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虫变蝴蝶二十八:个性变觉性
发布时间:2024-06-28 02:46:31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毛毛虫变蝴蝶二十八:个性变觉性
我们平常不知不觉中,都在培养一些习惯,没注意到它与我们往生的‘愿’相应不相应,若不相应,可能就会给自己制造烦恼,制造往生的障碍。习惯可以比喻为一只刀子,它本身是没有什么好和坏、善与恶,你如果懂得善用它来切东西使你方便,就是善用;如果不会用,切到自己的手,流血受伤,痛得哀哀叫,就是误用。所以刀子本身没有好坏,是看我们怎么运用,习惯也是如此。对我们念佛人而言,能帮助我们定心,往生无障碍的,便是好习惯,值得培养;会障碍往生,增加挂碍的习惯,应该放下。
勿做习惯的奴隶
有人把自己的种种习惯看得很重,当作宝贝似的,非常珍惜,都不容许稍加改变。比如说:他某些东西,一定要放在某一个地方、朝某一个方向,牙刷要排成什么角度,冰箱里面的菜一定要整理成什么款式;睡觉必得要在某床、向某方位,否则睡不着;读书一定要坐在某张椅子,才读得下;念佛一定要用某种形式,否则会不习惯;大碗要排成什么样子,筷子要摆成什么形状,锅子要刷到什么程度,衣服必要几点洗、几点去晒、几点收起来……。像这样,生活有规律的习惯,本来是很好的,但是如果别人和他的习惯不一样,他就起懊恼、唠叨不停强调:‘我是习惯怎样怎样!我不习惯怎样怎样!’别人如果没有按照他的习惯,他就觉得别人很不对,觉得别人都不会做事情,都没规矩。他虽然嘴巴没说自己很会做事情,但是其实内心都觉得别人做的,不合他的意,认为别人做的不如自己做的好。像这样就是反而被习惯束缚住了,变成了习惯的奴隶,也变成了傲慢的奴隶。可能他那些习惯并没有带给他什么大的利益,反而给他很多生烦恼的机会,使他生活更不快乐、不自在。
生活规律而不受习惯束缚
我们试想深远一点:如果有一天我们死了,什么牙刷、碗盘、冰箱里剩下的菜,自己根本就不能带走,别人更不会要,可能统统会被丢掉。说实话,亡者留下来的东西,别人多少有忌讳,如果我们不是像某些高僧大德,一生为公忘私那么伟大,而且又有许多好学生怀念我们,那么也不会有人盖纪念堂,保留我们生前生活环境给人家参观学习。这么说来,我们坚持自己的个性习气来生懊恼,不肯随顺佛法提高觉性调整心态,这样的坚持、固执于芝麻小事,到底有什么价值呢?到底有什么价值,值得我们每一天都去培养它、去强调它、去为它生烦恼呢?为什么我们不专心培养我们往生的信愿和放下的智慧,反而拚命地培养对娑婆世界的执着习惯?我们要知道祖师大德大部份生活都很有规律,但是他在有规律当中是不受习惯束缚,不会生烦恼的,比如说,当别人没有按照他的习惯,他也很自在不会起烦恼,不会觉得不习惯就不自在。所以我们讲‘不作习惯的奴隶’,并不是劝大家东西该乱放或是生活不须有规矩,这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们是劝大家在有规律当中,不要被自己设的规矩习惯缚住,别因为我们有种种的‘习惯’反而常常遇到‘不习惯’、‘不如意’的事情;也别因为自己设定了好多规矩和习惯,反而时常都看好多人事不顺眼,处处不顺心,反而多生不必要的烦恼,这样就是错用心,就像错拿刀刃,割伤手一样,把习惯拿来伤害自己,障碍自己的快乐自在。
别让个性,障碍佛性开发
有一些人虽然学佛很久,但是时常都还强调自己的个性是怎样,自己一向都习惯怎样怎样,都不习惯如何如何。什么叫做个性呢?就是我们无始以来培养出来的种种习惯性(习气),有种种执着的性质。我们要注意:佛是教我们开发佛性(觉性),不是教我们培养个性、强调个性;佛是教我们放下我们的烦恼习气,不是教我们培养种种执着的习惯;要开发佛性,必须放下我们的烦恼执着,佛性才开发得出来,也就是要随时放下自己的个性,放下和佛不一样的知见。常强调自己习惯如何、不习惯如何的人,不但日常生活和人格格不入,常会拂逆人意、违菩提门,也不能契入佛智、开发佛性,因为被个性、习惯绑住了,就像一块冰,失去了流水、云彩的柔软自在,不但不能‘随方就圆’流动,也容易碰碎。
强调个性—增长‘我执’—违菩提心
无量寿经告诉我们:要往生西方,必须‘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菩提心讲起来很抽象,好像所有的佛教徒都时常讲到‘菩提心’这个名词。但是菩提心到底是什么?自己到底是否已发了呢?自己也不知道。我们要了解自己是不是已发菩提心,可以按照祖师教给我们的原则来检查,我们的心念和行为是顺菩提心,或者违菩提心呢?简单讲:如果恭敬众生为大众设想、为别人设想、尊重别人、供养别人,为人服务这就是顺菩提心。反过来讲如果比较顾自己,强调自己个性、习惯、利害,希望别人要尊重我、按照我的意思,希望别人都为我服务,尊重自己的意见、胜过尊重众生的意见,甚至希望众生都为我牺牲、供养我,这就是违菩提—也就是违反菩提门的心态。当我们顺菩提门的时候,自然‘我执’的烦恼就会放下,自然和往生西方的条件会相应;如果违菩提门,就是在增长‘我执’的烦恼,在培养我们自私的执着,这就和往生西方不相应,六道轮回必定‘榜上有名’。
敬重他人—放下私心—顺菩提心
平常懂得尊重别人,对人有恭敬心,慈悲的人,时常比较容易和佛相应,为什么呢?因为要对人真诚恭敬必须要放下自己‘骄慢的烦恼’才能够做得到,要放下‘我执’才能够做得到。所以尊重别人的时候就是放下自己,对自己执着较轻,也就是‘我执’的病比较轻。看重自己的意见个性、注重自己习惯的人,就是对自己看得重,私心强,也就是‘我执’的烦恼较重,这是病较重、业障重、轮回的危险性大,并不是好现象。一旦注重自己,自然就会比较轻慢众生,轻视怠慢众生,当然没办法好好度众生,这就违反了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愿。
检讨目常生活中的‘菩提心’—往生信愿
我们曾经说过:日常生活都是在考我们往生西方信愿的应用题。我们日常生活中种种的想法、行为、习惯到底是顺菩提心或者违菩提心,自己要时常观照反省,如果是违菩提心的思想和作法是绝对和佛不相应的,也不值得去坚持培养。我们要随时注意修正调整,才不会违背我们要‘往生西方’的愿,才不会辜负我们这一辈子,弄得‘枉死娑婆’!
如果,是对我们往生西方有帮助的好习惯,才值得坚持用心去培养。
好习惯帮助临终往生顺利的实例
下面要为大家说一件真实的事情,帮助了解习惯对往生的影响:我曾经看过一位患者,是大约五十几岁的妇女,她的癌侵犯了脑部,所以有一脚一手不灵活,讲话也时常讲不出自己想要说的意思,心想要说‘东’,嘴却不听指挥说出‘西’,十分苦恼。有一天我去查房的时候,一进入病房,就向她合掌说:‘阿弥陀佛’,她就马上用‘能动的那只手’、牵‘不会动的那只手’起来要合掌。她的嘴也好像要讲‘阿弥陀佛’,但是都讲不出来,一直说一些日本话,讲一连串的日本话,她也知道她自己讲得不对,就快要哭出来,觉得很伤心、很懊恼。我才体会到要念‘阿弥陀佛’念对,也不是那么简单。当时我安慰她说:‘你的心想要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定会知道的。念佛是“心”念最重要,你的心真正想佛就好了!’她听了掉眼泪,我虽然这样安慰她,但是设身处地去体会,她念佛念不出来的心情,一定很难过,我也觉得非常心酸。那个时候,院方忽然广播,叫我去总机有人要找我,我跑下去看,竟然是有三位师父要找我,我一看到是师父,就很欢喜地向她们敬礼,不过现在想起来也很惭愧,因为当时我完全都没有请问师父,到底有什么贵事来找我,只有赶快请求师父去看这位病人,去帮助她念佛,那三位师父也很慈悲,就马上跟我一起去病房看她。一进入病房,那位患者一看到师父来,忽然间她就合掌念出‘阿弥陀佛’,念得很准确了!原来这位病人,以前也很喜欢去寺庙,她看到师父都有念‘阿弥陀佛’的习惯,结果在她临终本来念佛念得不对、念不出来的时候,一看到师父,她的好习惯就现前,就能够念出正确的‘阿弥陀佛’,说起来也很奇怪,她自从念对一句以后,就能够一直正确地念下去,我看了非常欢喜,她自己也很欢喜,欢喜得流下眼泪,一直感谢阿弥陀佛。那三位师父看过她,安慰鼓励一番之后就说要回去了。因为那一天叫我的病人很多,一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那三位师父到底是去医院找我做什么?可能是佛知道这位病人的心和习惯,特别化三位师父去帮助她吧?像这种随时看到师父、看到人就合掌念佛的习惯,就是真正好的习惯,就是帮助我们提起正念,帮助我们往生的好习惯,我们应该时常培养不令间断。
改习气,像解大、小便
我们凡夫时常会忘记佛的教导,却都很珍惜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习惯、想法、个性、脾气,也很看重亲戚朋友,吃饱闲着没事时对我们的批评,把那些没有用的东西都当作是宝贝不肯放掉,如果要放下就好像很舍不得的样子。如果有一天自己想开,想到要改,要放下,又会想:不能一下子放完,要‘渐渐地’放下,‘慢慢地’放下。祖师很直截告诉我们这样是‘没有了期’的!其实我们那些见解、个性、脾气,也只不过像大小便在肚子里面一样,也没有什么用处,也没什么价值,若不放掉,放久了也只有增加痛苦、生病而已。您想,解大小便难道不能一次就解掉,难道须要渐渐地解,又慢慢地解,一次解一点,保留一点,久久才解完吗?我们要改习惯、改习气难道要分一年,渐渐地改,一次放下一点儿,又保留一点儿,这样慢慢放下、渐渐地放下吗?我们如果肯听佛陀的话,把我们肚子里面不好的东西放掉,就能够得到清净、轻松、快乐。我们如果要坚持‘那些大小便是自己的,是自己所有的,是自己制造的。’就很爱保留,舍不得照佛陀的话放掉。其实,再舍不得也不可能让我们坚持多久,坚持到死亡那一天,不但没有用的大小便要放下,连这一向我们宝贵的身体也一样要放下。所以现在放下是现在得到轻松,您如果打算几年后才放下,那也是您的事,您得多背几年,无法享受内心的轻松。如果您要等到下辈子,才慢慢地放下,那也是您的事,您得辛苦好几辈子。
习惯会形成牵引力,支配我们
假如一个人曾经对不起我们,我们可能就会看他不顺眼,想起他就有气,甚至看到他就一把火,很想开口骂他,于是就把阿弥陀佛先请到一边,开始供养‘火气神’,什么西方极乐世界都忘得一干二净!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心,自己管不住,要放他去生气?又让他气得养成习惯,难道我们就是怒气的奴隶,不是自己的主人吗?我们平常如果养成这种习惯,临命终时,就会很危险,为什么呢?因为习惯养成以后,就有一种很大的力量会牵引我们。试想我们平常是用那一只手端碗、那一只手拿筷子、那一只手写字,甚至晚上睡哪一张床,头向哪一边都有‘习惯’。我们每一天都在受习惯的支配,遇到情况,自然就照着我们的习惯去做。都不用想,习惯和习气就自动会冒出来先控制我们。我们和人相处,也常受习惯、习气酌支配。有些人,你跟他见面都经常很有礼貌、很温和,那也会变成习惯。有些人,你一看到他就嫌东嫌西、怪东怪西,好像他什么都不合你的意,这种态度,也会变成习惯。有好多父母,对孩子有这种习惯,一看到孩子就从头嫌到尾。有很多夫妇、朋友在一起也有这种习惯。这种习惯,当然会引起对方的不高兴。但是最受影响的其实是自己。不但给自己人生制造障碍,也制造往生的障碍。
习惯在临终时的影响
我曾经看过一位患者,她为我上了一课,不但是有关戒律的一课,也是启示‘习惯影响我们往生’的一课。她是一位五、六十岁的‘欧巴桑’,平日很讲究服装打扮,甚至连住院做放射治疗,只是由医院的三楼到地下室,她也一定要化妆、擦口红、拿镜子照满意了才下楼,她的癌蔓延到骨头,一只手骨折了,她也还要用另一只手来擦粉、照镜子。仪容、服装端正整洁,令人看了有清爽的感觉,这本来是不错的。但是,这强烈执着的习惯,在她临终时,发生什么影响呢?
当时我劝她念佛,她很恭敬欢喜念佛,而且她知道自己病很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就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交待我为她助念。而因为我们医院没有助念的场所,所以她事先转到佛教‘菩提医院’,方便临终助念,我下班之后再去菩提医院陪她念佛。有一天她半昏迷,我在旁边念佛,她偶然也会清醒出声念。忽然她说:‘要来去西方,快快来去,不走不行(台语)。’然后她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但是忽然间却变成念‘阿弥陀粉’,还说:‘粉,就是擦粉的粉!’平常她那个化妆擦粉的动作又表现出来。我看了就提醒她说:‘我们要去西方不必擦粉,去西方大家都和佛一样,金色庄严放金光,比擦粉还好,快念阿弥陀佛!’她听了就再念阿弥陀佛,但是一下子又念成‘阿弥陀花’,还说:‘花就是插花的花!’同时还作‘在头发上插花’的手势。我再次提醒她,她就又念佛。但是忽然间,她又说:‘啊!我也没穿鞋’,我向她说‘西方黄金为地很清净,不必穿鞋’,她才又念佛。
这位患者的示现让我了解,佛在‘八关斋戒’中有一条,‘不香花鬘庄严其身’的戒条,意思是不用香水或各种化妆品,及珠宝装饰品,种种花样来打扮装饰这个身体。佛教我们练习不必追求外表虚假的装饰,要开发内心真实的美德庄严。我们对‘自我’执着已经够重了,修行放下、减轻都来不及,实在不必再去加强啊!
一个人如果习惯化妆,一辈子培养这种习惯,临终的时候它也会冒出来,念佛也会念错,因为习惯会产生力量!您看我们平常怎么穿衣、穿鞋、怎么刷牙,都有习惯的力量,不必想,它自然表现出来。所以佛制的戒律就是在帮助我们—平常就放下不必要的习惯,放下错误的追求,以免临终生障碍。像这样,心一面想佛又一面想擦粉、插花,严格说来这不单单是‘佛号念错’的问题,是内心的‘愿’有问题—‘愿’不够真切。到底你是愿生极乐呢?还是愿意轮回来化妆擦粉呢?
真正有愿要往生的人,自然会放下这些不相干的习惯,自然没兴趣追求。愿生极乐的人只需用‘阿弥陀佛牌’的化妆品,美化内心,令心喜悦、真诚,不会‘迷失佛陀’,而能够开发佛性,这才是‘MAX Factor’。
习惯障碍往生的实例
下面要讲一件真实的事情,来和大家互相勉励,我们内心如果有生气、怨恨的一口气就要趁早放下,因为现在不放,到临终不放下也不行,为什么要抱到那个时候呢?我们‘一看到不顺眼的人、事,就想要骂’的习惯,也要趁早放下,否则到临终就会受到习惯的牵引,失去往生西方的机会。
我在肿瘤科服务的时候,曾经看过一位肺癌的病人,她是大约六十几岁的妇女,在她病况很严重的时候,连续有两个月的时间,完全不能躺下睡觉,一躺平就会喘不过气来。我看她很痛苦,就劝她念阿弥陀佛,她在很痛苦当中,也很发心念佛,希望能够早日解脱,去阿弥陀佛的世界。在快过年的时候,她的病情转坏了,就要求我请一些莲友来助念,助她去西方。那天我看病情已经危险了,就请莲友为她念佛,想不到大家集合来念佛,念到一半时,忽然间有一位年轻人喝醉酒,闯进她的房间,我本来是背向门,没注意到后面的变化,也没看到那个人走进来,只看到面前这位病患,她本来是在念佛,忽然间好像很生气,眼睛瞪得大大的,又举手起来指着对面,好像开口要骂人的样子,就在这个她要骂还没骂出来的时候,正好断气了!原来闯进来那个喝醉酒的年轻人是她的儿子,这个儿子很早就离家放荡流浪,她的内心一直气这个孩子,真想要当作没生过这个孩子,所以她从来不曾向我提起,我也不知该预先提防,也没先劝她趁早放下想开。她对儿子的心态,一直是‘厌而不离’(讨厌又一直去想),常想起就气,那里晓得在最后一刹那,竟然是这个儿子现前,她一看到他,就把佛丢掉了!以前的愤怒,和‘一看到他就骂’的习惯都现前,不由自主就举手起来指着他还想要骂他,当时虽然有那么多莲友在旁边为她念佛,她也一样,气起来控制不住!周围虽充满念佛的声音,但她忽然间好像一点儿都听不见,只剩下怒气。真可惜就在那个时候断气了!一失足成千古恨,万劫难遇的佛法救度,就此错过!这位病患菩萨的示现,给我们很大的警惕!让我们了解‘习惯’的牵引力。
赶快自我反省
我们可以反省:平常我们是不是旁边虽有念佛的声音,我们也一样会生气?甚至也会‘专心’去想一些懊恼的事情,都没听到佛号(没有用心恭敬地去听佛的声音),这就是我们烦恼的力量比念佛的愿力更强,所以我们会失败。我们想想看,是谁叫你爱烦恼胜过爱念佛呢?是谁叫你愿意生气,胜过愿意往生呢?我们如果甘愿留在这个世界继续和人理论、计较,不甘愿去西方过快乐的日子,阿弥陀佛也只好顺我们的意啊!为什么佛与圣众现前我们不看,偏要盯着仇人看?为什么佛声不听偏要听杂音?我们自甘堕落,和秽土、仇恨相应,不与净土、佛声相应,佛也只好十劫又十劫地等下去。
往生与否,该让谁决定?
其实临终的时候,什么冤仇人现前,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遇到他,自己是什么心念现前?是不是自己可以作主?我们先想清楚:要往生、不往生,到底是我们自己作决定,或是让他决定?冤仇人现前,我们也是一样慈悲念佛,不要让他拖下去生气,自己若坚持把佛再念下去,冤家仇人现前也没有影响啊!我们管好自己,不要让坏习惯、恶念头现前就好了,这就是我们平时须要用心锻炼的地方,锻炼做自己的主人,锻炼要往生快乐成佛由自己决定!一天念多少声的佛,这并不困难,而且念佛的数目,其实并不是往生的条件。我们应锻炼自己在动心生气的关头,可以静下来念十声佛,才是更重要的,才是真正有愿想要去西方。否则的话,就只好留在这个世界继续生气了!只好继续作生气习惯的奴隶了!
放下爱、憎,享受清净喜乐
为什么我们看一个人都不顺眼、很讨厌,又很爱去看他,看得让自己很不快乐,又不往生?
为什么我们不要用这个眼睛来看佛,看得清净、欢喜、自在往生呢?我们要了解看人会觉得很讨厌,这并不是‘厌离娑婆’的意思哦!我们详细看祖师的开示:‘厌离娑婆’是厌离我们自己内心不好、不清净的念头,并不是去讨厌别人、看人不顺眼;会有这种念头就是我们心胸狭窄,慈悲又不够,才会看人不顺眼。黄念祖老居士有一句很重要的开示,我们一般人都以为讨厌和贪恋是相反的,其实讨厌就是贪恋,是一种反面表现的贪恋—因为先有某种的贪恋,但是情形不如意,所以生起反面的心情就叫作讨厌。比如前面所讲那位病患菩萨,她本来一定是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对她的孩子有贪恋的心、有要求,所以当她的孩子不能够如意时,她才会生起讨厌、生气的心。如果是别人的孩子,她就没有要求,没有贪恋,再不好她也不会费心去讨厌,也不致于气得在往生的时候影响她。我们想要往生西方的人,平时要下功夫,先仔细来检讨自己,我们如果不动心、不贪恋的事情,应该会觉得很平常,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如意。如果我们曾动心去在意、贪恋,才会有不如意、讨厌的心。我们要往生西方的愿,是放下自己内心这些贪恋、讨厌,放下‘忽爱忽憎’、‘由爱变恨’或‘又爱又恨’等种种不清净的念头,才是真正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
勿做习惯的奴隶
有人把自己的种种习惯看得很重,当作宝贝似的,非常珍惜,都不容许稍加改变。比如说:他某些东西,一定要放在某一个地方、朝某一个方向,牙刷要排成什么角度,冰箱里面的菜一定要整理成什么款式;睡觉必得要在某床、向某方位,否则睡不着;读书一定要坐在某张椅子,才读得下;念佛一定要用某种形式,否则会不习惯;大碗要排成什么样子,筷子要摆成什么形状,锅子要刷到什么程度,衣服必要几点洗、几点去晒、几点收起来……。像这样,生活有规律的习惯,本来是很好的,但是如果别人和他的习惯不一样,他就起懊恼、唠叨不停强调:‘我是习惯怎样怎样!我不习惯怎样怎样!’别人如果没有按照他的习惯,他就觉得别人很不对,觉得别人都不会做事情,都没规矩。他虽然嘴巴没说自己很会做事情,但是其实内心都觉得别人做的,不合他的意,认为别人做的不如自己做的好。像这样就是反而被习惯束缚住了,变成了习惯的奴隶,也变成了傲慢的奴隶。可能他那些习惯并没有带给他什么大的利益,反而给他很多生烦恼的机会,使他生活更不快乐、不自在。
生活规律而不受习惯束缚
我们试想深远一点:如果有一天我们死了,什么牙刷、碗盘、冰箱里剩下的菜,自己根本就不能带走,别人更不会要,可能统统会被丢掉。说实话,亡者留下来的东西,别人多少有忌讳,如果我们不是像某些高僧大德,一生为公忘私那么伟大,而且又有许多好学生怀念我们,那么也不会有人盖纪念堂,保留我们生前生活环境给人家参观学习。这么说来,我们坚持自己的个性习气来生懊恼,不肯随顺佛法提高觉性调整心态,这样的坚持、固执于芝麻小事,到底有什么价值呢?到底有什么价值,值得我们每一天都去培养它、去强调它、去为它生烦恼呢?为什么我们不专心培养我们往生的信愿和放下的智慧,反而拚命地培养对娑婆世界的执着习惯?我们要知道祖师大德大部份生活都很有规律,但是他在有规律当中是不受习惯束缚,不会生烦恼的,比如说,当别人没有按照他的习惯,他也很自在不会起烦恼,不会觉得不习惯就不自在。所以我们讲‘不作习惯的奴隶’,并不是劝大家东西该乱放或是生活不须有规矩,这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们是劝大家在有规律当中,不要被自己设的规矩习惯缚住,别因为我们有种种的‘习惯’反而常常遇到‘不习惯’、‘不如意’的事情;也别因为自己设定了好多规矩和习惯,反而时常都看好多人事不顺眼,处处不顺心,反而多生不必要的烦恼,这样就是错用心,就像错拿刀刃,割伤手一样,把习惯拿来伤害自己,障碍自己的快乐自在。
别让个性,障碍佛性开发
有一些人虽然学佛很久,但是时常都还强调自己的个性是怎样,自己一向都习惯怎样怎样,都不习惯如何如何。什么叫做个性呢?就是我们无始以来培养出来的种种习惯性(习气),有种种执着的性质。我们要注意:佛是教我们开发佛性(觉性),不是教我们培养个性、强调个性;佛是教我们放下我们的烦恼习气,不是教我们培养种种执着的习惯;要开发佛性,必须放下我们的烦恼执着,佛性才开发得出来,也就是要随时放下自己的个性,放下和佛不一样的知见。常强调自己习惯如何、不习惯如何的人,不但日常生活和人格格不入,常会拂逆人意、违菩提门,也不能契入佛智、开发佛性,因为被个性、习惯绑住了,就像一块冰,失去了流水、云彩的柔软自在,不但不能‘随方就圆’流动,也容易碰碎。
强调个性—增长‘我执’—违菩提心
无量寿经告诉我们:要往生西方,必须‘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菩提心讲起来很抽象,好像所有的佛教徒都时常讲到‘菩提心’这个名词。但是菩提心到底是什么?自己到底是否已发了呢?自己也不知道。我们要了解自己是不是已发菩提心,可以按照祖师教给我们的原则来检查,我们的心念和行为是顺菩提心,或者违菩提心呢?简单讲:如果恭敬众生为大众设想、为别人设想、尊重别人、供养别人,为人服务这就是顺菩提心。反过来讲如果比较顾自己,强调自己个性、习惯、利害,希望别人要尊重我、按照我的意思,希望别人都为我服务,尊重自己的意见、胜过尊重众生的意见,甚至希望众生都为我牺牲、供养我,这就是违菩提—也就是违反菩提门的心态。当我们顺菩提门的时候,自然‘我执’的烦恼就会放下,自然和往生西方的条件会相应;如果违菩提门,就是在增长‘我执’的烦恼,在培养我们自私的执着,这就和往生西方不相应,六道轮回必定‘榜上有名’。
敬重他人—放下私心—顺菩提心
平常懂得尊重别人,对人有恭敬心,慈悲的人,时常比较容易和佛相应,为什么呢?因为要对人真诚恭敬必须要放下自己‘骄慢的烦恼’才能够做得到,要放下‘我执’才能够做得到。所以尊重别人的时候就是放下自己,对自己执着较轻,也就是‘我执’的病比较轻。看重自己的意见个性、注重自己习惯的人,就是对自己看得重,私心强,也就是‘我执’的烦恼较重,这是病较重、业障重、轮回的危险性大,并不是好现象。一旦注重自己,自然就会比较轻慢众生,轻视怠慢众生,当然没办法好好度众生,这就违反了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愿。
检讨目常生活中的‘菩提心’—往生信愿
我们曾经说过:日常生活都是在考我们往生西方信愿的应用题。我们日常生活中种种的想法、行为、习惯到底是顺菩提心或者违菩提心,自己要时常观照反省,如果是违菩提心的思想和作法是绝对和佛不相应的,也不值得去坚持培养。我们要随时注意修正调整,才不会违背我们要‘往生西方’的愿,才不会辜负我们这一辈子,弄得‘枉死娑婆’!
如果,是对我们往生西方有帮助的好习惯,才值得坚持用心去培养。
好习惯帮助临终往生顺利的实例
下面要为大家说一件真实的事情,帮助了解习惯对往生的影响:我曾经看过一位患者,是大约五十几岁的妇女,她的癌侵犯了脑部,所以有一脚一手不灵活,讲话也时常讲不出自己想要说的意思,心想要说‘东’,嘴却不听指挥说出‘西’,十分苦恼。有一天我去查房的时候,一进入病房,就向她合掌说:‘阿弥陀佛’,她就马上用‘能动的那只手’、牵‘不会动的那只手’起来要合掌。她的嘴也好像要讲‘阿弥陀佛’,但是都讲不出来,一直说一些日本话,讲一连串的日本话,她也知道她自己讲得不对,就快要哭出来,觉得很伤心、很懊恼。我才体会到要念‘阿弥陀佛’念对,也不是那么简单。当时我安慰她说:‘你的心想要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定会知道的。念佛是“心”念最重要,你的心真正想佛就好了!’她听了掉眼泪,我虽然这样安慰她,但是设身处地去体会,她念佛念不出来的心情,一定很难过,我也觉得非常心酸。那个时候,院方忽然广播,叫我去总机有人要找我,我跑下去看,竟然是有三位师父要找我,我一看到是师父,就很欢喜地向她们敬礼,不过现在想起来也很惭愧,因为当时我完全都没有请问师父,到底有什么贵事来找我,只有赶快请求师父去看这位病人,去帮助她念佛,那三位师父也很慈悲,就马上跟我一起去病房看她。一进入病房,那位患者一看到师父来,忽然间她就合掌念出‘阿弥陀佛’,念得很准确了!原来这位病人,以前也很喜欢去寺庙,她看到师父都有念‘阿弥陀佛’的习惯,结果在她临终本来念佛念得不对、念不出来的时候,一看到师父,她的好习惯就现前,就能够念出正确的‘阿弥陀佛’,说起来也很奇怪,她自从念对一句以后,就能够一直正确地念下去,我看了非常欢喜,她自己也很欢喜,欢喜得流下眼泪,一直感谢阿弥陀佛。那三位师父看过她,安慰鼓励一番之后就说要回去了。因为那一天叫我的病人很多,一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那三位师父到底是去医院找我做什么?可能是佛知道这位病人的心和习惯,特别化三位师父去帮助她吧?像这种随时看到师父、看到人就合掌念佛的习惯,就是真正好的习惯,就是帮助我们提起正念,帮助我们往生的好习惯,我们应该时常培养不令间断。
改习气,像解大、小便
我们凡夫时常会忘记佛的教导,却都很珍惜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习惯、想法、个性、脾气,也很看重亲戚朋友,吃饱闲着没事时对我们的批评,把那些没有用的东西都当作是宝贝不肯放掉,如果要放下就好像很舍不得的样子。如果有一天自己想开,想到要改,要放下,又会想:不能一下子放完,要‘渐渐地’放下,‘慢慢地’放下。祖师很直截告诉我们这样是‘没有了期’的!其实我们那些见解、个性、脾气,也只不过像大小便在肚子里面一样,也没有什么用处,也没什么价值,若不放掉,放久了也只有增加痛苦、生病而已。您想,解大小便难道不能一次就解掉,难道须要渐渐地解,又慢慢地解,一次解一点,保留一点,久久才解完吗?我们要改习惯、改习气难道要分一年,渐渐地改,一次放下一点儿,又保留一点儿,这样慢慢放下、渐渐地放下吗?我们如果肯听佛陀的话,把我们肚子里面不好的东西放掉,就能够得到清净、轻松、快乐。我们如果要坚持‘那些大小便是自己的,是自己所有的,是自己制造的。’就很爱保留,舍不得照佛陀的话放掉。其实,再舍不得也不可能让我们坚持多久,坚持到死亡那一天,不但没有用的大小便要放下,连这一向我们宝贵的身体也一样要放下。所以现在放下是现在得到轻松,您如果打算几年后才放下,那也是您的事,您得多背几年,无法享受内心的轻松。如果您要等到下辈子,才慢慢地放下,那也是您的事,您得辛苦好几辈子。
习惯会形成牵引力,支配我们
假如一个人曾经对不起我们,我们可能就会看他不顺眼,想起他就有气,甚至看到他就一把火,很想开口骂他,于是就把阿弥陀佛先请到一边,开始供养‘火气神’,什么西方极乐世界都忘得一干二净!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心,自己管不住,要放他去生气?又让他气得养成习惯,难道我们就是怒气的奴隶,不是自己的主人吗?我们平常如果养成这种习惯,临命终时,就会很危险,为什么呢?因为习惯养成以后,就有一种很大的力量会牵引我们。试想我们平常是用那一只手端碗、那一只手拿筷子、那一只手写字,甚至晚上睡哪一张床,头向哪一边都有‘习惯’。我们每一天都在受习惯的支配,遇到情况,自然就照着我们的习惯去做。都不用想,习惯和习气就自动会冒出来先控制我们。我们和人相处,也常受习惯、习气酌支配。有些人,你跟他见面都经常很有礼貌、很温和,那也会变成习惯。有些人,你一看到他就嫌东嫌西、怪东怪西,好像他什么都不合你的意,这种态度,也会变成习惯。有好多父母,对孩子有这种习惯,一看到孩子就从头嫌到尾。有很多夫妇、朋友在一起也有这种习惯。这种习惯,当然会引起对方的不高兴。但是最受影响的其实是自己。不但给自己人生制造障碍,也制造往生的障碍。
习惯在临终时的影响
我曾经看过一位患者,她为我上了一课,不但是有关戒律的一课,也是启示‘习惯影响我们往生’的一课。她是一位五、六十岁的‘欧巴桑’,平日很讲究服装打扮,甚至连住院做放射治疗,只是由医院的三楼到地下室,她也一定要化妆、擦口红、拿镜子照满意了才下楼,她的癌蔓延到骨头,一只手骨折了,她也还要用另一只手来擦粉、照镜子。仪容、服装端正整洁,令人看了有清爽的感觉,这本来是不错的。但是,这强烈执着的习惯,在她临终时,发生什么影响呢?
当时我劝她念佛,她很恭敬欢喜念佛,而且她知道自己病很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就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交待我为她助念。而因为我们医院没有助念的场所,所以她事先转到佛教‘菩提医院’,方便临终助念,我下班之后再去菩提医院陪她念佛。有一天她半昏迷,我在旁边念佛,她偶然也会清醒出声念。忽然她说:‘要来去西方,快快来去,不走不行(台语)。’然后她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但是忽然间却变成念‘阿弥陀粉’,还说:‘粉,就是擦粉的粉!’平常她那个化妆擦粉的动作又表现出来。我看了就提醒她说:‘我们要去西方不必擦粉,去西方大家都和佛一样,金色庄严放金光,比擦粉还好,快念阿弥陀佛!’她听了就再念阿弥陀佛,但是一下子又念成‘阿弥陀花’,还说:‘花就是插花的花!’同时还作‘在头发上插花’的手势。我再次提醒她,她就又念佛。但是忽然间,她又说:‘啊!我也没穿鞋’,我向她说‘西方黄金为地很清净,不必穿鞋’,她才又念佛。
这位患者的示现让我了解,佛在‘八关斋戒’中有一条,‘不香花鬘庄严其身’的戒条,意思是不用香水或各种化妆品,及珠宝装饰品,种种花样来打扮装饰这个身体。佛教我们练习不必追求外表虚假的装饰,要开发内心真实的美德庄严。我们对‘自我’执着已经够重了,修行放下、减轻都来不及,实在不必再去加强啊!
一个人如果习惯化妆,一辈子培养这种习惯,临终的时候它也会冒出来,念佛也会念错,因为习惯会产生力量!您看我们平常怎么穿衣、穿鞋、怎么刷牙,都有习惯的力量,不必想,它自然表现出来。所以佛制的戒律就是在帮助我们—平常就放下不必要的习惯,放下错误的追求,以免临终生障碍。像这样,心一面想佛又一面想擦粉、插花,严格说来这不单单是‘佛号念错’的问题,是内心的‘愿’有问题—‘愿’不够真切。到底你是愿生极乐呢?还是愿意轮回来化妆擦粉呢?
真正有愿要往生的人,自然会放下这些不相干的习惯,自然没兴趣追求。愿生极乐的人只需用‘阿弥陀佛牌’的化妆品,美化内心,令心喜悦、真诚,不会‘迷失佛陀’,而能够开发佛性,这才是‘MAX Factor’。
习惯障碍往生的实例
下面要讲一件真实的事情,来和大家互相勉励,我们内心如果有生气、怨恨的一口气就要趁早放下,因为现在不放,到临终不放下也不行,为什么要抱到那个时候呢?我们‘一看到不顺眼的人、事,就想要骂’的习惯,也要趁早放下,否则到临终就会受到习惯的牵引,失去往生西方的机会。
我在肿瘤科服务的时候,曾经看过一位肺癌的病人,她是大约六十几岁的妇女,在她病况很严重的时候,连续有两个月的时间,完全不能躺下睡觉,一躺平就会喘不过气来。我看她很痛苦,就劝她念阿弥陀佛,她在很痛苦当中,也很发心念佛,希望能够早日解脱,去阿弥陀佛的世界。在快过年的时候,她的病情转坏了,就要求我请一些莲友来助念,助她去西方。那天我看病情已经危险了,就请莲友为她念佛,想不到大家集合来念佛,念到一半时,忽然间有一位年轻人喝醉酒,闯进她的房间,我本来是背向门,没注意到后面的变化,也没看到那个人走进来,只看到面前这位病患,她本来是在念佛,忽然间好像很生气,眼睛瞪得大大的,又举手起来指着对面,好像开口要骂人的样子,就在这个她要骂还没骂出来的时候,正好断气了!原来闯进来那个喝醉酒的年轻人是她的儿子,这个儿子很早就离家放荡流浪,她的内心一直气这个孩子,真想要当作没生过这个孩子,所以她从来不曾向我提起,我也不知该预先提防,也没先劝她趁早放下想开。她对儿子的心态,一直是‘厌而不离’(讨厌又一直去想),常想起就气,那里晓得在最后一刹那,竟然是这个儿子现前,她一看到他,就把佛丢掉了!以前的愤怒,和‘一看到他就骂’的习惯都现前,不由自主就举手起来指着他还想要骂他,当时虽然有那么多莲友在旁边为她念佛,她也一样,气起来控制不住!周围虽充满念佛的声音,但她忽然间好像一点儿都听不见,只剩下怒气。真可惜就在那个时候断气了!一失足成千古恨,万劫难遇的佛法救度,就此错过!这位病患菩萨的示现,给我们很大的警惕!让我们了解‘习惯’的牵引力。
赶快自我反省
我们可以反省:平常我们是不是旁边虽有念佛的声音,我们也一样会生气?甚至也会‘专心’去想一些懊恼的事情,都没听到佛号(没有用心恭敬地去听佛的声音),这就是我们烦恼的力量比念佛的愿力更强,所以我们会失败。我们想想看,是谁叫你爱烦恼胜过爱念佛呢?是谁叫你愿意生气,胜过愿意往生呢?我们如果甘愿留在这个世界继续和人理论、计较,不甘愿去西方过快乐的日子,阿弥陀佛也只好顺我们的意啊!为什么佛与圣众现前我们不看,偏要盯着仇人看?为什么佛声不听偏要听杂音?我们自甘堕落,和秽土、仇恨相应,不与净土、佛声相应,佛也只好十劫又十劫地等下去。
往生与否,该让谁决定?
其实临终的时候,什么冤仇人现前,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遇到他,自己是什么心念现前?是不是自己可以作主?我们先想清楚:要往生、不往生,到底是我们自己作决定,或是让他决定?冤仇人现前,我们也是一样慈悲念佛,不要让他拖下去生气,自己若坚持把佛再念下去,冤家仇人现前也没有影响啊!我们管好自己,不要让坏习惯、恶念头现前就好了,这就是我们平时须要用心锻炼的地方,锻炼做自己的主人,锻炼要往生快乐成佛由自己决定!一天念多少声的佛,这并不困难,而且念佛的数目,其实并不是往生的条件。我们应锻炼自己在动心生气的关头,可以静下来念十声佛,才是更重要的,才是真正有愿想要去西方。否则的话,就只好留在这个世界继续生气了!只好继续作生气习惯的奴隶了!
放下爱、憎,享受清净喜乐
为什么我们看一个人都不顺眼、很讨厌,又很爱去看他,看得让自己很不快乐,又不往生?
为什么我们不要用这个眼睛来看佛,看得清净、欢喜、自在往生呢?我们要了解看人会觉得很讨厌,这并不是‘厌离娑婆’的意思哦!我们详细看祖师的开示:‘厌离娑婆’是厌离我们自己内心不好、不清净的念头,并不是去讨厌别人、看人不顺眼;会有这种念头就是我们心胸狭窄,慈悲又不够,才会看人不顺眼。黄念祖老居士有一句很重要的开示,我们一般人都以为讨厌和贪恋是相反的,其实讨厌就是贪恋,是一种反面表现的贪恋—因为先有某种的贪恋,但是情形不如意,所以生起反面的心情就叫作讨厌。比如前面所讲那位病患菩萨,她本来一定是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对她的孩子有贪恋的心、有要求,所以当她的孩子不能够如意时,她才会生起讨厌、生气的心。如果是别人的孩子,她就没有要求,没有贪恋,再不好她也不会费心去讨厌,也不致于气得在往生的时候影响她。我们想要往生西方的人,平时要下功夫,先仔细来检讨自己,我们如果不动心、不贪恋的事情,应该会觉得很平常,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如意。如果我们曾动心去在意、贪恋,才会有不如意、讨厌的心。我们要往生西方的愿,是放下自己内心这些贪恋、讨厌,放下‘忽爱忽憎’、‘由爱变恨’或‘又爱又恨’等种种不清净的念头,才是真正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