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坎龙王庙
发布时间:2024-08-21 02:50:15作者:法华经全文网南坎,这一小集镇在如东县大豫镇境内的五个集镇中历史最长、年代最久,形成集市要比大豫镇早50至70年以上,据《如东大观》载,明朝天顺六年(1462),南坎就有烟墩。烟墩,就是过去用于军事传递信号的简易烽火台。但是,社会上对南坎镇与庙的形成说法不一,一种传说是先有庙后有镇,一种传说是先有镇后有庙。究竟谁在先?无从考查。
追根溯源。南坎的庙为何不冠以其他名字,而偏偏要叫龙王庙?众所周知,掘港向东20里就是南坎,当时,南坎向东就是一片汪洋大海,白天船帆点点,夜间海浪潮怒吼。涨潮时南坎就是大海中的一个小岛,退潮后就是沙滩上的高土墩。传说,很多年前,在南坎海域有一条恶龙,经常兴风作浪吞噬捕捞渔船,所有渔船都害怕到这一带捕魚。每逢汛期,渔民们都要摆香案叩头,并向海里投鸡鸭猪羊等牲品,以求平安。一天,当方土地神禀报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怒,便差海龙王将此孽龙处斩,从此南坎沿海便太平了。为了永记海龙王功德,渔民们捐款在南坎墩上修建了一座庙,即称此庙为龙王庙。有句俗语叫做“海水冲到龙王庙,家里人不认得家里人”即源于此。
南坎龙王庙,建于清乾隆四年(1893),人们也习惯叫南坎庙。位于南坎镇东首的一个高墩上,座北面南,建筑规模十分雄伟壮观,除山门外为3进(即前殿、正殿、后殿),前殿供有土地菩萨,正殿龙王宫供有龙王神像,后殿供有天后娘娘、关帝神像。正殿为3大间,高2.50米,长12米,宽5米;面积为60平方米,为殿中之最。龙王庙建成后,方圆几十里的商贾、渔民、生意人、当地居民纷纷前来烧香、求神、保平安的人们川流不息,尤其是出海渔民,求龙王爷保佑平安心切,每逢出海之前,均来龙王庙祈求平安,供奉猪头三牲、各式果品、烧香磕头。
据说,庙正殿中央上方挂有一只大葫芦,颜色多变,属镇庙之宝。不管是雨雪天,还是梅雨季节,葫芦表面从不还潮,庙顶干燥如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被当家师建新和尚带往普陀山。庙前一对大青石鼓和一对小石鼓,在同一时期,大石鼓被推到庙东边大河里,小石鼓被市民搬走,只找到一个。正殿与后殿之间是天井,在后殿两边种有两棵主干直径约0.60米,高约6.70米银杏树,解放战争时期,被解放军部队锯去做手榴弹柄。殿后有一排槐树,正殿两厢有客房及僧人宿舍10间,常住10多位和尚。厢房曾被国民党政府占用,驻有一个班盐警,专管收税、缉拿私盐。正殿前悬挂一口铁铸古钟,称梵钟,又称撞钟。高150厘米,直径约60厘米,重约80公斤。古钟外面对称铸有“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字样。每日晨昏,为和尚撞钟时。庙前广场,专供艺人搭台唱戏之用。凡在海上遇难生还者均要还愿,请最好最有名的戏班子为龙王爷唱大戏,一日三场(即上午场、下午场、夜场),如东赵长宝的戏班子演技好、十分红火、备受欢迎!最长时间一本戏要唱半个月。所以,当时的龙王庙是香烟缭绕、诵经悦耳、人山人海、好戏连台、热闹非凡。南坎一带有句顺口溜叫做“龙王庙上唱大戏,男女老幼都去看,唱一本、看一本,一天到晚笑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