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觉域派

觉域派是公元11世纪产生于西藏的藏传佛教重要宗派之一,该宗派源于南印度著名僧人帕丹巴桑杰,由藏族著名的女密宗大师玛久拉仲所创立,是藏传佛教史上唯一由女性创立的一个宗派立的一个宗派,这在人类宗教史上尚属罕见。觉域派以自己独特的教法义理和别具风格的修持方法,成为藏传佛教中独树一帜的宗派,不仅对藏传佛教诸宗派产生过深刻影响,而且曾几度风靡整个藏区,在藏族社会生活中产生过巨大影响。

觉域派教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藏传佛教分支是觉域派,觉域派是公元11世纪产生于西藏的藏传佛教重要宗派之一,"觉"的意思就是说这种教法能够断除人生的苦恼,可以断除生死的根源。"域"的意思就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对象。今天我们要来介绍的就是觉域派教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觉域派的教法,主要是以般若波罗蜜多为宗义,结合大手印觉法修持的一种法门。是以菩提心或慈悲心来断灭自利心,以般若性空来断除我执——人世间一切苦恼的根源。故觉域派的教法,又称般若波罗蜜之觉域法或大手印觉法。

觉域派的教法,据藏文典籍《宗教源流史》记载:“觉域派教授之实质,乃以般若波罗蜜多随顺密教而修行,此教授源于广、中、略三品《般若经》,特别是《集经》。其符合众先贤之观点。《集经》云:‘四因成就菩萨力,四魔难胜亦难动,安住空性不舍众,依教奉行佛加持。’”其中,四因即:1、安住空性;2、不舍众;3、依教奉行;4、如来加持。四因是觉域派教法的四个要点。

1、安住空性,是指修空性见;

2、不舍众,是指修慈悲 菩提心;

3、依教奉行,是指道之根本要依止善知识;

4、如来加持,是指皈依三宝、观资粮田、行七支曼陀罗供养等。四因中,修空性见,修慈悲菩提心,此二为觉域派修持之正行;依止善知识、皈依三宝、观资粮田、行七支曼陀罗供养等为觉域派修持之加行或前行。四魔难胜,即获得究竟之决量和具足菩提萨垂善巧之力。就是说此教授具有菩提萨垂善巧方便 修持之摧毁有寂之一切坏损之力,此乃觉域派之究竟果位。

以上是觉域派教法的基本要义,也是觉域派僧尼修持的基本要义。可以说觉域派以广、中 、略三品《般若经》的甚深空性大手印与《喜金刚第二品》等密教相随顺而修持,形成了自己别具风格的教法理论体系和修持方法。下面对觉域派的“大手印觉法”和“四魔觉域法” 略作阐述。

一、大手印觉法

大手印觉法,专指觉域派修持的一种教法,是觉域派的基本教法。它不同于藏传佛教其他诸宗派,诸如噶举派等修持的“大手印”。玛吉拉仲将一般意义上讲的“大手印法”分为: 正法大手印、业之大手印、三昧耶大手印、乐空大手印和明空大手印等。具体而言,由情器世间所摄的诸法,就其本体或元始而言,皆无自性,即自性空,因此其自性为空性者便称作正法大手印或法印。如果瑜伽行者能对此义理解,对“空”纯熟,且能使“空性”转为道用,便可发挥脉、风息、明点之轮的作用或功能,并通过依止有学问的智慧母,将大乐转为道用从而以大欢喜增强体力,这便称作业大手印或业印。诸如这样的瑜伽行者,以隐蔽的方式并通过与外在实行之三昧耶不分离的途径,修持验证所有功德,这便称作三昧耶大手印。对诸如此类不贪恋殊胜大乐流露出空性暖流,这便称作乐空大手印。诸如这样的瑜伽行者, 因断离烦恼染污或所有覆障之故,证悟一切现分不实而空,犹如梦幻一样显现,这便称作明空大手印。

而藏传佛教觉域派修持的大手印觉法,则是依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空性大手印与内无上密教二义和合而进行修持或修炼的一种能断大手印。觉域派的“大手印”,其中“手”指所有境现分,“印”则指由于所有现分境或显现境本体元始本性皆无自性(即自性空),所形成的内大空之现分和自性不实之空的无别双运。所以觉域派认为,此亦是分位境外之大手印。

就觉域派而言,如果瑜伽行者通过证悟内、外二者“无我”,并运用使得风心摄入中脉之道力,从乐明直穿的殊胜修炼中,明鉴过去、未来和现在三世,从而增长善识诸法的光明,同时依赖讲、辩、著贯通无阻或娴熟等果位的若干功德资粮之光明,教化众多芸芸有情,具备能做此意义事之强大能力,即可称大手印。因此,诸如这样的瑜伽行者,即称大手印觉巴(意即大手印能断者)。诸如这样的教法,即称大手印觉法。

觉域派修持的大手印觉法,就具体而言,可区分为外、内、密与本体性或真实性四行相, 四行相又有各自的断除之境或断除对象,即四断除之境。其中,外之断境,为“年巴”即各 种凶煞类。内之断境,为疾病和妖魔。密秘之断境,为诸分别生受。本体性之断境,为三毒 (即贪、嗔、痴)和五毒(即贪、嗔、痴、慢、妒)。

觉域派教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摄收四断境的方法是:若能分离贪恋、爱慕,可摄收“外”之断境鬼神等 。若能分离利、害之意想,可摄收“内”之断境病魔等。若能分离善、恶心住所缘,可摄收“密秘”之断境诸分别。若能分离心之根本,可摄收诸本体性。四断境的摄收、定断或决量圆成,均由瑜伽行者在其修持过程中依次逐步修行而完成的。

二、四魔觉域法

“四魔觉域法”,是玛久拉仲依据帕丹巴桑杰之舅父圣天的《般若波罗蜜多秘诀》,并结合自己独特的实践而创立的一种教法义理。四魔觉域法,亦可称作四魔断境法,是觉域派教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教法义理之一。觉域派认为,“我执”是无明的根源,它象“魔”一样 非常可怕,倘若不断除“我执”魔,它的侵扰就会不断。觉域派所说的“魔”,并非一种体大而十分恐怖的实体,它产生的根源是“自我之心”。而四魔觉域法,就是针对“自我之心”,把“心”作为“境”或“对境”,并分别为“四魔”而修持的教法。

觉域派四魔觉域法中的四魔分别为:有碍魔、无碍魔、喜乐魔和执著魔。

1、有碍魔及其断除法

有碍魔,是一种依赖于外在之境,即外在客观物事物,并由感官或感觉器官产生的魔。关于有碍魔,玛久拉仲解释道:“当眼根观见‘色’境时,以善、美之‘色’,会产生贪著、爱恋之感;对恶、丑之‘色’则会产生厌恶、憎恨之心。以此类推,由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诸根所识的声、香、味、触。如果各自的境或对象是美的、善的,便产生贪著、爱恋之感,反之,是丑的、恶的,则生起厌恶、憎恨之心,故此,谓之为“爱、憎二取(执) 之魔’。由于这种在诸感官之境中真实存在,而就此生起的贪著、爱恋、憎恶,已真实地挂碍、牵帛诸根,即各感受器官遂侵犯了众生有情,且构成束缚世间有情,即轮回流转之基因 ,故此谓之为魔。因为它已挂碍、牵掣了实有的善的或者恶的外境对象,由此成为魔, 故又称之为有碍魔”。

如何才能断除有碍魔,玛久拉仲认为,就根识所观见的外在对象,即“色”而言,本体本无自性,它显现的只是一种“假有”,实际上并没有能够构成“我”,并非真实存在。因此,对这种“假有”所 执的贪著,或者憎恶,也是虚空的,没有任何意义。如果能以此,即自性空观想修行,就 能断弃对“假有”所执的贪著、憎恶等,并从“色”境中获得解脱。同样的道理,耳识的对象 ,即境,是声音,鼻识的对象是香,舌识的对象是味,身识的对象是触,就声、香、味、触诸境而言,本体本来就没有自性,即自性空,诸根识之境显现的只是“假有”,所以,对诸根识之境产生贪著、憎恶等,实际上是虚空的,如果能以自性空观想修行,即可断除对诸根识之境所生起的贪著、憎恨等感情,从而从诸根之境中获得解脱,以达到断除一切有碍魔 。

2、无碍魔及其断除法

无碍魔,是一种不依赖于外在客观对象,而是由自心分别善恶,并以善为神,以恶为鬼的魔。它与有碍魔的不同之处在于:有碍魔是由感官感触的对象而产生的;而无碍魔则是由心境或分别心生起的善恶分别而产生的,有碍魔产生根源是外在客观对象,即外境,而无碍魔产生的根源是内在心境,即自心。用玛久拉仲的话来说:“心,即无碍魔。”

玛久拉仲认为:“所谓无碍魔,它虽然在根识之境中不真实存在,或亲自显现,但是在自己心中却能生起诸种善恶分别。而且把自心生起的恐怖、畏惧谓之为鬼,并以鬼为恶;如果心境清净,生起快乐、愉快,则谓之为神,并以神为善,如是在心中执善、恶二分别。因此缘故,心变得杂染清净或烦恼。然而,对这种烦恼杂染尽管不真实挂碍,而使其尚不成为实境,但是,它对不善之业必定造成转移、潜流的侵害,故此谓之为魔,正因为它尚未成为真实之境,亦不真实挂碍,所以称之为无碍魔”

如何断除无碍魔?玛久仲在她的《般若波罗蜜多秘诀域教理佛言大品》中说道:“认为神善,并以神相执,认为鬼恶,并以鬼相执的这些所谓的神、鬼,就是心中生起的欲望、恐惑等诸意念,实际上不过是自己的魔生起于自己,除了个人的自生心之外,它的发起不涉于彼他任何事物。正如《法性广大净信》中所言:‘任何意念皆为心之发生’,它好比平静不动的大海,能掀起万顷波浪等,如是这样体悟的士夫,就不必造作任何意念,仅从自地便可破灭,断除所有意念,即无碍魔”。

3、喜乐魔及其断除法喜乐魔

产生于自心贪著的各种事物,诸如名利、权势、钱财、功德等,对这些事物生起的爱慕、贪恋以及自心贪著的各种事物得到满足,而由此内心生起的快乐、喜悦等,觉域派称之为喜乐魔。

玛久拉仲认为,不论是共同的喜乐魔,还是殊胜的喜乐魔,皆来源于理念幻化的心。这种心缘起于对名利权势,家眷财富的爱慕、贪著,以及对各种成就,诸如亲见本尊神,修炼获得验证,梦有先兆预兆,能调伏众有情,镇灭各种疾病等一切成就的执着和渴望。因为由此生起的欢乐、喜悦可以滋生傲慢、矜骄之故,遂成为解脱道的断障或魔障,因此,谓之喜乐魔。

喜乐魔有共同魔和殊胜魔之分,共同魔中包括由傲慢心滋生的喜乐魔,对福泽财物发起的敬逸魔,对名利敌友发起的欲望魔和对子女配偶家眷发起的欢喜魔等。

怎样才能断除这些魔呢?玛久拉仲认为,不论这些共同魔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功德,如果一个人具备心境不二的明智,他就不会把这些功德持为常有。应该意识到这一切只不过是虚幻的梦境,本性不存在任何贪著,它就象美丽的外表在显示自己美丽,实际上就是自生装饰或包装自己。因此,对这一切并不值得生起矜夸之心,假若既使生起矜夸,傲慢之心,那也只不过是理念虚幻的执著所造成的。倘若能认识和体悟到所有功德都是虚幻梦境,虚而不实,一切皆无常,并以这种无执清净的本性行为,即可断除所有共同魔。

殊胜魔,是相对修行者或瑜伽行者而言的,它表现在道和果位两个方面,一般来说殊胜魔分别有:正见离戏论,即空性见生起的快乐修平等性生起的快乐,行无分别生起的快乐,入修持道生起的快乐等。玛久拉仲认为,这些快乐倘若被瑜伽行者稍许在境中受用,就不能进入正道而成魔之业。如果瑜伽行者能意识到正见、正修只是在暗中表现,不完全在心中所作,但在心中会生起不灭的种种意想,对于各种意想,只要瑜伽行者不改变自己正见的思想观念,能使生起的诸种意想改变成示现平等,不偏不倚的空性,从而断除不正见果位之魔。倘若瑜伽行者能意识到所有一切是自性心所造作的,这样修行者既使不去修持,也能分明心中生起的任何意想,并不改变其义,完全领悟,自地解脱,就象在燃烧的酥油灯 中放入酥油那样,溶化于其中,不修持便获得静虑,即殊胜修持,不正修果位之魔由此断除。倘若瑜伽行者能使自己的正行从中自我解脱,就不必专门正行,亦不必执平等为对治。若能意识到所有魔都自生,自己就会无碍无阻自我解脱。若是证悟殊胜,正行就必无遮。但是,不得修不悟之行,应该按次第加持,依次正行,最终获不行而行的殊胜正行,这样即可断除不正行果位魔。

玛久拉仲认为,倘若瑜伽行者不作任何修持,这也是一种修炼,它是一种学问、知识、明智的修持。这种修持在实践过程中,不急求功利,而要依实践或长期的修炼求得真实义或正确义,不旁取、近取,无所生或不生,依此修持,故谓法性修持。又因为明智在现分境中断除之故,明智在境中便能得到无贪著的修证,即入解脱或涅槃殊胜道,从而断除不入修持道果位之魔。

4、执着魔及其断除法

执着魔,是上述三魔,即有碍魔,无碍魔和喜乐魔的总和。觉域派认为,由于对客观对象的执著,而生起了有碍魔。如果能体悟到由于客观对象所生产的诸贪嗔之根源是执著,并在体悟中自行断灭执著心,即可断除对客观实体的执著,即无明。又如无碍魔的五毒等杂染烦恼,以及对不见之鬼生起的恐惧和对不实之神生起的各种希求等;又如喜乐魔的对诸功德生起的快乐、傲慢、矜夸等,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执著而产生的。因此,瑜伽行者应该意识到所有一切只不过是自己所幻化的,并非真实存在。倘若瑜伽行 者能在自地解脱诸种意想,诸如贪嗔、愚痴、傲慢等,便可断除执著之根本,并从地狱、饿 鬼、牲畜、人等流转轮回中解脱,从而获得别别分别、成就、平等性、自我解脱等各种智慧。

觉域派认为,断除四魔,所有一切烦恼痛苦便无从生起。瑜伽行者,如果能断除我执,并从根本上分离四魔,就不必专门修习正觉果位,即获现正觉,便可成就利乐事业,使众生有情获得解脱。

如上所述,觉域派教法义理的中心,在于宣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幻无常,是“自我 ”幻化出来,只有断除一切烦恼痛苦的根源“我执”,才能消除“无明”,从流转轮回中得到解脱,证得性空,进入涅槃境界。由于觉域派之教法,主要源于广、中、 略三品《般若》和《集经》等,所以玛久拉仲又称其教法为“大中观”。她认为一切法,皆集于心性中,如果能识心性,便可通达一切法性,故为“大中观”。玛久拉仲又称其教法为 “果位正法大圆满”,她认为聚集世间万物有寂之一切法,皆成就或圆满于心性之上。因此 ,若能识知心性本义之圆满方法,则为成就一切法义,故为“大圆满”。只有通过修炼,证悟性空,才能彻底断除“自我”和“自身”,即“心”、“身”的所有“执著”,即“我执 ”,获得自我解脱,即生成佛,达到佛的境界。

觉域派的教法的主要特点

1、具足或不具足闻慧的徒众,均可是觉域派的瑜伽行者。

2、觉域派的瑜伽行者,可以独自一人修行,也可以多人结伴一起修行。

3、觉域派的教法仪轨,既可以独立奉行,亦可以与其他教法仪轨合流奉行,有无妙行之助友,均无差别。

4、觉域派的教法义理,适宜于任何根器的徒众。

5、觉域派的教法义理,不论通晓多少,都具有它的价值功能,多者功德无量,少者亦可利他利己。

6、通达觉域派教法的所有徒众,不论高低、贵贱,其神力均大于他人。

觉域派的教法,主要以师徒问答的形式,口耳相传的。并强调在荒山野地独自修行,认为在荒无人烟的空寂地独自一人静修,可断灭对于一切外在事物持有的贪恋之心,遂断除对客观存在所持的“执著”。也就是说,只要安住于无念可生的虚空间,即自我解脱空性之中,“我执”便自然断除。因此,觉域派一般不建寺造庙,住寺传法,不追求祗园、精舍,主要以修行为重,认为住寺行善一百天之功德,远远比不上在荒山煞地修持七天施身供养、修慈悲心之功德。如果一个人欲想在今生获得果位, 必须一生修持苦行。这样才能认识一切有为,即世间一切事物均为无常,从而不留心、留恋于今生之事物,并通过修持“无我”之本性,断除“我执”。故觉域派以修行为重,要求修行者在煞地、冢间、尸林、深山、荒地、破庙、废墟间等荒无人烟、充满恐怖的空旷野地修 行。可见,觉域派僧尼的修行方式,有点儿象佛教原始阶段僧伽的修行方式。

觉域派教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上面就是关于觉域派教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了。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认真恭敬,而且我们平时若是可以的话,我们也是可以去看一看佛教的殊胜古迹。

...查看更多

觉域派贫妇扫佛精舍得道因缘

相信很多的师兄们都是听说过一些佛教故事的,这些故事是有哲理的,我们若是能够坚持念诵修行的话,对我们来说肯定是很好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则非常殊胜的佛教故事。

祇园精舍裡的僧眾在佛陀的教导下,和合共住,用功精进。每天,僧眾庄严的讽诵、摄受的威仪,让精舍呈现出一片肃穆祥和的法界,同时也让住在精舍旁的贫穷人家,在耳儒目染下心生欢喜,和三宝结了善缘。

“多麼庄严的佛陀,多麼和合的僧眾啊!如果能够供养他们,不知该有多好呢!”贫苦的妇人望著祇园精舍,陷入了沉思。但,再看看四周──“唉!”妇人叹了口气,自己的家中一贫如洗,拿什麼来布施供养呢?“难道就这样放弃供养三宝的机会吗?”妇人心想。这时,她突然灵光一现:“我虽然没有钱,但我可以尽我的心力做為供养,不是也很好吗?”於是,妇人当下即决定要发心每天打扫祇园精舍。

妇人说到做到,所以隔天一早就来到精舍,把精舍整理得一尘不染,令僧眾有清净庄严的环境能安心办道,也让所有来到道场的人生起欢喜讚叹之心。妇人日复一日从未间断,至诚之心始终如一。

觉域派贫妇扫佛精舍得道因缘

祇园精舍的附近还住了一位长者。有一天,长者出门游玩,马车不知不觉地行驶到一个奇妙的地方,在这裡所见到的景象,让长者叹為观止── 因為他看见远处的水泽中,竟有数十间以七宝砌成、高广妙好的房舍,在阳光的照映下,更显金碧辉煌。这时,长者看见房舍旁彷彿有个人影,由於难忍惊讶之情,便欢喜地大声询问道:“请问您,这一大片殊胜庄严、美仑美奐的房子,是属於谁的產业啊?”这时,果然有声音远远传来,回答说:“有一位贫穷却具足德行的人,因為洒扫佛陀的精舍,种了无上福报,未来会投生到这裡,我现在正在為她建造这一片房舍。”长者听了,十分欢喜地说:“太好了,我一定要去找这个大福报的人,向她求取这些房子。”

长者立刻驾著马车继续前进,前方出现的竟然就是贫妇又小又破旧的家。长者於是向妇人请求:“您有一件好东西,是不是能给我?我以五百两黄金做為报酬。”妇人听了大為不解:“我一直都是如此贫穷,哪裡会有什麼好东西呢?”长者说:“没关系,您只要答应我就好了。”妇人虽然疑惑,但还是答应了他:“好吧。”於是,长者便给了妇人五百两金,欢喜地离开。看著长者雀跃的背影,再看看手中沉甸甸的黄金,妇人觉得简直像在做梦:“究竟是什麼好东西呢?这个东西可真是帮我圆满供养三宝大愿的功臣呢?”

妇人意外地获得五百两金,却始终没有用来添置家中所需,反而以这些黄金广修供养,种大福田。因為她的清净发心,广积福德,圆满布施,不久便在一次听闻佛陀开示的当下,证得道果。

觉域派贫妇扫佛精舍得道因缘

上面就是一则非常殊胜的佛教故事了。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认真恭敬,而且我们平时若是可以的话,我们也是可以去看一看佛教的殊胜古迹。

...查看更多

觉域派的历史渊源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藏传佛教分支是觉域派,觉域派,其宗派之名是依觉域派教法之义而得的。说该宗派以慈悲菩提之心断自利意念,以空性见断轮回流转之根源,此二和合共同断除“四魔”,即“我执”,故而立此名。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觉域派的历史渊源。

“觉 域”在藏文中有两种书写方法,即gcod-yulh和spyod-yul,其中“gcod”,藏文字意为“断 ”或“断灭”;“gcod”即“境”,觉域(gcod-yulh)意即“断境”,说该宗派教义能够 断灭或断除人世间一切烦恼的根源;后一种写法“spyod”,字义为’行”;“域”(yul), 字义同上,“spyod-yul”即行菩萨所行持的方便智慧之道,以心识体悟一切皆空之万物本 性,从而达到涅般境界,故而又得此名。觉域派虽然有两种书写方法,但是其意基本一致, 就是以菩提心或慈悲心来断灭自利心,以般若性空来断除我执。

觉域派的历史渊源

觉域派,最早源于南印度僧人帕丹巴桑杰(?—1117年),故此,也有一些藏文史籍将这一宗派作为息解派的一个分支或支派。根据《丹巴桑杰传》记载,帕丹巴桑要第四次进藏(也有史籍记载第三次入藏)时,途中与从印度学法返回的雅隆玛热赛波相遇,将觉域即能断教法,诸如《大乘能断小经义导释》,《能断泄障六部》、《教诫亲训十一》及《虚空启门心 识》等,传给雅隆芒卓地方的玛热赛波和享有宁玛派密宗大成就之称的交释迦益希、宁堆的藏巴札钦和札琼二少年等师徒三人。其中《能断泄障六部》书于文字,《教诫亲训十一》被授密训。二少年依这些教法修持,获得验证,成为二成就瑜伽士。这是觉域派教法最初传入藏地的情景。

由于帕丹巴桑杰授密训,觉域教法一时只是在其弟子中单传或密传。最早从帕丹巴桑杰受授觉域教法的雅隆玛热赛波在他的晚年时,把觉域教法单传予其近侍宁巴贝热。帕丹巴桑杰的另一位弟子觉释迦益希,又将此教法传授予其侄子觉索南喇嘛。从此,觉域的教法开始在藏区传播。因这一传承的相承者多为男性,故又称做“男传觉域派系”。

觉域派的历史渊源

男传觉域派系的教授,主要以修持断除疾病等诸烦恼为宗义,教法类别不多,传播范围不广,故在当时未产生大的影响。

上面就是关于觉域派的历史渊源了。其实修行佛法的方式有很多的,我们最好也不要一直念诵佛经,我们最好是多多的去走一走,看一看,这样可能我们悟的会更快。

...查看更多

觉域派的历史渊源

藏传佛教的分支发展异常博杂灿烂,在整个世界佛教史上也是罕见的,除了我们常听说的宁玛派、萨...
https://m.51bianlian.cn/topico/jypk/50027.html

觉域派教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藏传佛教分支是觉域派,觉域派是公元11世纪产生于西藏的藏传佛教重要宗派之一...
https://m.51bianlian.cn/topico/jypk/50029.html

觉域派--笨人熬汤

相信很多的师兄们都是听说过一些佛教故事的,这些故事中蕴含着很大的智慧,我们是可以从这些故...
https://m.51bianlian.cn/topico/jypk/50030.html

觉域派--聆听别人的心音

很多的师兄们都是听说过一些佛教故事的,这些故事中蕴含着很大的智慧,我们是可以从这些故事中...
https://m.51bianlian.cn/topico/jypk/50031.html

觉域派--许绾的智慧

我们都知道现在是有很多的佛教故事的,这些佛教故事都是非常殊胜的,而且我们也是可以多多的看...
https://m.51bianlian.cn/topico/jypk/50032.html

觉域派--性格的形成

我们都知道现在是有很多的佛教故事的,这些佛教故事都是非常殊胜的,而且我们也是可以多多的看...
https://m.51bianlian.cn/topico/jypk/50033.html

结语

更多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最新视频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