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联通佛法与艺术的境界
发布时间:2024-10-04 02:53:01作者:法华经全文网原标题:圆融——联通佛法与艺术的境界
2018年10月27日至11月5日,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在福建莆田隆重召开之际,莆田市美术馆盛装开馆,开馆展“圆融——佛教与艺术展“是本次论坛的重要分会场之一。
莆田市美术馆坐落于莆田贝克啤酒厂旧址,特为本次世界佛教论坛改建,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厂房管道被改造成走廊等设施,与红竹铺设的外立面一起形成极具特色的艺术景观。用异形钢拼接而成31座树形伞盖,不规则地分布为七组,这些伞盖以菩提树为意象,寓意七彩祥云。
以“圆融”为名,旨在彰显佛教与艺术两个维度的关联及互通。“圆融”在佛法上指至上功德、无量佛性,为特殊的境界;用之于艺术,则指达到至高境界和成就,为艺术的追求。“圆融”是用艺术的眼光来透悟佛理而又以佛法的智慧来审视艺术,以此二者的互通交流,让真善美常驻人间。本次艺术展上宗教与当代艺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之间交流对话,也契合了“圆融”这一核心主旨。
展览内容规划为“佛国天香”、“巧夺天工”、“艺无止境”、“匠心莆田”、“数字敦煌”等板块。
“佛国天香”展示出佛的伟岸和佛性的普惠,以佛像、与佛、佛性有关的艺术品为主。已故山水画大师姬子的作品《元初》,高6米6,为本次展览最大的画作,描绘的是万物起源之初,天地浩然之间,展现了佛法无边、雄浑壮阔的万千气象。
宋冬的系列装置作品《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图),以禅宗公案为灵感,汲取了“拈花微笑”、“吃茶去”、“不著一字”、“山中一片云”等意象,烧制了一组瓷器,陈列于废旧门窗所组成的橱柜中,以全新的方式引发我们对禅宗的思考。
展望的作品《佛药》(图),用白色的西药片组成一尊佛像,佛中有药,药中有佛;宗教是一种治愈,艺术也是一种治愈。表达了宗教和艺术对人身心的积极作用。
陈文令的雕塑作品《随处可坐禅》(图)是对个体经验的总结与生命感悟,两年前,艺术家曾遭遇一场严重病情,为此曾一度将艺术创作搁置。康复之后,陈文令的创作显得更具哲理与禅意,正如他自己所言:“疾病让我有机会在长期休养中重新整理并反思自己过往的生命历程。这之后,我体会到不论处于何种状态,生活都要继续下去。”
王川的摄影系列作品《礼佛》从不同维度表达了对佛的理解。在这组作品中,画面超逸且平静,艺术家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浮华世界的无言思考与自我反省。
“礼佛”一词的本义原本就是指向佛忏悔,增加福慧。史钟颖的雕塑作品《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图)直接表达了对佛教智慧的洞察与思考。“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这句话出自《金刚经》,意思是,“没有从哪里来,也没有到哪里去”。因为佛已经彻证宇宙人生的真相,证得了圆满的法身,而法身突破了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假象,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把创作当作一种人生修行,如何更贴切达到佛学思考的本意,也一直是史钟颖积极尝试的主题,故而其佛造像吸收了传统韵味而又散发出思考当下的独特气质。
何晋渭的油画《日出东方》、《乡愁》(图)从个体经验出发,描绘了留守儿童对城市边缘的陌生,表达了艺术家对这一弱势群体现实状况和精神困境的担忧。
叶向明的《蓝调系列》(图)以舞动的线条融入既统一又富于变化的抽象色面,透露出当代人在重重重压之下幽怨抑郁的内心情结。
西藏艺术家嘎德,以佛珠、牦牛绒、藏传佛教法器为材料编织而成的《恒河沙数》,王雷用旧报纸编成的《经文》,王立伟的皮革雕塑《超然象外》(图)都是对宗教艺术进行的当代演绎,令人耳目一新。
展厅还同时展出了西方艺术家受东方禅宗思想创作的抽象艺术作品,如英国已故著名抽象画家吉莲·艾尔斯的《罗马系列》(图),法国艺术家亚历珊德拉·鲁索普洛斯反映生命思考的抽象绘画等。
国内著名画家张杰的《奉》、吕山川的《晒大佛》、王绍昌的《禅意小品》(图)等以不同艺术语言共同表达了对佛家文化佛家思想的理解与盛赞,描绘了艺术家心目中的完美崇高境地。
在“艺无止境”版块中,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以油画、雕塑、装置、影像等艺术创作显现了佛法与人间慈爱、佛法与人类创想、佛法与世界想象。
史钟颖的大型装置作品《欲舍》,以青草为“肉”,钢筋为“骨”塑造佛像,以活羊啃食“草佛”暗喻佛的前世萨埵太子以身饲虎。佛像被羊啃食的过程,寓意着破除偶像崇拜,破除我执。
陈曦的巨型雕塑《正在显形》(图)以兔子隐喻人类自身,在重重地社会危机下,人类看似庞大但却伤痕累累,其处境就像兔子一样,只剩下繁殖和逃跑。展馆中,这一雕塑与莆田当地千年樟木雕刻而成的观音像并峙,仿佛在询问:人类的悲苦是否可以寻得佛法的救赎?
韩行两件作品《和谐》、《我佛慈悲》,以瓷盘烟熏技术的运用为特点,他在创作中利用实体燃烧成空无,又从虚无的烟转化成因果关系的实体,其作品中饱含的幻灭感体现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家本质。
缪晓春的动画作品《灰飞烟灭》(图)自始至终都有由肥皂泡组成的形象出现,如泡沫一样的人物稍纵即逝、一触即溃,有如生命的短暂与脆弱。但即便是如此短暂而脆弱的生命,依旧在制造着各种各样的事业,在地球上也许还没有另一种生命形态值得如此被崇敬、如此被怜悯。贯穿始终的精致气泡代表人类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分解,拆散和改造。
张小涛的动画电影《萨迦》,围绕考古学家对萨迦寺的挖掘进入历史,又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宗教、文明对我们的影响力。在传统文化慢慢衰败的今天,艺术家坚持着对宗教的独特情怀,尝试以考古的碎片去发现萨迦和藏传佛教的历史以及对今天的影响,以碎片找到历史的密码和通道。这部《萨迦》呈现的是某种角度上的心中之相,这里面也渗透了艺术家个人的文化思考。
在这些丰富的艺术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与佛教的密切关联,无论在视觉呈现上,还是在佛理观念表达上,艺术家以各种艺术语言表达着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和理解。
“巧夺天工”展示了众多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代表了当下国内工艺美术领域的最高水平。这一板块最引人瞩目的展品是世界最大的根雕巨作——《清明上河图》,创作者为莆田籍国家工艺美术大师郑春辉。艺术家经过艺术加工,使一棵千年的枯木重新焕发了生机。这一作品显示了人工创造力的极致,体现出不同寻常的创造力和转换物质生命的魄力,也暗合了佛家的因缘转化、生死寂灭的轮回。
“匠心莆田”展示莆田当地历史悠久的工艺传统和工匠精神,以细密、细致、沉淀的技艺来制作各种器物、用具。“数字敦煌”展示敦煌VR等科技带来的新景象,以新的技术来弘扬佛法。
本次展出的还有平时难得一见的“国之重器”,4件圆明园兽首以及一对战国嵌错社会生活图画壶。
来自世界55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佛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佛教协会以及省市级重要领导前来参观了本次展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本次参展艺术家李洪波的陪同下,认真观看了全部展品,结束之际在艺术家花费14年心血主编的《中国佛教版画全集》前合影,并亲自赠予哈达留念。
展览在对公众开放的第一天,就创下了破万的观展流量,成为本届世界佛教论坛最火爆的文化地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