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三观的含义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4-11 20:17:43作者:法华经全文网整理在学习佛学时不但要认真去学,也要去理解一心三观的含义。一心三观有很大的影响力,它是天台宗的一种观法,也是天台宗的教义之一,所以师兄在了解它的意思时要认真进行,这样才能知道其中的含义。那一心三观的含义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凡种种相,包括器世间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房屋、车辆,及情世间的人物、动物、和一切六道众生,这一切一切,均以“相”来形容。而这一切相,皆由本空本寂的自心所显。因此,只要恒常地观此本空本寂的心,或者是光明遍照的心,则自然而然对外界一切相都不住着,照了诸相悉如梦幻,此即是假观。更进一层,不但不住一切相,连自己的心念也不住,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心念,都一概不住着,如此内不住心念,就是空观。即不住有、又不滞空,双超空有或空有圆触的时候,即为中观。这也称之为“一心三观”。
一心三观,无论在静中或是动中都应修持。在动中可依六祖大师的三十六对法而起用。如何是三十六对呢?譬如说看到一切色相时,即可了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均由自心本空本寂之本体所现,心性虽然空寂,却有能显法界一切有相的事物,而一切有相事物虽林林总总林立在法界,亦无非是由本空本寂之心如幻而显。如是了知,便契入“非有非空”的境界。空有同时,双离两边,而显中道。
又如见到法界一切的动相棗世间一切相皆在动中,即使如金属那般坚固物质,其中的原子仍是在不断地分化,亦是在动的--即当了知:动相是因静相所显,若无动相,就分不出何者为动、何者不动。其他例如吾人心中的一切美丑、爱恶以及一切的愚智、贵贱等等,均用此对法,见到此边,同时便亦见到另一边,而达两边不住、中亦不立之境。譬如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不免为之心动,便当了知虽然十分美丽,却如幻而显,由自性本空而显,虽然娇美动人,百年之后,仍是一堆白骨,如此一观,就不住美丑两头,遣立同时,既不住于她的外相,亦不住于自己的心念时,就自然入于中观,到了不取不舍、不分别的境界。苟能如此,则一切语默动静,皆不为缚,而起妙用,黄花翠竹,无非般若,对于一切法都如是称性而修,不分别取舍而安住中道,这便是在动中修持“一心三观”的方法。
那么在静中要如何入中观呢?只要知能持咒及能观光明的心本来空寂,这就是空观;所持的咒、所放的光、以及所度的众生,皆如幻而度,即是假观;当空假都不住,就如《金刚经》所说:“灭度一切众生,而无有一众生得灭度者”,就是中观的境界。因为众生本非实有,虽度亦如幻而度,以如幻之法,度如幻之众生,最后成如如之佛。讲到这里,就想到我的师父华藏上师,当初就把我一首偈子中“如幻之佛”改为“如如”之佛,令我非常受用。因为佛具足三身,佛的法身本非幻有,应当是“如如之佛”,义为犹如真如之佛,佛即真如故。
刚才所讲,是“一心三观”在动中的修持。现在讲“一心三身”,即法、报、化三身。自心不动的本体是法身,明白觉了的心是报身,能够分别种种的心是化身,这就是一心三身,本自具足。
凡一切相、一切念,乃至所修一切法,皆由自心所显,都虚幻不实;而用来度生所用的一切息、增、怀、诛种种法门,亦由自性本体所显;我们从皈依起修,到今天共聚闭关,亦是如幻而现。《圆觉经》云:“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祗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如是可知,连佛的净土都是如幻地生、如幻地灭,何况秽土众生?又云:“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即是说,诸佛以法界如海一般深广的智慧,照了这宇宙形形色色的现象、心识,犹如虚空,犹如梦幻,凡所有 相皆是佛性流露,这便是诸佛随顺法性。由此当知:一切人、天、声闻、缘觉、乃至菩提的修持方法,更无超越此“照了法界诸相 ,菩萨道中一切自度度他事业,皆由自心如幻而显,本来空寂,毕竟归于空寂”的方法。凡于持咒而又不忘自心圆明时,即承本法脉历代传承祖师灌顶加持,消除垢执习气及无始业障之时。故此究竟了义的殊胜方便,不可等闲视之。
修持较深入时,经常会有明点现前,此明点乃是束六和合为一精明的现象。所谓束六和合,即我们见色时不被色所缚,闻声时亦不为声所染,乃至鼻、舌、身、意六根都不染六尘的时侯,自然地就会有一个自性的光明明点现前。另外还有一种生理上的明点,为人体的精液,这在密法上是非常要紧的,尽量不可漏失。当然,我们都是在家居士,不能全免,但当加以节制,倘若损耗过多,自性明点就不容易显现,不能速证菩提。所以平常的饮食要清淡,睡眠最好是床板,上面铺棉垫,盖薄薄的被子,不可太暖。早上一醒就马上起床,发自己的大愿,不要老窝在热被里。孔子说:“食色性也”,人所不免,所以在冲动的时候,要马上起床,摄心正念,持咒修法,并将自己的明月安住到头上,观想诸佛的光明向脑部灌注,并且摩檫双掌日月轮发势,按摩头部和双目,因为这时正是肾亏之时,所以双目亦必须按摩,这样就可以把注意力从下部移向脑部。同时亦可收到返精补脑、延年益寿的效果,自性光明也就容易显现。诸位,学佛本是大丈夫所为,必须行人之所难行,忍人之所难忍,如此才望此生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