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全文网

学佛答问:净土法门法师答澳洲参学同修之四

发布时间:2024-09-29 02:47:30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学佛答问:净土法门法师答澳洲参学同修之四

学佛答问(答澳洲参学同修之四) (共一集) 2004/5/2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21-234-01

诸位同学,《华严经》正好讲到一个大段落,「光明觉品」第七个大段,「光照十方百万世界」。今天下午我有事情要离开学院,明天布里斯本的市长跟我有个约会,后天我就到新加坡去了。所以,这堂课我就想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学佛、修行上的疑问,这样使诸位到这个地方来参学,我想会得到一些真实的受用。我看问题不少,我们按著顺序来解答。

问:第一位同修他问的是,师父於昨日讲席中一再强调「善观察」,恳请师父再开示,初学此观之下手处?

答:问得很好,可是善观察是佛在《华严经》上对法身菩萨说的,我们不会。你要问什么叫善观察?离妄想、分别、执著,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叫做善观察。由此可知,我们初学下手之处,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尽量不用分别执著,不分别、不执著,从这个地方训练。要晓得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对一切境界决定没有分别、执著,我们从这里学就好。实在讲,就是章嘉大师早年教我的看破、放下,从这个地方下手。

问:第二个问题,这是悟道师问的,他说师常云好学、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净语》(这是夏莲居居士讲的)说「广学原为深入」,不知做何解释?

答:好学很难,世间人嗜欲、情执很重,如果我们把嗜欲、情执都执著在学问上,这就是好学。把读书、做学问变成自己的爱好,变成自己的欲望,这个必然要尝到法味。佛门里面讲尝到法味,儒家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那就真的好学。为什么?尝到味道了,世味没有法味浓,可惜世间人耽著世味,不知道有法味,没尝到。他只抓住什么?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些享受,他不知道法味。怎样才能尝到法味?必须把世味放下,这个难,几个人能放下?不是放下马上你就尝到,放下还要经过一段缓冲时期,逐渐逐渐真的淡薄了;世味淡薄,法味渐渐浓厚,你才真正尝到。你才真正知道圣人讲的话一点都不错,佩服到五体投地,自自然然全心全力来学习。怎么个学法?学而时习之,把你所学到的,像经典,经典里面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变成自己的见解,经典里面的教诲,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变成自己处事待人的规则,你就尝到了。

一门深入是扎根,你要没有根,你没有法子成就。盆栽的盆景决定长不大,什么原因?没根,它受了限制。一门深入,要深到什么程度?深到见性。我在讲席当中常常用树木来做比喻,我们今天这个知见是枝叶,在诸法实相里面,我们了解得太少了,是枝叶。我常常讲树叶、树梢、树枝、树干、树根,达到根全都通达了,晓得整个一棵树是一身,是一棵树。你在树梢里面看,不是一,这个树梢是我们这个树梢,那是那个树梢,不相同。到枝条才晓得许许多多树梢同是一个枝条生的,枝条达到树干的话,看到许许多多枝条是从一个干生的。再达到根本,才晓得整棵树是一体。什么时候你能知道整个宇宙是一体,大经里头常讲,国土众生是一体,这才真正通达明了。然后才广学多闻,那个时候广学多闻太容易了。

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龙树菩萨,龙树菩萨就是深入,深入到根,根本,这是给我们做了个好样子,达到根本。他学释迦牟尼佛的经教,他所学的经教分量肯定比我们《大藏经》多,为什么?我们《大藏经》从印度传到中国来,不是完整的。因为那个时候交通非常不方便,带这个东西很笨重,印度的书不是纸张写的,是贝多罗树叶,很厚,很不容易,所以是精挑细选,选择精华传到中国来的。所以,中国《大藏经》是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的精华,要是全部带来,太多了。龙树菩萨看到的,他是在印度看到的,不是在中国,看的是梵文。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他多少时间学完?一个多月。我们今天中国这套大书,《四库全书》,现在摆在你们讲堂里面,这一部《四库全书》你三年能不能学得完?从前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我买这套书的时候总经理跟我见面,总经理告诉我,假使一个人从出生,他活一百岁,出生就会看《四库全书》,一天看八个小时,看一百年都看不完。

龙树菩萨将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经教,一个多月就圆满了,这就是什么?广学原为深入。这个深入是一切通达,没有一样不通达,他是到了根!我们有的时候也用圆做比喻,这是个圆,圆有个心,我们现在是在边上,圆周上,什么时候我们从圆周深入达到圆心,就通达了。达到圆心全部就明了,就这么个道理。所以一门深入是打基础,叫你达到这个心,心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之后,然后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接触就通达,决定没有丝毫错误。所以,古时候在佛法修学上,它的要求标准是见性,宗门是见性,明心见性,教下是大开圆解,这都是一门深入,净土宗讲理一心不乱。名称不一样,你用的方法不一样,达到的境界完全相同,都是达到根本,然后你才能够很容易的通达。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晓得,法门无量誓愿学,不是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

四弘誓愿,我也讲过多少遍了,我现在在这个世间只讲前头两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我要发这个愿,不管我有多大的能力,这个愿不能没有。「烦恼无尽誓愿断」,我们把全部的心力著重在这一点,一门深入是断烦恼。「法门无量誓愿学」,我是准备往生之后,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的时候,有阿弥陀佛威神加持,又有无量寿;指导我的人是诸佛如来,跟我一起学的是诸上善人,都是法身菩萨、等觉菩萨,容易成就。如果现在在这个世间就搞广学多闻,那麻烦就大了。为什么?往生就没有把握。自己一定要晓得自己的根性,学习一定要契机;不契机,你就会遭遇到很多困难,那真的叫事倍功半,你不容易成就,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问:第二个问题,他说我讲过想传五个《华严经》的学生,他说师父若不固定在一处教学,学生是否学得出来?

答:学不出来。如果有这个缘分,我现在不晓得有没有缘分,这个东西不能强求,要有这个缘分。这五个学生要跟著我,我到哪里就跟到哪里,他会成就,离开是绝对不行。五个人不多,跟著我,行!五个人找不到,能找到两、三个就不错了。我要找到五个人,我就超过李老师了,李老师一生,学生成就的五个人还没有。这是末法时期,这是佛法衰到谷底的时候,真正发心的人太难得。五个人要什么人?真正发菩提心,真正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他才能学《华严》,才能契入华严境界;如果还有自私自利,还有疑虑,还有牵挂,这个不行。这个不要说《华严》,大乘法都没有能力契入,学小乘还可以。

问:这位同学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众生无有度尽之时,是否因为这仍是相对,是众生相未破的关系,并非真谛?

答:这些是佛随顺众生而说的,众生能不能度尽?无量劫来,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在发愿度众生,菩萨也在度众生,声闻、缘觉也在度众生。众生能度尽吗?不能,为什么不能?不接受。不要说别的,问你自己,你自己这一生能得度吗?为什么?「我做不到,佛教给我,我做不到!」不要说太高深的境界了,佛教你最简单的,幼稚园的佛法,十善业道,佛教你不杀生,你能做到吗?不偷盗,你能做到吗?不淫欲,或者是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做不到!做不到就知道度不了,佛度我,要到哪一生哪一世才把我度到了,不容易。你想想这个你就明白了,不要去打妄想,不要分别,不要执著,你才真正听得懂佛的话,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学佛最困难的,万万人学佛难得有一个契入,什么原因?他带著妄想、分别、执著来学佛。妄想分别执著是破佛的,佛是戒定慧,妄想分别就是破戒定慧,破戒定慧就是破佛,他怎么能学得成功!

问:第二个问题,净土经上所说的境界,是否皆是凡圣同居土?

答:是的,这没错,介绍给你的都是凡圣同居土的境界,更高的境界,你到极乐世界自然知道了。

问:这是王志和居士问的,常听到家庭是社会的单元,万事要从齐家做起,但出世间法讲放下万缘,那又如何面对家庭成员的问题?

答:佛法讲放下,不是说事,是说分别、执著,你要放下这个。事要不要做?事要做。事如果不做,那你对於家庭成员不负责任,这不是佛法;佛法是究竟圆满法,你要了解事实真相。事相要做到尽善尽美,理性决定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的家庭在世间是第一个美满家庭,是令一切人羡慕你的,这叫佛法。绝对不是说,家庭老少都不管了,就出家了,没这个道理,佛经上没这种说法的。你出家,行,你出家你家庭里面老少有人照顾,你有这个条件才行,你没有这个条件,不可以。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不孝父母、不敬尊长,不能入佛门。那是什么?那叫自私自利,逃避现实,这个不可以。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世间法觉了就是佛法,佛法迷了就叫世间法。世间法跟佛法,实在讲就是觉跟迷。

觉、迷不一定在出家、不出家,与这个不相干,出家很多迷而不觉,还不如在家的,在家很多人觉而不迷,超过出家人。总的来说,说得最简单的,就是觉的人没有烦恼,没有贪瞋痴慢,没有自私自利。我常常讲,没有控制人事物的念头,没有占有人事物的念头。他生什么念头?牺牲奉献,舍己为人,在家里头舍己为家里大众,在社会能舍己为社会大众,这个人受人欢迎,受人尊敬。释迦牟尼佛虽然是出家,但是他为社会大众服务,他的工作是教学,非常认真,非常勤奋,一天跟大家上课八个小时,四十九年没有间断,没有休息。这是他表演给我们看的,你在社会上从事哪个行业,一定是认真负责,把你的工作做好,奉献给社会大众,这是佛法。

问:这一位同学问的是《弟子规》上两句话,「过不规,道两亏」,应如何落实?

答:这两句话是说看到别人的过失,一定要规劝。规劝有善巧方便,你要有智慧,你先要观察他能不能接受,他要不能接受,那就不能够规劝。不能够正面规劝,你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规劝。我不说,我做出一个好样子给你看,让你看到,让你听到,让你接触到,你有所感悟、有所感动、有所领悟,都是规劝,规劝不一定是言词。最标准的模范,在中国历史上,这是四千多年前,舜王,你们读历史都会晓得。舜的父亲、继母、继母的儿子(就是他的弟弟,继母弟弟)用什么态度对他,你看他用什么方法规劝。三年,他能把他的父亲、继母、继母弟弟统统感动,这是好榜样!不能叫父母不义,陷父母不义,这个不可以的。

怎样规劝?那你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就是最适当的方法。在当时、在当地,对人、对事最适当的方法,慢慢让他感动,让他领悟,这个事情决定不能著急。真诚的爱心,真诚的尊重,会感动人,没有一丝毫傲慢,没有一丝毫轻视;稍稍有一点傲慢、轻视,「你不行,你犯了过」,那错了,别人决定不会接受。所以,这个要多读书,要多学,这样才能落实,想想舜王怎么落实的,你跟他学就对了。

问:这是庐江徐居士问的,他说他在汤池,许多居士邀请办了一个「实际禅寺下院念佛堂」,每天有十多个老人念佛。奈何经济拮据,道场破烂,已与庄严道场步履艰难。

答:这个事情不能求人,求人就很苦,困难是我们的业报,这个一定要知道。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常常教导我,因为那个时候,我确实,也曾经跟诸位说了,贫穷下贱也到了极处。章嘉大师告诉我,这是宿世的业障,必须要承受,要能够忍得住,忍得过,认真努力修行。愈是在困难的时候,愈是在有灾难的时候,愈要专心,这样子你的心没有怨恨,没有恶念,就能提高你自己的德行。德行提升,智慧也增长,就能感动佛菩萨来帮助你。

人不可以求人,求人太可怜,求人看人的脸色,决定不能成就,你的心是散乱的。所以,章嘉大师教导我一生求佛菩萨。求不到的时候是我们的业障,有业障障碍住,要知道把业障消除,忏悔业障;业障消除了,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听老师的话,我相信老师的话,我用了十年的时间,把自己的困苦转过来,转过来怎么样?能活得下去,衣食勉强能维持了。到二十年,这大家晓得,我才有一个小道场,不是我学佛二十年,我讲经二十年,你才晓得过去生中没有福报。我学佛七年出来讲经,讲经二十年,就是我学佛二十七年,才有一个小小的道场。这个小道场在台湾只有五十坪,五十坪在中国算平方米是两百个平方米,就那么大的一个讲堂。

又再过十年,这三十年,讲经三十年,福报才现前。我今年讲经四十六年了,无论是福、是慧、是健康长寿,真的,都像老师所讲的,有求必应,尤其在福慧上得心应手。你的业障没有消,今天有别人来帮助你,拿出几百万来给你,给你建道场,对你是福还是祸?给诸位说,对你是祸不是福,你肯定往下堕落。佛菩萨加持是你的德行、智慧成就,你才能够得佛力加持;魔王来加持你的时候,是你的贪瞋痴慢增长,你肯定堕三途。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破破烂烂的小茅蓬,好!好在哪里?对於世缘没有一点贪恋,容易成就。我在三十岁的时候,辞掉了工作,想出家,亲近忏云法师,在埔里住茅蓬。那个茅蓬真的是茅草搭的,墙是用竹子编的竹篱笆,竹篱笆外面涂一点水泥,可以防水,那样的简陋。地是泥土地,每天扫地的时候都是泥土。只有佛堂,佛堂是很小的一个佛堂,五个人,茅蓬只住五个人,就是佛堂那一块铺了地板,其他都是泥土地,非常简陋。人有道心,没有一丝毫贪求,心是定的。如果我们看到别人道场兴建富丽堂皇,那是有庙没道;这破破烂烂的,它有道。要著重在道,不要讲求庙,一切让它自然形成,这叫随缘。如果我们有意要怎样怎样做,攀缘,攀缘的结局都不好,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所以,破破烂烂的小茅蓬好,你会有成就。

问:这一位同学写的铅笔字写得很淡,看起来比较吃力。他说在念佛时两眼闭上,念自己在光中消失了,只剩下了,是否正常现象?

答:你这个话讲得不圆满,大概是你念佛的时候闭上眼睛,好像自己没有了。剩下什么?剩下什么你没有说清楚。是否正常现象?不是正常现象。如果是正常现象,每个念佛人应该都有,这么多念佛人只有你一个人有这个现象,可见得这不是正常现象。但是你要记住,无论什么现象现前,《楞严经》上佛教给我们,都不要去理会,就没事情。总而言之,记住,念佛也好,参禅也好,持咒也好,诵经也好,只要有这些现象现前,记住佛的教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根本不理会,不放在心上,也不必跟人说,什么事都没有,那叫正常现象。外面境界一有的时候,你马上就执著了,好境界生欢喜心,恶境界生恐惧心,就把你的功夫破坏掉,这个境界叫魔境。正常现象是清净心现前,清净、平等、觉现前,这是正常现象;把你的清净平等觉打破了,这就不是好现象。所以不可以执著,不可以分别。

问:这一位同学问的是,雍正皇帝说的,「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为何不能以佛治身,以佛治世?可否把教导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运用在娑婆?

答:这个问题不能问我,要问雍正皇帝。如果你做了皇帝,我相信你跟雍正的想法、做法是一样。为什么?宇宙是多元的,文化是多元的,我们自己一身也是多元的,完全提倡用佛,其他的都不要,立刻引起反抗;换句话说,佛跟所有国家都对敌,那你的麻烦就大了。为什么世间有这么多民族?有这么多不同的文化?有这么多不同的圣贤?我在讲经的时候讲得很详细,你没有听,听了你也没懂,你要是真听懂了,你不会有这个问题。儒是佛菩萨示现的,道也是佛菩萨示现的,乃至於世间所有一切宗教,你看看日本的老和尚,今年九十九岁,中村康隆。我跟他见面的时候他很欢喜,他就告诉我,世间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这个话说得好!我也是这么想法,老和尚说出这个话,我们的知见、想法、看法是一样的。

所以,不要执著只有我,没有别人,不可以。我跟世界上许许多多宗教、族群来往,我读他们的经典,从来没间断过。你看我的书桌上,一定有《圣经》,一定有《古兰经》,我把他们的经典统统看作佛经,广学多闻,使自己能更深入。我可以用他们的经典来解释佛经,可以用佛的经典来解释他们的经,所谓是豁然贯通。你这个心还是有分别,还是有执著,「佛比什么都殊胜,比什么都大」,你还有这个心。这个心要是不舍弃掉,你不能入佛境界,为什么?佛境界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就入门,你就什么都通达了。有丝毫执著就进不去,很大很大的障碍,这一点要知道,一切经都是佛经。

问:这一位同学问的,他没有具名,说修学当中,心有时不知不觉起烦恼,无名火上升,不知如何治好?

答:这个现象是自然的现象,为什么说自然的?是你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遇到缘它自然起现行。如果你没有这些习气,那你就成佛了,凡圣差别就在此地。你要说,用什么方法?持戒、修定、开慧。持戒是控制烦恼,是把烦恼伏住,压制它,很难过,就像我们要跟烦恼打仗一样,你怎么样克服它,儒家讲克己的功夫,这是修行人第一个。完全克服烦恼,烦恼真的伏住,好像投降了,这叫得定;不必有意去控制它,它自然不起现行,就得定了。烦恼还在,没有断根,但是它不起作用就是了,你的德行、你的戒行控制它了。到定功有相当程度的时候,智慧开了,智慧开的时候,就把烦恼化掉,融化掉了,这叫究竟圆满。

我们在现前这个阶段,想把烦恼融化,做不到,这是上乘功夫。我们今天真的要想修,要想学习,一定要持戒,先从十善五戒下手。我们在此地,现在学院里面教同学们,我们从《弟子规》、从《了凡四训》、从《太上感应篇》,这都是印光大师教初学的,我们要在这上面去奠定基础,这个比戒律讲得详细。每天要去读,每天要拿这个来反省。古圣先贤教我们做的,我们有没有去做?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有没有违犯?天天反省,天天检点,天天改过,能有三年到五年,你的烦恼、习气少了,你的德行、智慧增长,有这个基础才能入佛门。

问:这一位同学他问的,他说学生在没有学佛前,经营一家肉食店。现在学佛两年了,而且两年,在我四十岁生日时已经果报现前。现在想转缘,家庭阻碍很大,请问法师,卖三净肉是否造业很深,影响往生?请问用什么方法弥补才能得力?而且有很多种说法,说经营肉食店指定下地狱,学生胆颤心惊,修行障碍很大。

答:你问的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问题要自己能够转自己的业报,要会转。怎么转法?读经,首先要读经,读经是了解事实真相。可是读经也不容易,因为经文文字最晚是南宋时候翻译的,距离现在也总有七、八百年,我们讲这古文,经典是最浅显的古文,所以文字的修养要有一定的程度,你才能念得懂。在这种情形之下,听经就非常重要了。尽量找时间多听经,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渐渐搞清楚、搞明白,然后你自己就晓得应该怎样做法。境界转过来了,《华严经》上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你这个工作对你有没有妨碍?没有妨碍。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有一位善知识叫甘露火王,这个人好杀,杀人如麻。什么人?菩萨。为什么用这些残酷的手段对待众生?替这个众生消业障,他造的这个罪业,他不是瞋恨心,他是大慈悲心。杀你消你业障,救你,把你向上提升,那个被杀的人都得利益,没有怨恨心。你今天杀这些众生,卖它的肉,你问问这些众生有没有怨恨心?当然有。你怎样使它没有怨恨心?我们现在一般讲超度它,你都能把它超度到西方极乐世界,它感谢你,它怎么会怨恨你?甘露火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只有爱心,只有慈悲心,决定没有贪瞋痴慢。你知道它过去生中造的是什么业障,要怎样帮助它,尽快的把业障消除,帮助它提升。

譬如我们现在,有很多鬼神、灵媒透的讯息,要我们每天晚上用电视机播放《地藏经》,我过去讲的《地藏经》,我讲的《十善业道经》,鬼神最喜欢听这两部经。日夜不间断的放,一遍一遍的放,真有好处。你家里头也可以如法炮制,每天晚上他们的时间就是下午五点钟之后,到早晨六点钟之前,这段时间你播放讲经的录影带供养它们。平常念佛不间断,把念佛功德回向它们,希望它们早一天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每天给它们做三皈依,好!这太好了。自己决定没有贪瞋痴,真正在佛法里头依教奉行。

现在时间到了。我看这里头还有五张,这五张我们留到看看下一次要有机会的话,反正我们讲演都是录相,在网路上都可以流通,诸位都能够看得到,今天就讲到此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