貌就把自己的喜欢放下,别有喜欢和贪爱,离开自己的位子,把喜欢和贪爱舍掉,放下贪爱执著,退出去,离开那个地方远一些,别只看那一点,别只想那一点,把心放开,把眼界放开,就会看到更好的更完美的,更全面一些的。但所看到的也不要留恋,不要贪爱,这样也会出不来,得到的收获也就这些了,看到任何也不要贪爱,不要执著,再换个方位,看一看,就会有另一种景象出现,就会再次的改变自己的认知,那么,再继续换方位,站在所有的方位都看一看,才会真的看到所有的方位,把整个钻石一览无余,这样才了解了整个钻石,才会真正的把钻石的全貌描述出来。

学佛也是一样,把自己的明白心放下,继续学习就会向上提升,若抱着自己的明白不放,就死在这个明白上了,也就只能明白这一点了。学到啥样的程度也不要有明白的心,肯定自己学对了,继续学习,就会向上提升。明白心就是停止,就是被定住了。

下面用猜灯谜打个比方就好懂了。每年正月十五夜晚,都会有灯展,各种各样、各形各色的灯笼,一排排,一串串,大的小的高的矮的都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观赏一轮明月的;有观赏然放礼花的,有观看节目表演的,还有欣赏灯展的。在人群中还有一些喜欢文墨的,喜欢诗歌的、喜欢对联的,还有喜欢猜灯谜的。有人把一串串写着灯谜的灯笼挂出来,这些个爱好者就都围拢过来,展开想象力,一展才华。品味着、思索着、捉摸着、联想着、拼凑着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头脑思维进行品味和猜想。这些灯谜的答案是什么。

有人在欣赏文字的字体、笔锋、笔法。这字写的好啊,看这笔锋多有劲道,刚劲有力,,看这笔法,笔走龙蛇,笔笔生花,真的好字体、好笔锋、好笔法。这字写的太妙了,心想这字是谁写的呢?一定得问问,以后好去拜访人家,和人家学习,分享写字心得,相互切磋学习,陶醉在想象中的切磋享受中,陶醉在欣赏中,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有人在欣赏灯谜中的用词,这些词用得好,用得恰当,用的到位,用的有章法、用的恰如其分、用得无可替代、用得无可比美。真会用词,真是用词高手,心中在解读每个词的妙义,联想词与词之间的妙作用,词与词之间组合后产生的新意,真是妙趣横生,妙境连连,心在其中流连忘返。

有人很是开心,好对联,这对联写得好,真是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合辙押韵,恰到好处,对的工整,有文采,有功底。写对联之人真是位对联高手,真有高人,真有文人。没别的,就是个好。陶醉其中,心里美在其中、妙在其中。

还有人在另一种享受中。啊!好诗,真的是好诗,难得一见的好诗,这韵律,这意境,这诗情画意,这词组,这词语搭配,这词语运用,平仄对仗,字与字的组合是那样的完美,真是没得说,真值得欣赏,自我好似已然进入到诗里所描绘的景象中了,自己就是诗歌的主人公,诗歌的完美景象近在眼前,鲜活完美,活灵活现,完全的被诗歌带入到诗情画意中,陶醉在其中。美哉、乐哉,是为享受也。

有的人看了一会,心里感觉,这不只是诗,不只是对联,,这是里面似乎有另外的什么寓意,这寓意到底是什么呢?真是耐人寻味,有点捉摸不透。

有人看出这些诗的目的是让我们猜点什么?是谜语,是灯谜,到底是什么呢?真是不好猜。

好多人觉得自己猜出来了,好像是这个、又好像是那个,猜出来好多,心想其中一个一定是对的。

其中有一个人把其他人看出来的所有都看出来了,那些都不是真正用意,那些都是美丽的意境,其意是让我们在美妙的意境中,把真正的谜底猜到。并用这些意境引导我们走进谜底。其中也有对我们的考验,看我们是否真的有智慧,看我们是否有我执我见,看我们是用心想还是用智慧,看我们都在哪一个层面,让我们认清自己,在这里真的可以把自己的境界程度显示无余。把自己的理解程度,明理程度展示无余。不只是这些,最主要的是真正的在其中显示出来了真正的谜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准确无误。非常容易见到这个谜底,非常好猜,谜底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无人不晓的,就看我们会不会猜,真会猜一下子就猜到,小孩子都能够猜到,一点都不难。为啥难?难就难倒我们都用头脑,难就难在我们都带着自己的意思心去猜,这样猜出来的只能是自己的意思,再有就是执著自己所感知的意思,把自己感知的意思当成真的了,结果连真意的边都没挨上,谜面里有所有层面人的心,就是有所有层面人的嗜好,每个层面人喜欢的东西谜面上都有,只要有喜欢,有爱好,就会落入到自己的喜欢里,落入到自己的爱好里,心住在那里面出不来,被自己的喜好,爱好给定住了,只要有用心就有一个固定的界面,有啥样的用心,有啥样的爱好,看这个谜面就是啥,设计谜面时,考虑到所有界面的用心,投其所好,给每个界面的人都设置了他们爱好的东西。是什么界面的人,谜面里的什么东西就拉着他们,被这些东西给粘止住了,再也走不出来,迷在其中,陶醉在其中,其实不是谜面里的什么东西拉着他们,而是他们自己拉着谜面里的东西,他们就想得到这些,就喜欢这些,他们若没有这些喜欢,没有这些爱好,不用这些心,谁也拉不住他们,他们是被自己的心所迷,并非谜面迷人,谜面就是检验每个人的心性的,由此可知,有任何嗜好,爱好,喜欢、不喜欢,都不行,必须把这些都看明白,都放下了,啥都不执著了,心清净了,心就不会执著谜面里的每一层里面的东西,谜面里的任何也就和这个人没有关系了,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啥都看出来了,谜面就是个迷魂阵,就是个迷宫,就是个八阵图,对每个层面的人投其所好,设置陷阱,设置障碍,让他们迷在其中,死在其中,永远也走不出去,永远见不到谜底,他们还不自知,还以为捡到大便宜了,见到自己想要的了,得到自己所喜好的了,美在其中,乐在其中,实不知,这正是上当了,受骗了,被谜面俘虏了,被谜面弄死了都不知道,还高高兴兴,被谜面骗了之后,走出去八里地还在说谜面好。得到的是所谓的好,失去的是真实的好处。都忘记了灯谜是干啥的,是让我们猜到正确答案的。都把这个给忘了,啥叫谜面,就是迷惑我们的一面镜子,里面有好多迷人的地方,把我们给迷住,谜面又是个照妖镜,能够照出每个人的真正心态,谜面是个检验器,看我们是否真的合格,还差多少,我们自己看不明白,谜面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个人在哪个层面,一目了然。

这个人把所有的都欣赏了,把所有的迷点也都看破了,哪一个也休想把他迷惑住,他看这些迷点就如小而游戏一样,什么迷宫、什么八阵图、什么照妖镜、什么检验器,对他来说都不起作用,都扑捉不到他的身影,因为他不用心,没有嗜好,,换句话说,谜面里没有能够让他着迷的地方,他对啥都不迷,谜面是个五行八卦图,在五行八卦图中一样找不到他,因为他没有五行性,身在五行世界中,已经没有五行心。他不用心,没有心,所以,都找不到他,都迷不住他,被任何所迷的原因就是有心用心,有心就是在五行中,就出不了局,就会被迷惑,就会上谜面得当,就会被迷住,就做了个不自知的失败者,被谜面打败,一败涂地,最可悲的是,失败了还不知道,还感觉自己是对的,还以为自己得到了很多。

这个人猜灯谜,一眼就看到了谜底,看谜底就好比一个人看一群蚂蚁藏一颗大珍珠一样,那样明显,就好比在黑夜里的一堆玻璃球中找夜明珠一样容易。又好比一群三岁小孩中有一位成年人,在小孩中找成年人一样容易。换句话说,只要不被谜面所迷,当下就会见到谜底。当然必须是真想猜灯谜之人,若不想猜灯谜,永远也找不到谜底,不猜怎能找到谜底,那是不可能的事。

这个人猜到谜底后,就去领奖品,领奖品的一路上,会看到好多人,啥样的人呢?都是以为自己猜到谜底了,或瞎蒙,用蒙出来的谜底去蒙奖品。当然,他们都会空手而回,扫兴而归,这些人见到正在去领奖品之人,都会对他说,这是骗人的,根本就不给奖品,那奖品就是个摆设,就是个样子,引诱我们的,你看,我们一百多人都白去了,谁都没得到奖品,都空手而回了。一路上,人人都和这个人说这些话,有些人还骂骂吵吵,怨声载道,都劝这个人别去了,去也白去,骗人的,回去吧。

这时候就看这个人是啥样的心态,若相信这一百多人说的话,就得回去,若疑惑出迷面人不真实,也不可能再往前走了,若疑惑自己猜的也许不对,也会回头,这就要看这个人是否真的有把握,自己是否真的肯定自己,是否定住志,若没有把握,定不住志,就会被境界转,就会疑自疑他。这样就功败垂成了。但这个人不为任何人,任何话语所动,确信自己,坚定自己的所行,相信出谜面的人,更相信自己,信自信他,绝不怀疑。每个人对他说的那些话,他都听到了,只是相对笑了笑,说声谢谢,心里啥都没想,啥都没说。非常坚定,非常从容的走向领奖台,出谜面之人请他说出谜底,他镇定自若,清楚地说出了谜底。出谜面之人听到了谜底,有人终于猜到了谜底,很是高兴,双手捧出奖品,开心奉上,送到这个人手中。这个人成功了。

出谜面之人非常开心,非常欣慰,终于有人能够真正的解读出迷面的真意,不枉费自己下了那么大的功夫,花费了那么多宝贵时间,就是盼望着有人能够不偏不倚,正确无误的解读出迷面的真意。得到真实收获,真实受益。出谜面之人别无所求,只想把真实利益送给所有的人,让大家能够收到真实之益,得到真实之利,见到真实之际。不只是想让一个人得到这样的收获,是想让所有人都得到,当然有一个人得到也好,将来就会有很多人得到,因为这个人会帮助所有的人,他会把自己的心得向所有人分享,让所有人从这些心得中获益,破除障碍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去掉自己的心念,不再用心念做事,把所有的嗜好爱好放下,不用自己所谓的聪明智慧头脑做事,这些障碍了自己的清净心,把这些都放下,死掉这些心念,就得到清净心了,就会跳出谜面看谜面,就像下棋一样,旁观者清,跳出棋局看下棋,棋局自破,就知道真正该怎么走了,一步定乾坤,一步定输赢。不看某一点,而是一览全貌,就像走路之前看地图一样,一眼就看到目的地,找到想要去的中心和去那里的路。就不会盲目的走,不走弯路,一步到位。向上提升境界,再也不会被谜面中的任何境界所迷惑,得到自己在谜面中最该得到的东西,不枉遇到灯谜一回,不枉猜灯谜一回,不要空过了,再想遇到这样的机会得下一年的今夜。

猜灯谜的全过程就是这个样子,从学佛到成佛的全部过程和猜灯谜非常相似,很多猜灯谜的人把灯谜看成书法,诗歌,对联,欣赏字体、词义或故事情节,陶醉在其中。学佛人把佛经理解成故事,喜欢解读词义,句义,喜欢偈子、喜欢经文中的精辟比喻或高妙言辞、经常把大经大论中的经文挂在嘴上,夸夸其谈,言说原文原句,认为自己学的大经大论多,认为自己明白得多,认为自己懂得的多,这些现象和猜灯谜的那些人一样,都是著相了,著了经文的表义相,名词相、经句相、偈颂相、经文好之分别相,落入到某种义相中,陶醉其中不能自拔。都认为自己明白了。认为自己受益了,的确是受益了,但受益不大,只得到某一层面的益处,不是得到真实利益。这和真实利益相距甚远,遥遥不及。都死在自己的嗜好爱好上了,也就是被自己的人心给套牢了。

用人心、用嗜好爱好去看,看出来的只能是自己心里能够想到的一点东西,用嗜好爱好来看,只能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人心、嗜好爱好,都是习气禀性。都想把人心去掉,都想把人心死掉,都想把人心掐死,用人心怎能掐死人心,用心死心,心永远不死,用心掐心怎么掐?心和嗜好爱好都是世间的东西,都是对世间的爱好,都是世间的情执。用世间的心学习经教,明白的理就是世间法,把世间的心放下,认真学习而不用心,得到的收获就是出世间法。

为啥会出现这些现象,就是因为人们有喜好,有嗜好,这就是分别心,有喜好就有不喜好。有喜好、有嗜好,就是习气禀性,用习气禀性学习做事就是用个人知见学习做事,当然收获的都是在自己个人知见的感知下得到意识,都是个人知见,确实有可能解读出一些意识,但只能是某一层面的意思,自己的习气禀性,或说喜好嗜好,喜好上每一层意思,就在这一层意思上停留了,并肯定就是这个意思。粘在上面出不来了。也就不可能见到真义了。有习气禀性,有嗜好,就会被它们牵制住,学习啥样的佛经,也只能看到自己喜欢的部分,只能看出自己喜欢的那部分,不喜欢的经文就不想学,看不进去,经文好不好,适合不适合自己,没有正确的分辨能力,完全是用喜欢不喜欢来判断,被自己的喜好给迷住了,经常看到一些人每天抱着大经大论不放,每天谈玄说妙,都是经文中的玄妙,没有把这些玄妙用到自己身上来,这是把自己给悬起来,实在是不太妙,都是空中楼阁,自己都没用上,别人可能就更用不上。只有把这些大经大论用在自己身上,自己真的受益了,得到用这些经纶的心得方法,才是真受益,把学习心得,使用经轮的方法分享给大家,让大家会用这些经句,这才妙,妙在真实利益,真实会用,真实受用,人人受用,这才妙,把大经大论中的玄机谈出来,解读出来,把经文中的真实妙处讲出来,玄机就是益处,妙处就是使用方法,会用了才是得到妙处了,也就见到经文中的玄机了,打开玄机就是开悟,就是真实受用。这才是真正的谈玄说妙,谈出真正的玄机、说出真正的妙处,谈出玄机到底在哪里,玄机到底是什么,解读出来,破译出来。妙处到底在哪里,妙处到底是什么,都解读出来,破译出来,让所有人都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目了然,当下用上,当下心明眼亮,眼界大开,智慧涌现。把佛经义理之玄妙之处,谈出来讲出来,供养给大家,这样做才是谈玄说妙,这才真妙。

若做不到这些,只是谈大经大论的原文原句,就是没用上,就是喜好做主,就是习气禀性做主,习气禀性和嗜好害人啊。让人们跟着他们走,自己做不了主,自己还不知道,还觉得挺好的,这样的人非常可怜。习气禀性嗜好,就是心迷,心魔。是习气禀性、爱好嗜好把我们领入万迷阵、带进迷宫,迷在其中,喜好在其中,陶醉在其中,出不来局。最糟糕的是,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有喜好嗜好,不知道自己有习气禀性,更不知道自己做不了主,都是习气禀性当家。所以我们最该做的就是去习气化禀性,圆满天性。

有喜好就会落入到喜好里,出不来,最后死在喜好上,这是修行人的大忌,修行人最怕有喜好、爱好、喜欢、不喜欢、有人说我有这样的爱好,那样的爱好,好的爱好、坏的爱好,有任何爱好都不行,我们的心就会被这些给分出去,就不会做到集中精力,就不会做到一心,心被这些分散了,不能够凝聚在一起了,每一样都夺走一分心思,心被分的七零八落,心上面像是被刀子割成无数块,各用各的心,把心都用在那些上面了,还有几块在修行啊,这唯数不多的几块修行的心,若也被爱好是好、习气禀性当家,不就更糟了吗,还有真正的心在修行吗,看问题都是个人知见,自己认为好的就好,认为不好的就不好,对自己心的就好,不对自己心的就不好,对自己脾气的就好,不对自己脾气的就不好,任性而为,任着自己的性子做事,任着自己的性子说话,若有人说话不对自己的心意了就烦恼了,甚至发脾气,耍性子。这样读佛经、学佛、还能解读出佛经的真意吗?不会了。都是自己的意思。自己的心思被分散了,谁和自己合得来就和谁在一起,分帮结伙,和谁好好得不得了,一旦哪句话不和自己心意了,那人就会臭的不得了。完全是习气禀性当家作主,心太多了,哪颗心都在牵制着自己,被分灵了,别说聚万灵了,自己的灵光都被那些习气禀性给分走了,将来就死在这上面。

所以,我们要聚灵,聚自己的灵光,灵光就是性光,自性之光,完全聚到一起了,就是佛光了。想要聚灵,就得把爱好嗜好,习气禀性去除,去习气化禀性,这些要不得,太害人,去掉一个,灵光就回来一个,所有的都去掉,所有的灵光就都合一了,就是聚灵了,灵光都聚到一起了,这就是自性。把那些心都去掉,一个也不要,一个心都没有了,就是所有心都回来了,所有心都凝聚在一起了,就是真正的一心,所有心都没有了就是没有心,就是无心,就是无心人,佛无心,我们也无心,我们不就是佛了吗,成佛太容易了,把所有心去除就是佛了。没啥难的,真这样做就成了。灵光完全和在一起,任何事物也别想把我们粘止住,没有粘止住之心,谁又能粘止住呢,不是什么粘止住我们,是我们有那些心在,所以才被粘止住,是我们的心迷上了它们,不是他们把我给迷住了。我若不迷。谁来迷我,有心就有迷,有啥样的心就被啥给迷住了。修行人必须把心掐死,人心不死道心不生,死了人心当下得道,不是死掉一两个,是把所有的心死掉。做无心人,空心人。这样就没有任何禀性了,没有任何五行性了,身虽在五行世界中,心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五行不见了,五行在,心不著五行,对这样的人来说,不就是五行不见了吗。他看五行清清楚楚,不是在五行里面看的,是在五行以外看的,五行之外看世间,苦痛无常语难言,离也乐也自在也。再也不会被五行所迷,真正的觉悟了,就成佛了。

那个猜灯谜的人,就是个无心人,空心人,他把灯谜的一切义相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是他,义相是义相,互补相扰,他知道,这些都是灯谜的华丽外表,都是迷人之谜,他没有贪爱执著,没有爱好嗜好,没有任何禀性,一切对他无挂碍,他对一切无挂碍,绝不牵缠,绝不粘滞。绝不被迷,因为没有一样可以迷住他,在哪一个义相中都不会停留,一直看到深处,看到真正的谜底。一眼就看出啥是真义,啥是表义,啥是文字义,啥是词义,他清楚明白啥是自己想要的,啥不是自己需要的,他需要的是灯谜的谜底,其他的对他来说毫无意义,那些都是引领他见到谜底的,看到一个否定一个,把所有的义相都看出来了,也都否定了,心就更加的清净了,清净心中显现出真正的谜底,打个比方说,有一堆宝物中只有一个是真宝物,他把所有假的都给清理出去了,就只剩下真宝物了。对他来说,真是一目了然,啥都没有,只有这件宝物在,当下就知道谜底是啥了,绝不会有错,绝对肯定。对其他人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他们看到的都是假的,把假的当真的了,假的一下就可以看到,真的被隐藏起来了,他们是看不到的。因为他们有喜欢,他们看到的就是自己喜欢的,他们有爱好,他们看到的只有所爱好的。他们有嗜好、有习气禀性,按习气禀性用心,怎能看到真正的谜底,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学佛也要向那个人一样,不要有任何喜欢、贪爱、嗜好、习气禀性,死掉这些心念,没有任何分别执著,就绝对不会执著各种相了,不会著相,心就会清净,就会看出佛经之真义了,进入经藏法藏,受真实惠,经藏法藏就是自性,开悟了,见性了。当然,真正开悟见性之人并不显眼,没有开悟见性的人是无法看出来的,换句话说,真实受益之人,其他人是看不出来的,他们说啥都正常,他们怎样想都正常,没有什么对错,他们就在这个层面上,就会这样看人做事。当然,真受益之人决定会有定力,不会被他人言语行为所转,不会被转了境界,相信自己,非常自信,相信佛,信自信他,清净无为,一尘不染。慢慢的人们就会看出啥是真受益,就会向受益者请教,受益者就可以把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供养给所有的人,自己定住,真的定住了,五行自转,不被境界转,可转一切境界,佛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当下就是如来,成佛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