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礼佛_2
发布时间:2024-11-27 02:51:41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如何礼佛_1
成熟的稻穗向下垂----拜佛
拜佛具有忏悔罪过、修持禅定与感恩礼敬的意义,藉拜佛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并检讨自我、忏悔过去所造的业障,这样不但有助於人格的提升,也能让人的身心安定。 每当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尘的清净与安祥,生起了一份庄严与宁静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进入大殿,礼佛三拜,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而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 不了解佛教的人,认为拜佛就是迷信、崇拜偶像。事实上,佛教是透过拜佛的动作,礼敬佛菩萨,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同时,拜佛也可同时忏悔自己所造的恶业。所以,拜佛是每一位佛教徒首先要学习的宗教仪式。 拜佛的动作,是心诚意敬的将双手合掌,低头弯腰,五体投地将两肘两膝以及额头著地,完成头面接触佛足的最高敬礼,故又称为顶礼。弯腰低头表示谦虚,承认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当五体投地,接触到大地时,则令人感动於大地孕育众生,负载众生,涵容一切的精神,所以,能怀著感恩心,以饮水思源的心,感谢大地,感谢一切众生。而从拜佛的动作,让人连想到,当人的内心充满了礼敬、感恩与忏悔时,也有如稻穗一样的,因成熟而下垂;而拜佛的意义,也就是如此了。如果再细分,拜佛含有四层意义: 1.感应礼拜:为了求佛、菩萨保佑,赐给幸运,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感谢恩德。 2.恭敬礼拜:对三宝恭敬,或为了感恩、崇敬,这种礼拜是从内心至诚恳切的自发产生的。 3.忏悔礼拜:也就是为忏悔而礼拜。能做忏悔礼拜的人,必定已是谦虚,或正在学习谦虚的人,因此,忏悔礼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变得诚实、温和、谦冲。 4.无相礼拜:无相拜佛是一无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个层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的每一个动作,指挥著自己的身体在拜;进入第二个层次则是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但是指挥的心已经没有了;最後达到第三个层次,既没有指挥,也没有体验,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这个人是谁?反正“他”在拜。所以,拜佛时,应当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非常清楚自然,动作缓慢一些、轻松一些、柔软一些,轻松缓慢地体验拜佛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的感觉,不要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否则拜得太快,会慌、忙、急、乱,反而失去了宁静、安定。 拜佛时,前额著地,背部保持平直,身体是柔软的,甚至接触的地面也是柔软的、清凉的。拜下去之後用自己的心体验自己的两只手掌,站起来之後,体验双手、双脚的动作和感觉。感觉自己的体验,体验自己的感觉,感觉每一细微的部分。如果拜佛的时候,只有动作而没有用心、缺乏惭愧心,那只是磕头如捣蒜的拜佛,对於人格的提升很难有作用。若是不便来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旷明亮处,藉由礼拜来忏悔、感恩,或舒缓身心。特别是当您感到心浮气躁时,不妨透过拜佛的动作来安定烦乱的心思。 拜佛的动作解说: 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於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著不动,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後,左掌随著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3、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於地面。 4、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著地时,系以“额头”接触地面,并非“头顶”去著地。 5、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举回胸前,右掌著地将身撑起,直腰起立,双手合掌立直。 在礼佛的时候我们要知道: 1、礼佛不必立于中间,唯须虔敬礼拜即可。当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只要众生起心动念,佛无一不知,是故只要出于至诚心、恭敬心,什麽位置皆是好地方。 2、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佛,通常入殿礼佛以三拜即可,个人修行则听其意愿,若殿内大众已集合时,但随众站立,合掌问讯即可,不可个人礼拜,以免影响大众的秩序,且不合威仪。 3、礼佛三拜之含义: *合掌手势:双手平举当胸,五指合并向上。 (1)折伏骄慢心 (2)见贤思齐 (3)忏除业障:所谓【礼佛一拜灭罪河沙】灭罪当先整肃威仪,内外威仪具足,自能感应诸佛、菩萨之护持加被。 (4)其方法 第一拜:忏悔弟子○○愿与众生同修忏悔。 *发露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义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实相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妄, 心妄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第二拜:发愿修道弟子○○愿与法界众生 同消三障诸烦恼,同得智能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第三拜:同普贤回向弟子○○愿与法界众生同生极乐,共证真常。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5)礼三宝文 我弟子○○愿与弟子多生、现在父母、师长、知识、檀越、法俗眷属、冤亲债主,乃至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各个得仗观音菩萨、普贤菩萨,身、智、行、愿威神之力清净三业分身尘刹尽未来际,一心顶礼尽虚空界,微尘刹土中,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礼佛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 我此道场如帝珠,诸佛如来影现中, 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归命礼。 礼法 真空法性如虚空,常住法宝难思议, 我身影现法宝前,一心如法归命礼。 礼僧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 我此道场如帝珠,十方菩萨影现中, 我身影现圣僧前,头面接足归命礼。 4、拜佛时必须内心恭敬三宝,如第一拜念赞佛偈(天上天下无如佛....),第二拜念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第三拜念僧宝不思议....,或第一拜念南无尽虚空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等,亦可三拜皆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礼佛主要在诚敬,故行观想或念诵,则视个人修持而异,并无定规。 5、拜佛时,不可移动双脚的位置,以免踩到海青,拜时要将臀部置于脚上,不可翘起,如此才合乎礼仪。动作不缓不急、内存虔谨、外现恭敬,则能感应道交。礼佛时,应默念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或云:【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灭三祗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 6、凡有人礼佛时,不得从其前迳行而过。 7、若有出家众正在礼佛,不得与师并行,当位于师之后。 8、礼佛时,不可看似恭敬,实则内怀我慢或为求修行名誉,诈现威仪。 9、大殿正中央的拜垫是住持礼佛用的。其他人不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