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斋供僧有哪些功德
发布时间:2022-05-12 10:03:15作者:法华经全文网整理现在很多的师兄在修行佛法的过程中,会了解到供僧,也就是供养佛菩萨,而且我们在虔诚供养的时候,也是会有功德,那么供僧的功德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吧!
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清净的供养,能令行者当下远离烦恼、除心束缚,得清净心,也因此生生世世与三宝结清净善缘,功德无量无边。发心养僧众不仅能广结善缘、减轻业障,长养布施喜舍之心,得报生生世世父母恩,深植出世的菩提善因,更为成就六度波罗蜜多、成就佛果之因。
《赞僧功德经》云:
殊胜妙宝大德僧,长养众生功德种。
能与人天胜果者,无过佛法僧宝众。
善心僧中施掬水,获福多于大海量。
微尘尚可有算期,僧中施宝无有尽。
亦云:
僧如大地,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
《杂譬喻经》中记载:往昔舍卫城郊外有一个妇女,一次佛陀到她家门前乞食,妇女供养了一钵饭。佛说:“种一生十,种十生百,种百生千,种千生万,种万生亿,而能现见真谛之道。”妇女的丈夫听了佛陀的咒愿不相信,他说:“布施一钵饭能获得这样大的福德,还能现见真谛之道,瞿昙沙门说话为什么这样夸张呢?”佛陀问他:“你从哪里来?”他回答说:“从城里来。”佛说:“城里的尼拘陀树有多高?”他说:“高达四十里,每年结数万斛的果实。”佛又问:“树的种子有多大?”他回答:“只有芥子那样大。”佛说:“你说的话太夸张,一粒芥子大的种子怎么能长成四十里高的大树,而且每年结数万斛的果实?”他回答说:“这是我现量所见。”佛说:“无情法的大地尚且能成熟这么大的果报,何况人以欢喜心供养佛一钵饭,福报一定会不可称量。”夫妇二人听后心开意解,当时就证了初果。
因此,对殊胜的对境作微小供养,福德是不可思议的,而且以供养的功德,最终能断除烦恼障垢,获得圣者的果位。
《华严经》中云:“供养诸佛少功德,必断烦恼至涅槃。”
此外,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曾经转生为我乳转轮王,当时他统治了整个四大部洲,并与三十七代帝释天王在三十三天的宝座上平起平坐。之所以有如此广大的福报,是因为他前世成为穷人时,见到德护如来后生起欢喜心,供养了七粒豌豆的果报。
然而,有些人虽然拥有一些钱财,但因为相续被吝啬所缚,自己舍不得用,也不愿意给亲戚朋友用,更不愿意作上供下施,存款沉淀在银行里,临终时辛勤的积累却成为引发争论之因,甚至成为怨敌盗贼共同之享用。
因而,在拥有财富时,如果没有上供下施,则财富对自他都没有利益。
佛经中说:『须知世上有为财,水火盗贼俱可夺。』
钱财是众矢之的,强者会强行掠夺,卑者会悄悄偷走,损耗鬼等鬼神会伺机损坏。
寂天菩萨曾经说:『积护耗尽苦,应知财多祸。』
《别解脱经》中云:『财富如流水。』
《亲友书》中云:『知财动摇无实质。』
所以暂时拥有财产者,不一定永远富裕,今天是众人羡慕之富翁,明天可能沦为沿街乞讨的乞丐,过多的财富还会障碍修行。
但若明白上供下施的道理,如果还是不能舍财作上供下施,以后必定会感受贫穷的果报,这是吝啬所感之无欺果报。
供僧的功德福报此生就能看到
《宝积经》中说:『积财虽千亿,贪著心不舍,智者说此人,在世恒贫苦。』『彼虽无一物,安住舍离心,智者说斯人,世间最富贵。』
经中亦云:『从前,阿育王经常大力供养僧众,有一次宫中的一个婢女见到阿育王供养僧众,心中非常感伤,心想:“国王前世修福,现在享受富贵,如今继续修福,将来福德会更深厚;而我前世造了罪业,现在身份卑下,如今无钱修福,将来会更卑下,不知何时才有出期?”僧众应供之后,婢女在扫地时得到一枚铜钱,她以欢喜心将这枚铜钱布施给僧众。不久婢女患病死去,死后她转生为阿育王的公主,这个公主一生下来右手就紧握着。王妃将此事告诉阿育王,国王唤来公主,打开她的右手时,手中居然出现一枚金钱,而且随取随生,一直取不尽。阿育王觉得非常稀奇,问耶奢阿罗汉:“我这个女儿前世造了什么福德,手掌能生出金钱?”耶奢阿罗汉回答说:“她前世是您宫中的婢女,以扫地得到的一枚铜钱布施僧众,所以能成为大王您的女儿,并且手中金钱取之不尽。”』
因此,如果人们能了知因果的武器规律,必定自会精勤积累福德。
经中亦说,七种善法能转生到梵天。一、建造佛塔、经堂、僧房。二、修建园林浴池,种植树木,给人们带来清凉。三、恒常布施医药。四、造船济度人民。五、建造桥梁。六、在道旁挖井,使渴乏行人得以饮用。七、修建厕所。且云:『供之得福,进可成佛。』意即:『如果在殊胜的对境前作供养,可以获得大福德,最终可以因此而成佛。』
《宝积经》中云:『积财虽千亿,贪著心不舍,智者说此人,在世恒贫苦。』『彼虽无一物,安住舍离心,智者说斯人,世间最富贵。』
因此,思维上述的道理后,我们应舍弃对财富的吝啬和过分贪求,合理使用自己的财富,尽量将财富用在对今生来世有意义的上供下施方面。
在作上供下施时,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合理而为之。如果由于往昔没有积累福德,导致今生自己非常贫困,没有财物作真实供养,也可以用鲜花、净水、蓝天和白云等无主物作供养,甚至通过观想作意幻供养,这也能积累巨大的福德。寂天菩萨曾说:『福薄我贫穷,无余堪供财,祈求慈怙主,利我受此供。』
有些人本来没有多少钱,连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这样的人作上供下施时就要适度,首先应当保证自己的生活,然后再将余下的钱财作上供下施。若为了作供养而放弃闻思、修行、解脱的机会,这种做法不妥当。
佛经中讲了七种不花钱而能获大果报的布施:一、眼施,以和善的目光看别人;二、和颜悦色施,以和蔼悦意的表情对待别人;三、言辞施,对别人宣说柔和的语言;四、身施,起立、迎送、礼拜父母师长,并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别人;五、心施,以善良、恭敬之心对待别人;六、床座施,为父母师长铺设座位,或者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人坐;七、房舍施,将自己的房子提供给别人住。
佛经中有一公案:『从前有一对夫妻,当他们财产富足时未能上供下施,后来他们的财产全部用光了,沦为一无所有的乞丐。他们担心以后生生世世都会成为乞丐,便想对僧众作供养。这对夫妻在空空的仓库里仔细寻找,结果竟然找到了一枚金币,他们将金币放在装满净水的瓶子里供养僧众,僧众用这瓶水来洗脚,并用金币买了鲜花,从而享用了他们的供品。以此福德,这对夫妻无论转生于何处,刚一出生,家中便会出现一个纵广八肘的水井,而且井中能随欲出生金银财宝。』
古德亦有云:『辛勤如山王,不如积星福』
因此,如果现在能积累福德,以后无需辛勤也会财源滚滚。此外,如果精进积福,不仅本人直接受益,后世子孙也会蒙受荫庇。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中云:『如是昼夜思维极乐世界无量寿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志心皈依顶礼供养。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
在一切福田中,具有圆满断证功德的佛陀是最殊胜的福田。
《过去现在因果经》中云:“于诸福田中,佛福田为最,若欲求大果,当供佛福田。”《长阿含经》中云:“天及世间人,唯佛为最上,欲求大福者,当供养三宝。”
所以,佛陀是一切福田中的最胜福田,如果想获得大福报,就应当精勤供养佛陀。现在虽然见不到真正的如来,但在佛像前作供养也能获得同样的功德。
佛经中有一公案:『从前王舍城有一对婆罗门夫妻,他们无论如何勤劳,始终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最终沦为沿街乞讨的乞丐。有一次,他们听说供养僧众斋食能变得富裕,夫妻俩便将当乞丐、雇工得来的食品供养僧众,当天婆罗门女也受了斋戒。那一天胜光王到城外游玩,在返回途中遇到一个被绑在树上、濒临死亡的囚犯。囚犯向国王索要食物,国王随口答应了。可是国王一回到王舍城,就忘了这件事,到了午夜才想起来。因为王舍城外半夜三更到处是魔鬼罗刹,所以谁也不敢去送食物。国王下令:“在我的国境内,如果有人能于此时送饭给那个囚犯,奖赏黄金一千两。”其他人谁也不敢前往。那位婆罗门女心想:我今天受了八关斋戒,一定不会遭到鬼魔加害。于是她从国王那里领取了饮食,毫不犹豫地向王舍城外走去。
在路上,她遇到一个刚生下五百个孩子的罗刹女,那个罗刹女非常饥饿,准备前来吃掉婆罗门女。此时她立即忆念斋戒。罗刹女知道后惊恐不已,请求道:“优婆夷,请你布施我一点饮食吧!” 那个婆罗门女施给了罗刹女少许食物,以斋戒的加持力,少量的食物变成了许多食物,罗刹女和它的孩子们都得以满足。罗刹女十分高兴地告诉她:“我住的这个地方有一个金瓶,我把它供养给您!”在剩下的路途中,她又饶益了另外几个鬼神,那些鬼神也供养了她三个金瓶。她将饮食交给犯人后便返回王舍城。胜光王将一千两黄金也赏给她。从此以后,夫妻俩变得非常富裕。他们知道这是供养僧众的福报所致,就更精勤地供养僧众,结果变得越来越富有。后来,那位婆罗门成了胜光王的大臣。』
佛经中记载贫女供衣的公案:『以前印度有一位富裕的施主,他家生了一个相貌端庄的女儿,她刚出生时就身著一件珍宝白衣,而且这件白衣也随着她的身体一起长大,因此父母给她取名为白母。这个女儿虔诚信仰佛教,后来她在佛陀的教法下出家,她的白衣也自然变成了法衣,最后她证得了阿罗汉果。诸比丘问佛陀:“白母比丘尼往昔造了什么业,一生下来就有俱生的珍宝白衣,出家后很快就证得阿罗汉果?”佛说:从前,有一对以乞讨为生的夫妻,他们仅有一件衣服,谁出去乞讨时便穿上那件衣服,另一个人就躺在土堆里。一次妻子说:“我们因往昔未曾积累福德而成为这种惨状,现在将这件衣服供养世尊来积累福德吧。”丈夫听后却不以为然。但那个妻子非常有主见,不管丈夫怎么反对,她还是决心作供养。有一天,她看见一位化缘的比丘,便躺在树叶下面,委托他将衣服供养佛陀。那位比丘代她将衣服供养了佛陀,佛陀为她作了回向。当地的王妃听说此事后非常随喜,将身上的一套衣服及所有的珍宝饰品都给了那位贫女,结果她即生就成了富裕之人,并且在许多世中都有与生俱来的妙衣。那位贫女即是现在的白母比丘尼。』
亦有一个农夫供养稀粥的公案:『有一个贫穷的老农夫,他到田地耕耘时带了一罐稀粥,当他看到富裕的人们供养佛陀后,心中想:由于我前世没有造善业,现在没有福报供养佛。世尊知道他的想法后,便来到他面前接受他的供养,老人欢喜地将一罐稀粥倒在世尊的钵盂中,佛陀作了加持后,稀粥变成许多,佛陀与僧众享用了稀粥并作了回向。以此供养的功德,老人的田地里长满了金穗。胜光王听说这个消息后,将老人的田地夺为己有,另外给了他一些普通的田地,结果这些田地中的麦穗又变成了金穗,而胜光王抢去的田地中的金穗却变成了麦穗。老人仅仅供养一罐稀粥,便彻底消除了今生的贫穷。』
佛经中记载:『曾有一位农夫供养舍利子尊者斋饭,以此供养的功德,农夫田中的麦穗当下就变成了金穗。听说这件事情后,当地的国王将农夫的田地没收,给了农夫另一块田地。但农夫的田地一到国王手中,田中的金穗就变成了一般的麦穗,而农夫田里的麦穗又变成了金穗。连续七次都是如此。无奈之下,国王只好将霸占的田地还给农夫。』
《杂宝藏经》中记载:『佛在世时,有婆罗门五兄弟,四个哥哥入山修习外道,最后获得了五神通,最小的弟弟以种田为业。一次,这个最小的弟弟在耕田时见到佛来乞食,便供养世尊上好的饮食。供养之后,他田里的苗稼都变成了金禾,而且随割随长。国王听说后也来收割,其他许多人也来收割,但一直割不尽。后来四个哥哥在山上想念弟弟,不知道他生活得如何,便一起来看望弟弟。结果见到弟弟的福报比国王还大,他们问弟弟:“以前你很贫穷,为什么忽然暴富了?”弟弟说:“我供养世尊一钵饭,便获得了如是的果报。”四个哥哥听后非常欢喜,他们也到佛前作供养,佛陀为他们每人传讲了一句佛法,给老大讲了“诸行无常”,给老二讲了“是生灭法”,给老三讲了“生灭灭已”,给老四讲了“寂灭为乐”,他们修行之后都获得了圣者果位。』
在殊胜的对境面前,如诸佛菩萨、僧众、父母,对其供养微小的物品也会获得广大的果报。
经中记载:『以前,佛陀的衣服上破了一个小洞,一位婆罗门见后,剪下一块白布供养佛,并说:“请您老人家用这块布补好衣服。”世尊接受了他的供养,那位婆罗门无比欢喜。以此善根,他获得了未来成佛的授记。』
《大智度论》中记载:『一次佛陀和阿难到一个城市里化缘,这座城市的国王信奉婆罗门教,他下了一道命令:谁如果供养佛、听佛说法,就要罚款五百枚金钱。佛陀和阿难到城中乞食时,城中的人都闭门不应,结果佛陀空钵而回。在回来的路上,一个大户人家的老佣人正准备丢弃腐败变质的食物,她远远看到佛陀过来,心想:这样庄严的人应该享用天人的食物。她见到世尊的钵盂是空的,便对佛说:“我想供养您,但没有好的食物,如果您不嫌粗劣,希望接受这些饮食。”佛陀知道她信心清净,便接受了她的布施。之后佛陀舒颜微笑,放出五色光芒普照世间,阿难合掌问佛:“世尊为何微笑?”佛说:“你见到这个老女人以信心布施佛饮食没有?”阿难回答:“见到了。”佛说:“这个老女人以布施佛饮食的缘故,于十五劫中在天上人间享受安乐,以后出家学道成就辟支佛果。”』
可见,遇到殊胜的对境后,仅仅供养少许财物,也能获得巨大的果报。但能值遇殊胜的对境也是需要福报的,有福报的人能遇到殊胜的对境,他们的财物会供养到真正的福田。
在这几个公案里,都是对三宝作了微小的供养,便获得了巨大的果报,可见供养殊胜福田的功德不可思议。
《杂宝藏经》中云:“如果有人以清净心,向佛陀、僧众、父母、病人布施一掬水,以此功德,在数千万劫中都会感受无穷的福报。”
《佛说诸德福田经》中云:“毁形守志节,割爱无所亲,出家弘圣道,愿度一切人。五德超世务,名曰最福田,供养获永安,其福第一尊。”僧具有五种净德,于三宝中称为僧宝。五种净德即是:[一]发心离俗:出家之人发勇猛心,脱离凡俗,修习佛菩提,而为世间之福田。[二]毁坏形好:出家之人剃除须发,毁坏相好,除去世俗尘衣而着如来之法服,具佛威仪而为世间之福田。[三]永割亲爱:出家之人割舍父母亲爱之情,而一心精勤修道,以报父母生成之德,兼能为世间之福田。[四]委弃躯体命:出家之人委弃身命而无所顾惜,惟一心求证佛道,兼能为世间之福田。[五]志求大乘:出家之人常怀济物之心,专志勤求大乘之法,以度脱一切有情,为世间最殊胜之福田。
近代禅门宗匠虚云老和尚亦云:『佛、法二宝,赖僧宝扶持,若无僧宝,佛法二宝无人流布,善根无处培植,因此斋僧功德最大。』
『四十二章经』中云:饭凡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人,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
近代禅门宗匠虚云老和尚亦云:『佛、法二宝,赖僧宝扶持,若无僧宝,佛法二宝无人流布,善根无处培植,因此斋僧功德最大。』
『增一阿含经』卷一云:能施众僧者,获福不可预计。
『佛说布施经』云:供养三宝可得五种利益:[一]、身相端庄。 [二]、气力增盛。[三]、寿命延长。[四]、快乐安稳。[五]、成就辩才。
斋僧功德可得五种利益:[一]、仪表端正,容颜炜丽,人人见之欢见。[二]、气力盖世,精神满足,承事十方诸佛,无有疲劳。[三]、生天人间,寿命久长,康健无恼,命终之时,自然受生,不被病苦所缠。[四]、事事安乐,不逢灾逆,心想事成,无有困厄。[五]、音声清雅,容动三千大千世界;口常说清净妙法,通达无碍,闻者无不信受而行
供佛斋僧,孝亲报恩,即报父母十大恩:
『怀胎守护恩;临产受苦恩;生子忘忧恩;咽苦吐甘恩;回干就湿恩;哺乳养育恩;洗濯不净恩;远行忆念恩;深加体恤恩;究竟怜愍恩。』
昔日佛陀赞叹目犍连尊者:『以后的佛弟子,如果要行孝道就应该在七月十五日供僧,并以供僧功德回向给过往的亲人,这功德不只可以救度这一世的父母,甚至也可以救度七世的父母。』
《佛说盂兰盆经》:“当时佛弟子中天眼第一之目犍连观见其母于饿鬼道,受倒悬无食之苦,便钵盛饭,往饷其母,然其母以恶业受报之故,饭食皆成火焰。为救其母,请佛点化相救,遂佛示犍连,以百味饮食置于盆中供养十方诸佛僧众,以此殊胜功德可解救其母永离饿鬼道苦,目健连的母亲因斋僧功德而出离三途之苦。”
『盂兰盆经』云:若能以饭食、卧具、医药供养十方僧众,藉此十方僧众清净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养者,往昔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远离三恶道,现世父母及其本人,长寿无病无恼,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乐
故而,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清净的供养,能令行者当下远离烦恼、除心束缚,得清净心,也因此生生世世与三宝结清净善缘,功德无量无边。发心养僧众不仅能广结善缘、减轻业障,长养布施喜舍之心,得报生生世世父母恩,深植出世的菩提善因,更为成就六度波罗蜜多、成就佛果之因。
当我们在供僧的时候,也是要多多用心的念诵佛经,这样我们在体会到经书中含义的时候,就是能够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帮助,为我们解决烦恼,更好的去修行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