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全文网

佛教故事:二比丘争辩佛禅 梨园少年妙语解纷争

发布时间:2024-01-13 02:51:26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佛教故事:二比丘争辩佛禅 梨园少年妙语解纷争

编者按:明代莲池大师撰有《竹窗随笔》,既有很多论述,也有大量故事。这些故事篇幅往往不长,但却令人回味无穷。比如下面这则故事,涉及禅宗与净土宗,对于今日学佛之人来说,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于戏场中,或为君,或为臣,或为男,或为女。(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有两位僧人在途中相遇,其中一位参禅,一位念佛。

参禅的僧人说: 本来就没有佛,有什么可以念?佛这个字,我都不喜欢听。

念佛的僧人则反驳说: 《阿弥陀经》中分明说 西方有佛号阿弥陀 ,而且《楞严经》中也说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怎么可以说没有佛?

于是,一个坚称有佛,一个断言无佛,两人各施辩才,争论不休,却都无法说服对方。

这时候刚好有一位少年经过,他听到两位僧人的辨论,忍不住插嘴说: 两位师父,你们所说的话,都好像 徐六担板只见一边 啊!

两位僧人听少年这么说,都呵斥他: 你这凡夫俗子,怎么可能知道佛法?

少年却反驳说: 我确实是凡夫俗子,但是以我这凡夫俗子作比喻,多少也可以知道什么是佛法。我是一名梨园子弟,在戏场上,我有时会扮演君王,有时扮演臣民,有时扮演男人,有时扮演女子,有时扮演善人,有时扮演恶徒。至于我在戏场上扮演的君王、臣民、男人、女子、善人、恶徒,若以为有,而实际上却无这些人物(都是由我一人扮演);若以为无,在戏场上却又着实是有这些角色。

在这里面, 有 是由 无 而有, 无 是由 有 而无,有和无两者都不是真实,而我自己则依然还是我本身,并不因扮演各种不同角色而改变。懂得真我恒常存在,还用得着去争论吗?

两位僧人听到少年这一番话,全都无言以对,这才不再争论。

附录:《竹窗随笔》原文

二僧遇诸途,一参禅,一念佛。参禅者谓: 本来无佛,无可念者,佛之一字,吾不喜闻。 念佛者谓: 西方有佛,号阿弥陀。忆佛念佛,必定见佛。 执有执无,争论不已。有少年过而听焉,曰: 两君所言,皆徐六担板耳。 二僧叱曰: 尔俗士也,安知佛法? 少年曰: 吾诚俗士,然以俗士为喻而知佛法也。吾,梨园子也。于戏场中,或为君,或为臣,或为男,或为女,或为善人,或为恶人。而求其所谓君臣男女善恶者,以为有则实无,以为无则实有,盖有是即无而有,无是即有而无,有无俱非真,而我则湛然常住也。知我常住,何以争为? 二僧无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