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草人:《楞严经》简言(5)
发布时间:2024-08-25 02:53:35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十)在法会将要结束时,佛无问自说,告诉与会众修习禅定中将会出现的种种魔境,详细论述了五十种禅定中的阴魔及其破除法门。
这里所谓的“魔”,主要是指修行者的“心魔”,即由内心的种种贪嗔痴习气引发,而出现于外的魔境。所以说“心魔”实质是出于妄想、分别、贪着,而本经所说“五十阴魔”就是代表了修行者的种种妄想、贪着和不正见。这“五十阴魔”,就是指修习禅定过程中,色、受、想、行、识等五阴(亦称五蕴)各自出现的十种魔境。
1、佛说,修习禅定,首先是破色阴(阴,是覆蔽的意思)。在禅定中,当色阴将尽未尽时,只因众生妄认四大为身,则内外尘相互相交织而遂成质碍,但此时由于研参妙明觉性,随着观照功夫深入,则四大虚融,互不交织,顷刻间身无障碍能出来,如行虚空;或见自身光明内彻,身形虚融;或内发光明,洞彻于外,见一切有情都化为如来;或因抑按妄念,定力作用过大,忽见十方虚空呈现七宝艳色;或忽于暗室中见种种有情无情物;或因观照功深,内身外境虚融,忽然四肢如草木而无觉察,得纯一觉性而妄身;或因净心观照功深至极,忽见十方山河都成佛国净土,光明情景遍满,诸佛遍满虚空界;或忽于中夜听到远方市井街巷的人们及亲族眷属们的说话声,等等。
在色阴将尽未尽时,有人会出现十种魔境,以上就是通常会出现的境界。佛告诉阿难说,在阴魔破灭前,凡出现的这些禅修境界,只是暂得境界,都不是圣者所证境界。这时,如果误认为已经是圣者所证境界,就会遭到群邪惑害;如果没有认为已得圣者所证境界,这还是好的境界,禅修会继续进步。佛说,以上所说的十种禅定中所出现的境界,都是色阴将破而未破之时,正定禅观与习气妄想这两种用心交互作用而显现的境界;逢此暂现境界,不能迷昧而妄言已证圣位。
2、佛说,在色阴已尽,受阴未尽的禅定中,得大光明而现出一种虚明的境界,一时激动,忽然于生起勇猛心,志在顿齐诸佛;或在出现虚明的境界时,修习没有新证境,忽然心生枯渴,将心沉忆不散,以为这样会有所得;或在出现虚明的境界时,慧力盖过定力,谓心即是佛,谓佛性本来具足,己身疑是卢舍佛,以得少为足,又生起大我慢心;或在出现虚明的境界时,破受阴未得新证,又自生前路艰险怖畏之感,忽然生起无尽忧虑,而失去智慧观照方便;或在出现虚明的境界时,因慧悟而获得轻安清净境界,忽然身心得随顺自在,自称已成圣果得大自在;或在出现虚明的境界时,于明悟境界中悟得虚明性空之理,而心忽然归向永灭之境,妄言无因无果,断空之心现前而起断灭见解;或在出现虚明的境界时,耽迷于虚明之境,心中忽然产生无限爱念,爱极情动,便成贪欲,等等。
在受阴将尽未尽时,有人会出现十种魔境,以上就是通常会出现的境界。佛告诉阿难说,在阴魔破灭前,凡出现的这些禅修境界,都不是圣者所证境界。这时,如果误认为已经是圣者所证境界,阴魔就会进入修行者心腑之中;如果觉了而不迷执,久之此阴魔自然消退,禅修会继续进步。佛说,以上所说的十种禅定中所出现的境界,都是受阴将破而未破之时,正定禅观与习气妄想这两种用心交互作用而显现的境界;逢此暂现境界,不能迷昧而妄言已证圣位。
3、佛说,受阴已尽,正受虚妙,不再被受阴邪虑所惑,圆通妙定得以发明,心可离身无障碍,而见闻周遍,但想阴未尽。如果在想阴未尽的禅定中,忽起一念贪着,爱着圆明境界而锐意观思,贪求善巧方便;或贪求神通;或心爱悬远感应,贪求冥感;或心爱穷极深入禅寂,贪求静谧;或心爱宿命知见,贪求宿命;或心爱进入灭色归空之境,贪求深空境界;或心爱长寿,贪求永世寿岁,等等,阴魔就会来恼乱修行者。应当预先觉知此等魔事,不起贪着念;如果迷惑不知,就会堕轮回而入无间地狱。
佛说,以上所说的十种禅定中所出现的境界,都是想阴将破而未破之时,正定禅观与习气妄想这两种用心交互作用而显现的境界;逢此暂现境界,不能迷昧而妄言已证圣位。
4、佛说,想阴已破,正心凝定,觉照常明,不遭邪虑,十类阴魔难以入侵;但行阴未尽,故生灭根元显露。修行者于禅定中穷究十二类众生的生死根本,观彼行阴幽隐轻清扰动,并圆遍观察十二类众生之扰动根元,便生起计度心,妄计此行阴的不生灭性为遍常;或计度行阴之常流为恒常性,而将已破尽的色、受、想三阴为无常;或计度色、受、想诸阴虽已灭除,但死后还会再次生起,即认为五阴死后有相;或计度色、受、想、行四阴之质体既然定中皆无相可得,那么死后理当无相,于是认为色受想行四阴于生前或死后皆无相,那么涅槃、因果等一切世间、出世间法皆为空,究竟归于断灭;或计度色、受、想三阴之前为有,但灭除后为非有,那么行阴也是这样,而死后都非有相、非无相,所以一切法之性都是迁变淆讹,有亦非有、无亦非无,即死后非有非无,未来后际昏懵,无有道理可言;或计度人、天众生死后另有存在处,恒常不灭,且分别将五处天误认为最究竟涅槃处,等等。如此计度,必将堕入外道邪见,从而迷失了菩提真性。
佛说,以上所说的十种禅定中所出现的境界,都是在想阴已破,行阴显露之际,定慧与妄计两种用心交互作用而显现的邪见悟解;逢此暂现境界,不能迷昧而妄言已证圣位。
5、佛说,穷尽行阴而达于空,识阴显现,于第八识返本还元,这时第七识迁流生灭行相虽已灭除,但寂灭精妙的识阴之体仍未圆满。如果将此识阴妄立为真常因,将所证得之心妄立为所归之究竟极果;或将所归览之圆元识体当作自体,观识忘身,遂见尽虚空界十二类众生皆从我身一类流出;或将所归托之圆元识体觉为有所究竟归处,且自疑身心是从此识体流出,十方虚空也都是此识生起;或认为此知体识阴,其知圆遍一切法,即认为十方世界一切草木皆为有情,其知觉与人无异;或认为四大群尘是造作万物的本因,以此妄解四大为常住;或认为十二类众生皆以识阴为受命根元,将识阴妄计为圆满常住,故能生起坚固色身使之常住,长生不老;或在圆融、清净、觉明之观境中,发心研参深妙之悟,并立此妙悟之境为究竟涅槃,而不再求无上菩提,与不肯趣向大乘的缘觉、独觉者成为伴侣,等等,那就迷失了佛菩萨真性,或生于外道种类中,或与涅槃城背道,永闭化城,不达宝所。
佛说,以上所说的十种禅定中所出现的境界,是在识阴将破而未破之际,用心不正,然而正心与妄念交互作用而产生的谬执之境。逢此妄执境界现前,不能迷昧而妄言已圆满具足无上菩提。
以上是佛所教导的五阴辨魔法门,佛说先前无数如来都因此法门而破内外魔境,心得开悟,成就无上菩提。识阴若除尽,你现前六根即得融通互用,从根根互用中,即能进入菩萨之圆明精觉妙心,其证悟境界则如同净琉璃内含着宝月,内外明彻,法界一味。这样就超越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直至超越菩萨所行金刚十地及等觉圆明,直入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真性,归于无所得之一真法界。
佛最后告诉阿难说:精真妙明的本觉真心,本来是圆满清净的,本来没有有情的生死以及业惑的尘垢,甚至虚空世界也没有留碍于其中,而这些都是因为自心妄想才得以生起。此五阴法元,是本觉妙明真精中一念妄动,遂生发了诸器世间及有情世间。五阴之根本生因,同为妄想,但有五种妄想差别,即色阴为坚固妄想、受阴为虚明妄想、想阴为融通妄想、行阴为幽隐妄想、识阴为虚无妄想等。比如你的身体,首先是因父母的爱欲妄想发生后,加上你(于中阴身时)欲爱妄想生起与你父母妄想会合,才使神识入胎而传续命根;如果你没有欲爱妄想生起,就不会与父母妄想会合,也就没有传续命根的事发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