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全文网

显示“乃至十念”真实深意

发布时间:2023-01-13 11:57:27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善导大师之意,乃以《观经》注释《无量寿经》。《观经》下品下生说:“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明知,本愿十念,唯是称名十念,非观想之念。】

  《观经》下品下生,说到“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使得这位平生做五逆十恶的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下品下生,所以《观经》的下品下生经文,是在显示《无量寿经》第十八愿的根本精神。《无量寿经》第十八愿说:“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落实在《观经》下品下生的众生身上。如果称念我的名号乃至十声,无法往生到我西方极乐世界,我就不成佛。法藏菩萨已经成佛了,所以对十方念乃至十念阿弥陀佛圣号的众生,阿弥陀佛就绝对加以救度。

  什么样的众生印证阿弥陀佛救度的事实?《观经》下品下生的众生。一生造五逆十恶,临命终才遇善知识,为说妙法、教令念佛,称念十声的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岂不是《观经》下品下生的逆恶众生,显示阿弥陀佛本愿绝对救度的事实。所以这就是经文世尊举恶摄善最典型的代表,举出平生造五逆十恶的人,临终念佛也能往生,那平生没造五逆十恶的人,行善的人当然更能往生啊,世尊就是在跟我们说这个道理。举出临终念佛就包括平生念佛,临终念佛都能往生了,平生念佛怎么会不往生呢?举临终摄平生。举出只念十声的佛号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千念万念的念佛怎么会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做举少摄多。所以《观经》与《无量寿经》,这两部经同样是净土的根本经教,道理是一致的、是相通的、是不相违背的。世尊确实很会说法,举恶人摄善人,举临终摄平生,举少念摄多念。所以《观经》下品下生,就是在显示第十八愿根本精神。

  我们从《观经》下品下生的经文,确实带来我们无限安心的念佛,连一生造五逆十恶的人,临终念十声的南无阿弥陀佛,都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那么我们平生断恶修善,听经闻法、持咒、守戒、朝山、拜忏、放生、吃素、念佛、拜佛,怎么会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站在阿弥陀佛的立场来思惟,我们也会很安心念佛。阿弥陀佛就连恶人都会救度了,善人哪会不救度?连造五恶十逆的人都要救度了,怎么会对诵经修行的人不救度?怎么会对念佛修行的人不救度?怎么会对持咒修行的人不救度?怎么会对守戒修行的人不救度?怎么会对朝山修行的人不救度?怎么会对放生修行的人不救度?怎么会对吃素修行的人不救度?一定都救度嘛!再来,阿弥陀佛对只念十声佛号的人都要救度了,念百声佛号的人怎么会不救度?念千声佛号的人怎么会不救度?念万声佛号的人怎么会不救度?念亿声佛号的人怎么会不救度?

  所以从《观经》下品下生的经文,来体会第十八愿佛心佛意,来体会六字洪名的本愿妙义,无论站在机或是站在佛这两方面来思惟,都可以让我们安安心心欢欢喜喜念佛,因为念佛,阿弥陀佛绝对会救度我。

  那么本愿十念,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十念,不是观想的十念,我们从《观经》下品下生也可以得到这个印证。如果说观想的十念,那么这个下品下生的人,临命终业障现前,身心有了病苦的折磨,非常的苦恼,要如何观想成就呢?西方极乐世界大地清净庄严,黄金铺地、七宝琉璃,诸位你观想看看,看能不能开眼闭眼都看到西方极乐世界清净的大地,黄金铺地、七宝琉璃吗?没有办法在定中观见。观想要成就一定要定境相应,“定”就是凡夫的心进入禅定,“境”就是所观之殊胜妙境。能观之心要禅定,才能观所观之依正妙境。定境相应、观想成就,这对妄念纷飞的凡夫众生,要做到不容易啊!很困难啊!

  下面,

  【中国净土法门,自庐山远公以来,大多以观想念佛为殊胜行,未知本愿深意,在于称名一行。】

  我们中国净土宗三大流派:第一慧远流,第二善导流,第三慈愍流。各流祖师所根据的经典不同,修学净土的方法也不同。

  慧远大师是东晋时代净土初祖,很了不起。但是慧远流的净土教法,是根据《般舟三昧经》。《般舟三昧经》的净土修行,和《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的修行净土,方法不一样。《般舟三昧经》就是要在一期三个月九十天之中,好好的用功,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妙境,然后心慢慢降伏烦恼、妄念,进入禅定,在禅定之中亲眼目睹阿弥陀佛现前,能观之心与所观之佛相应,受阿弥陀佛的摩顶授记,当来一定往生。也就是观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观见西方极乐世界七宝行树,观见西方极乐世界八功德水,观见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莲华座。观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胜境,实在是在定中亲眼睹见,这样观想才成就。那么这一种观想念佛,对上等根性的众生容易成就,对下等根性的众生就很困难成就。像慧远大师这种了不起的祖师可以成就,你我有这个本事吗?

  如果诸位四众佛子,你有这个本事,信愿恭敬你、赞叹你、肯定你。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本事呢?念南无阿弥陀佛,显示简单容易稳当的净土法门,因为法藏菩萨用名号要救度我们,并没有要求我们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胜境成就,才符合被他救度的条件,并没有这样要求啊!若这么要求,十方众生之中可以往生的,就像是慧远大师,像是善导大师,像是法然上人,像是印光大师,我们都没有份。但是名号是法藏菩萨要救度六凡的众生为主,所以没有做这样的要求,我们放心念佛。

  下面,

  【其至甚者,更以《弥勒菩萨所问经》所说之十念行法,以释本愿十念。】

  更有以《弥勒菩萨所问经》里面所说的十念的修行方法,来解释本愿的十念。

  【善导大师为摧邪显正,故以下品下生十称,显明本愿十念,彰显本愿深意。】

  善道大师为了要将错误纠正过来,所以以《观经》下品下生众生,十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来显示本愿“乃至十念”真实深意。

  第三、为显示易行至极。

  为什么善导大师除“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两句因愿文而加“称我名号”?意思就是为了要显示念佛是易行至极之道。念佛是很容易修行的法门,大人、小孩大家都会。信愿有一回去大甲某一家医院探望一位住院的居士。因为过了中午,在医院附近的一家素食馆用餐。用餐完出来,隔壁就有一个小朋友很可爱,一样剃光头,他看到我出来,咦!合掌呢:“师父!阿弥陀佛!我也有理光头耶。”这个孩子很可爱,童真无邪,他看到师父是理光头,他也摸他的头发,“我也剃光头”。看到师父,会念阿弥陀佛,你看这句佛号是不是最简单容易的修行啊。

  好,看下面。

  【《观经》下品下生人,平生具造五逆、十恶,临终苦逼,由善友为说妙法,教令念佛。此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转教口称,其声幽闻,为其所引,十声相续,拔救如是急苦之机,唯弥陀本愿一法,故就易行至极言“称我名号”。】

\

  确实《观经》下品下生的众生,在他临终,只剩能念十声佛号的生命,你要叫他修什么样的行呢?当然赶快念佛啊!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他做得到啊!你要叫他参禅有办法吗?你要叫他持咒有办法吗?念十声阿弥陀佛的时间,只不过短短几秒钟、十几秒钟而已。要叫他持《大悲咒》,还没持完他就死了,也没有办法。要叫他诵《地藏经》吗?《地藏经》三卷上、中、下,上卷读不到一半他就死了,都没有办法。最容易、最简单的修行,念南无阿弥陀佛,因为这句佛号有法藏菩萨绝对救度的愿心。

  【若然,愿文何言“至心信乐”?】

  为什么因愿文说至心信乐呢?

  【盖《无量寿经》约平生而言,故开说三心;《观经》则约临终剎那,故就称示信。】

  好,这段话说的很好,印光大师在《文钞》也是这样开示。《无量寿经》对平生而言,说至心、信乐、欲生这三心,当然这个平生就包括临终,平生时间经过之后就是临终嘛。《观经》是从临终剎那来说,显示称名就是对阿弥陀佛的信受,就是信心啊!因为已经没有性命了,只剩下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的时间而已,所以在《观经》是从临终来显示“乃至十念”绝对的救度,也是在显示三心信受弥陀如来的内涵。

  【有人问法然上人曰:“善导大师释本愿门,略安心者,有何意乎?”】

  有人问法然上人说:“善导大师解释第十八愿的因愿文,将三心简略,到底有什么样的意思呢?”

  【法然上人答曰:“唯知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则自然具足三心。为显此理,略而不释也。”】

  法然上人这段回答的话,讲的非常好。“唯知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善导大师就是要让众生知道,念佛一定能往生,念佛就自然具足三心。念佛就具足三心的意思,就是说念佛只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往生,不就具足了三心了嘛。

  如来的三心你要如何具足?当然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具足,若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哪有具足?为了要显示这个道理,所以善导大师对三心简略而没有解释,用念佛来代表,善导大师确实是非常的了不起。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