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全文网

一位耶鲁佛学博士的佛学研究之路(九)

发布时间:2023-09-25 01:33:27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一位耶鲁佛学博士的佛学研究之路(九)

29日:天色渐渐昏沉了,心经Prajnaparamita -hrdaya-sutra的翻译也快结束了。下一个月就在寝室里工作了,如果进入哈佛神学院学习,真是一次重温西方文化的好机会。关于西方的文史哲,我已经放下了好些年,正好捡起来。

28日:这是我给王邦维教授的一封信,放在这里存底,王老师是季羡林先生的弟子,这个学期我也忝列门墙,成了王先生的弟子。

王老师:

那篇文章只是一个粗浅的草稿,因为听说你要出发,所以临时在课间休息的时候给您打印出来的。而且我个人才疏学浅,在学识上有很多的漏洞需要补充,而且又是用英文来写,无法很好地表达,所以我才要继续求学和磨练,慢慢地提高。这篇文章不过是投石问路,寻找学习的机会而已。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有很多资料上没有时间去检索和阅读,所以会留待以后慢慢地提高。这篇文章不过是投石问路,寻找学习的机会而已。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有很多资料上没有时间去检索和阅读,所以会留待以后慢慢地提高。其时自己还远没有满意,在我看来,起码还需要半年,才能交出比较像样的稿子。学习佛学或者艺术史都是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在耶鲁的时候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看得很清楚了。其实非常希望国内的资料研究等等能够有长足的进步,谁不愿意在自己的祖国学习呢,有朝一日也希望北大的学生不必纷纷出国,可以没有顾虑地在自己国家的大学里求学。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一天。

26 日:这两天去听了Hartman教授的讲座,觉得要学的东西可太多了。只能是慢慢来了。不过今天的讲座很精彩,讲的是关于中亚和印度的佛教文本,有许多精彩的照片和地图。不过对于一些艺术史的问题,Hartman教授不是很熟练,毕竟艺术史需要漫长的训练啊,让我慢慢来吧,一步一个脚印。学习到了这个阶段,不光是心愿的问题了,而是健康、机遇、后勤保障等等加在一起的问题了。在张承志的新书上发现了刺杀恩铭的革命家徐锡麟的一首诗,摘录如下:

瞥眼顿心惊,分明故物存。摩挲应有泪,寂寞竟无声。在昔醒尘梦,如今听品评。偶然一扪拭,隐作不平鸣。

我最喜欢的是第三第四句,感情深挚,性情之笔。

香港大学

25 日:图书馆里新书已经上架了,看得我眼花缭乱,流连忘返,似乎又回到了自由读书的时代。其实在图书馆二楼,常常经过英国文学的几排书架,可是我只能匆匆浏览一眼,看到几个往日非常熟悉的名字。我想神学院的学习机会其实就是重新捡起西方文化的绝好机会啊。对于中世纪的世界,圣经解释学,伊斯兰世界,当然还有佛学的课程都可以选啊。希望我有这个机会。

21 日:刚才查宗教学者kitagawa的书,港大11本,耶鲁32本,哈佛32本,国会图书馆25本,西北大学28本,北大6本,南大3本,这结果准确地反映了各个学校至少在西文上的收藏差距。晚上听着圣歌,一边做着申请的工作,感觉还不错,学校里虽然学习压力大,但是还是自由啊。

20日:我觉得我应该先拿下宗教学的博士,因为宗教学比艺术史要难许多,与此同时我可以在7年之内掌握了德语、法语、日语、西藏文,甚至是阿拉伯文和韩文,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世界,现在我的问题就是没有那么多时间,想学的东西真的是很多。在学习中教学的同时,看看艺术史的画册作为调剂,至少可以在很多年内完成艺术史研究的素材(图像)的阅读。我觉得自己已经学习日本艺术史,因为中国真的没有什么这方面的专家。

19日:学校里的新书有上级图书馆上了接近千册的各种文字的好书,看得我如痴如醉,真的是很精彩。看来今天又要忙得不可开交了,在图书馆要忙到10点钟了。我自己先拿了五本来过过瘾:《做一年》《中国的世界遗产》《北大文学记》《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 《近代中国佛教与基督宗教的相遇》。

16日:从现在开始,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在宗教学和艺术史这两个领域都拿到博士学位,如果健康允许,时机成熟,我的学习将在无比辽阔的领域展开,这个梦想其实已经为我的一生定位,就算可以实现,也要占去12年的光阴,将最好的年华都投于其中,进入至少10种语言背后的广袤的文明世界,涉足全球各大宗教和数种古典的人文传统。我觉得冯象先生就是很好的榜样,他的生平,从云南插队,到哈佛和耶鲁的博士,真正是一个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典范。

15日:多年前在张承志的书中读到过许多美妙而又纯朴的西北民谣,后来一直没有再去寻找,而曾经想过做些研究,也因为无暇而作罢了。今天图书馆也没什么人,就趁着休息的间隙跑到六楼去看看,我最喜欢的一首暂时没有找到,但是却发现了两首很熟悉的民歌,就把它抄录出来,以后也可以常读。一首是蒙古的民歌,另一首是西北的“花儿”,可以看得出,虽然简单而没有修饰,但是纯朴而又大胆,情感真挚奔放,就如明清时期汉族民间的歌谣。

13 日:晚上是王邦维先生的“印度佛教史”,所以下午3个小时就用来学习印度学。中午吃完饭,就跑到6楼去转转,结果看到一批很好的藏学书籍。下个学期开始学习藏学,真的是很兴奋。在这个领域也有一大批响当当的人物和伟大作品。我开始真正的学术训练两年之后,现在才算是爱上了学术,能够体会它的美了。我自己的体会,有一种感觉让我心驰神往,这种感觉贯穿于我对学术的向往和过去的学习世界之中,这是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无限广阔的美感,这是牺牲和强烈的宗教般的颤栗,这些美感在相当精彩的作品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激励着理想青年前行。

12日:在图书馆里常常会有新发现,比如中间去喝杯水就偶遇了斯坦因的名作“古代和阗”(Ancient Khotan: A. Stein),这部巨书国内不易见到,图书馆里就算是有也很难借出来。再比如昨天也是一次休息就偶然看到了勒柯克的“高昌”( Chotscho : Facsimile-Wiedergaben der wichtigeren Funde der ersten K?niglich preussischen Expedition nach Turfan in Ost-Turkistan / Albert von le Coq),也是一部经典,虽然翻成了中文,但是印刷的质量不敢恭维,和原作一比有相当的差距。所以港大的图书馆我要承认还是有其长处的。现在的晚上,天气转凉了,图书馆里也人烟稀少。

我有时候一个人去中亚部分翻翻书,看到许多杰出人士的作品, 在这繁华的香港,寂寞的图书馆里,宛如回到了东方学初现曙光,各种人物踏入中亚和中国西部的探险时代。

11日:今天偶然看到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所说的一段话:“要深入了解问题,不孤独不行,吃玩乐只是凑热闹的活动,对自己没什么好。要研究一个问题便要回到孤独,让书本围绕你,清静地想,从孤独中发掘光芒。”现在读这段话,算是有了感觉。今年不知为何才有了真正的做学问的感觉,要知道有些障碍没法绕过去,只能想办法克服,在学问上就是下死功夫吧。学术的传统,语言都要慢慢去学了。这几天在图书馆学习的时候,乘着间隙的时间跑到文学的书架旁边转了转,好像回到了由诗人、文学家、批评家组成的英国文学时代,令人怀念。

10日:在佛学和艺术史这两个领域,我真的是很想都拿下博士学位,但是天知道这样付出怎样的代价和时间,就算经过漫长的时间得到了第一个博士学位,又怎么能一直做学生而读第二个学位呢,不过这真的是太具有诱惑和挑战性了,能够让我深入这些无边的领域。其实在一流的大学里,虽然看起来天天读书,但是比起在几百人的单位里工作,研究性的工作和附带的在学院里的特权,让我们面对着一个汪洋一般的世界。

8日:这两天一直在图书馆做研究,这两个月大概都是这样吧。今天是周末,其实这三年来,除了假期,周末对我来说几乎不存在,不过做我这样的工作完全不同于工作时候的加班,我们是主动地去做,这种长时期的训练就像是武侠小说中的修炼,也想是职业初段的选手在日夜磨练梦想成为九段棋手。我下去买罐柠檬茶,看到一拨人在庆祝什么,我就像个旁观者。不过对我来说,最后的目标始终是哈佛、普林斯顿这样的一流院校,所以我在这里似乎只是一个短暂的过客罢了。为了迎接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我唯有刻苦磨砺,提高水准。

6 日:今天看新闻,发现旅行者一号已经飞行了135亿公里,达到了太阳系的边缘,正在准备向星际空间挺进,我兴奋地跑到NASA和Nature的网站看了相关的文章。记的10几年前,我看过一套名为“世界之最”的书籍,里面就提到了旅行者1号和2号,没想到过了这些年,又一次听到了它们的消息。

5 日:目前对我的学习和研究来说,日语和法语是同等重要的语言,需要悉心去学习,但是时间不够只能拉长战线,慢慢来。目前除了佛学,我已经开始涉及印度学和藏学,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逐渐地进入日本学、宗教学、中亚学、考古学、基督教学、道教、伊斯兰学等领域,不过这真的是漫长的战斗啊。

3日:今日是在图书馆开始闭关的第一天,感觉很不错,每过45分钟就休息,听音乐喝水什么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