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远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

发布时间:2024-07-24 02:51:08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远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

「又《安乐集》曰:依天亲《净土论》(即《往生论》)云,凡欲发心会无上菩提者,有其二义」。这个会是体会、神会。你发心想真正体会到无上菩提,它有两个义理,第一个是「先须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二者,须知三种顺菩提门法」。下面就给我们解了、说明了。

第一个「依智慧门」,批注里头第一个,「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头一条,小乘就是须陀洹,大乘是《华严经》上十信位初信菩萨。为什么?这个东西障碍发菩提心。

这么一说,菩提心不容易!那怎么阿公阿婆他们就能够往生?我们得认真观察,仔细去思量,这些往生的阿公阿婆有没有自私自利的心?有没有是非人我那个执着的心?没有。

凡是我们遇到这个情形,这个人往生了,我们都会问问这个人生前他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的心态,他生平的行谊,调查几乎都具备了这人老实,心量很大,没有骄慢、没有嫉妒,喜欢帮助别人,都是这样的。虽然他没有学过,没有念过书,没有什么文化标准,没有,甚至于小学都没有念过,不认识字的,厚道,符合标准。

像刘素云居士说的,很多人问她,妳怎么成就的?她一生就六个字,你想想六个字的味道,老实、听话、真干,我没有别的长处,就这六个字。我们仔细去思惟观察,古今中外那些成就的人,几乎个个人都具备这六个字,不老实行吗?不听话行吗?后头还是真干,他真具足了。

这六个字很简单,只要具备,世出世间法没有不成就的。所以我们头一个要知道不求自乐。求自乐是什么?贪瞋痴慢全起来了。只有不求自乐,才能转烦恼为菩提。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我们能体会得到吗?这个老人家一生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讲经教学没有一天中断,这是世尊为我们表演的就是这么一句话!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世尊做出来了。

第二「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现在众生苦,现在众生心都不安,我们要怎么教他?用什么方法教他?要用佛法,要用大乘。大乘佛法确确实实,夏威夷土著这个疗法就是大乘佛法,跟大乘所用的同一个道理,同一个方法。释迦牟尼佛一生身行言教,他将他的身行言教回向给虚空法界,包括这个地球,肯定有感应。

但是有感应的人他自己不知道,虽不知道,他得利益了。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今天对这部经典,必须要具足老实、听话、真干。每一天跟大家在一起分享,我们用卫星、网络播出,有缘的众生打开频道他就看到,得利益了。每一天在一起学习,心清净,不再受染污了;心平等,自性般若智慧逐渐的现前,他自自然然会至心信乐,一向专念。我们自己要做好榜样。

今天众生困难多,最严重的是他没有信心,信心完全丧失了,对自我没有信心,所以自杀的人那么多,有信心怎么会自杀!退转的非常多。讲经教学第一个目标就是帮助他建立信心,有信心之后再帮助他生起愿心,有愿心之后再帮助他一向专念,有一向专念再帮助他往生净土。我们自己一心一意向这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在努力,自己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对于自己往生净土是真有把握,一丝毫都不怀疑。无论在什么境缘当中,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不会受到干扰,法喜充满,夫子《论语》里面所说的「不亦说乎」。慈悲,那就是要帮助众生离苦。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惑颠倒来的。你把大乘的道理讲清楚、讲明白,他听懂了,他苦自然就离了。

第三个,「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这第三,怜愍一切众生,远离恭敬供养。菩萨在世间,众生对菩萨的恭敬供养必然的,为什么?他来修福,你能拒绝吗?老师告诉我们,众生看到学佛的人,无论在家出家,真正学佛,那是众生的福田,他对你恭敬供养是种福田。

那我们自己想想,我们真的是福田吗?他来恭敬供养,他真的会得福吗?供养佛菩萨没有问题,供养我就有问题了,又不能不接受,这怎么办?老师告诉我,学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接受四众供养,自己没有去享受一分钱。怎么办?帮助他们种福。

印光大师种福也是非常专,真的是一向专念,他把所有的供养都去印法宝,经论善书。他自己搞了一个印刷厂,在苏州报国寺,叫弘化社,自己印,印得真好,在现代可以说它是善本。为什么?校对好,错字很少,这叫善本。字也很大,纸张、装订都很考究,让人看到这个书生欢喜心。

专门干这一桩事情。

在现代科学技术发达了,除了印书之外,有光盘、有网络、有卫星、媒体这些东西,都是好事,都能够让许许多多众生得利益,这些钱要用在这些地方。如果有人问,真的会有一些人,拿到这些事业去谋自己的私利,去搞自己的享受,行不行?我说行,你要说不行,没人搞了,众生得不到利益。

他虽然在这里搞,他能够用一半,赚一半,也有一半利益众生,还是好事,我们不障碍他。但是他要是真正学经教,他就明白了,为什么?因果跑不掉,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善恶不能抵消。不能说你看我搞了一半,一半钱我自己享受,一半钱我来做功德,我一半一半可以抵消。抵消不掉的,功德是功德的好报,造业是造业的果报,决定抵消不了的。

如果他要是真明白这个道理,像印光大师一样,点点滴滴的钱都做功德,他就成佛了,他就是菩萨了。如果在这里面还造罪业,他还得受果报。苦报,三途苦报受完了,他有享福,会到人天享福,为什么?他过去做的好事。善恶在理上讲,在佛法里面讲是决定不能抵消的,各有各的报。真懂得各有各的报,我们起心动念就会谨慎,决定不敢贪着。

所以对于自己生活愈简单愈好,贪求过分都会出问题,营养要是过分了就变成不健康。佛菩萨对于这些事情非常重视,生活愈简单,头脑愈简单,愈有福报。不善的都要放下,不要去想它,不要去说它,不要放在心上,心永远保持清净平等。心起的作用是智慧,觉就是智慧。远离这三种与菩提门相违背,贪求恭敬供养身心,这是违菩提法的。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二十一集)2011/10/20 檔名:02-037-002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