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金融家的佛悟
发布时间:2023-09-25 01:34:54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宗教的意义在于教人透过现象看本质,去除虚妄,给人以完整的智慧,从而使人摆脱各方面的烦恼和痛苦。”
采访许均华博士之前,从同事那里得知他是一个“幽默、睿智、博学”之人,观其《路上》、《琴言》、《云起》三本雅作,如入兰室,澄澈清明。约访地点几经周折,因其爱“静”。初次见面,几轮谈辩,深不可测,心生怯意;杯箸交错间,其蔼言悦色、谈笑风生、循循善诱、博观约取,有如坐春风之感。有幸观其主持百人大讲堂,运筹帷幄、高谈雄辩,现场听众如醉如痴。后又有数次稿件来往,他必亲力亲为,指点纠偏,不厌其烦。
其他同事采访完他,也多评价为:和善,有大爱,有责任感,观点犀利,一针见血,高屋建瓴,对金融业充满热爱与感情。
其挚友这样评价他:“一不贪,二不害人,是他做人的两条原则,他认为行为规范在宗教上是戒律,在尘世间就是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儒商、道商与佛商
许均华爱读佛经,说话也有些佛教味道。谈起他与佛教的相识,他表示记不清有多少年了,只说一切都是“机缘巧合”,“就像你在书店看到一本书,沉浸其中,爱不释手,就像遇到性情相投的朋友。”他如此解释自己与佛教的缘分。
作为一位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金融家,许均华当然也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国内外其他宗教,但他认为人与宗教结缘都是因为缘分,宗教不存在好坏高下之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缘分,无论哪种宗教,只是名片和标签不同而已,其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希望人抑恶扬善或弃恶从善,离苦得乐,转凡为圣,转识成慧。”
“仁者爱人”、“道法自然”、“慈悲喜舍”,许均华对于儒、道、释三教教义都有自己的理解。
某些商人总喜欢在自己的头上扣一顶“某某商”的帽子,这些帽子,有的是别人给戴的,有的则是自己封的。在许均华眼里,只有真正按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或教理经商的人才可称得上儒商、道商和佛商。
“儒商就是‘仁’字当先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仁者爱人,” 许均华对某些商人(包括一些已被冠上“儒商”头衔的商人)的所作所为不以为然,“以牺牲下一代而赚取钱财的商人如毒奶粉制造商等,不可谓‘儒商’;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他人亏损基础之上的商人也不可谓‘儒商’。”
“道商就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从事商业活动的人,是顺势而为的人,道法自然。经济活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能被头脑冷静的人所认识的。许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折戟的商人,都是逆经济规律而动的人,只能谓之莽夫。”
佛家与商业行为沾边的教理就是“慈悲喜舍”四个字。何谓“慈”?就是慈悯众生,希望世间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何谓“悲”?就是深切同情、怜悯众生,愿意承担世间所有众生的苦难;何谓“喜”?
就是“随喜”,看到世间众生得到了快乐,会心生欢喜;何谓“舍”?就是舍弃怨亲等分别,拿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不求回报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众生。“佛商,就是在从事商业活动的同时能给别人带来利益的人,至少是不牺牲别人利益的人,就是看到别人赚钱自己更开心的人,看到别人赚钱不生嫉妒心和嗔恚心的人。”许均华说。
克己修心方能淡然处之
近些年不断有金融精英蘧然早逝。强势外表下的金融界精英们有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和脆弱,快节奏、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使这一衣着光鲜、薪酬丰厚、具有特殊行业优越地位的群体心力交瘁,心脑血管疾病成了他们生命的最大威胁。
“佛教是解决人生大事的。”许均华语气严肃又胸次慨然。人的一生,生活、工作、学习、事业、财富、情感,方方面面的各种烦恼和痛苦层出不穷。有些人对此不以为意,有些人则将其当成一种包袱,惶惶不可终日。人五脏六腑的疾病,75%以上都和心理因素和不良情绪有关。
解决之道在哪里?很多人都在想办法,有人把自己关起来,有人去喝酒,有人去放纵自己,也有人喜欢找人来做思想工作。但这些都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除非从根本上认识这些问题进而加以解决,否则问题永远都在,是绕不过去的。
“如果没有找到解决办法,人的情绪就会受到挤压甚至可能会得抑郁症,还有人为此失去生命。金融界的部分从业者可能更需淡定,因为赚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赚钱是一辈子的事情。农民春天播育,秋天才能收获;企业从建厂房到生产产品,再到卖掉产品最终回款,也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事物发展的规律就是如此。”许均华说。
“宗教的意义在于教人透过现象看本质,去除虚妄,给人以完整的智慧,从而使人摆脱各方面的烦恼和痛苦。”
许均华认为,人不应该因为主观上敬畏而戒恶,而需从客观上自觉地去采取行动,有意识地净化、修持心灵,让心地坦荡无私、纯洁光明。
许均华喜访佛教古刹,他称之为洗心革面的“净心之旅”:“我每到一间佛殿,每看到一尊佛像,我都在对照我所知道的以及寺院里张挂的有关佛教的大道检查自己。每一次对照检查,我诚惶诚恐。我发现自己每天在身、口、意方面造业不止,有些甚至是明知故犯,无异于放纵。”言语之间,其克己修身之严苛与虔敬跃然眼前。
欲度人 先自度
“佛不只是挂在口上,还住在心中,体现在行动中。” 许均华刚开始把佛学当作一种知识来学习,现在已经变成一种自觉的修为。
一举一动、起心动念都表露着佛祖的舍身忘我、慈爱悲悯精神,这便是真正的修行。
关于实现自度度人的智慧,许均华总结了六字箴言:“学本事,做善事”。
“学本事”是对一个人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一个人掉进河里,想去救人,先要自己学会游泳的本领。”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金融市场里,投资者其实就相当于茫茫大海中的泅渡者,渴盼一种真知灼见对其予以牵引。许均华认为,一个人只有成为金融行业内可靠的专家,才能真正对投资者负起责任。对于该行业基本的历史、理论、法律法规、政策、业务模式、盈利模式、风险点,行业里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人物、机构,以及行业未来的发展等,专家都应该了然于胸,同时,应当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希望行业专家都能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这里的社会责任感是指,术业有专攻,说话有分寸,不能仅为满足自己一时的虚名和投资者的猎奇心理就哗众取宠、口无遮拦,从而使投资者蒙受损失。”
佛教强调“因果相续”,种善因得善果,因缘所生的一切法,固然生灭无常,又相续不断,如同流水。“做任何事情,‘起心动念’很重要。我举个例子,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产业成为全民关注热点和未来经济增长点,各方势力都想在其中捞一把金。其实很多企业做养老主观上是考虑自己要赚钱,这是本末倒置的,怎么会有好结果呢?真正关心老年人的企业,会实实在在地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打造舒适的养老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让老年人享受到晚年生活的幸福——既舒适又无后顾之忧,在这一服务过程中,老年人体验和感受很好,反而愿意支付更高的回报。这种主观为他人、客观为自己的模式才能可持续发展。”许均华说。
金融事关广大投资者,事关大众,许均华的愿望是:每一位金融从业人员,都对金融心存敬畏,修好心,起好念,种好因。“因为金融不是拿自己的钱在玩,玩的都是客户和投资者的钱,必须拿一个铁笼子把个人的贪心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