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第二二八集)

发布时间:2024-07-02 02:51:18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第二二八集)

太上感应篇 (第二二八集) 2000/3/1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2-228

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一百零六节,有两句话:

【不和其室。不敬其夫。】

这两句是的讲夫妇。夫妇是人伦的根本,中国几千年来古圣先贤的教育,把这个问题做为核心。儒佛的教诲,我们在讲席里面常常提到,他教导我们的实际上只有三桩事情,第一桩是让我们明了人与人的关系,这就是伦理的教育;第二桩是教我们明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就是我们面对著的现实生活的社会;第三桩是教导我们明了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与整个宇宙的关系。这些都明白了,这是真实智慧,在佛家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些关系里面,真实的核心是在夫妇,所以伦理这个伦常教育,夫妇是同住在一个房间,这是圈子最小的。房间之外这是家,家里面上面有父母,下有儿女,平辈有兄弟姊妹,这是个家。家的外面是社会、是国,国里面在上面是有领导人,有领导与被领导,平辈有朋友、有同学,这是五伦的社会。用现代话来讲,这自自然然是一个多元文化,绝对不是一个单一文化的,它是多元的。如果核心都做不好,夫妇不和,这个家还能和吗?社会还能安定吗?国家还能太平吗?统统都谈不上了。所以吉凶祸福的根在哪里?在家室,在室。

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中国古时候男女结婚婚礼为什么那么隆重,为什么那么样的繁琐,无非是表示这是人生一桩大事。这个人生不是指你们结婚的两个人,是整个人类的大事。你们想想看,家的兴衰,社会的安危,国家的兴亡,世界的和平与动乱,根在这个地方,这叫大事。我们再看看现代社会,中国、外国这个根没有了,连根拔除了,要想社会不动乱,这是不可能的。古人所谓「家不家,则国不国」,家不像家,国就不像国了。家怎么样才像家?夫妻要和睦。所以从前纵然夫妻有争论,或者有不愉快的事情,他会想到这个影响太大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危,影响到一切众生的祸福,想到这一点心平气和了,也就什么都能够忍,什么都能让了。彼此都能忍,彼此都能让一步,这个家就和睦了。

现在这个道理没有人讲了,也听不到了。古时候的社会,一个世纪之前,父母还用这些道理来教子女,老师也会以这个道理来讲给学生听,我们从小还听到这一点。可是比我小五岁的,大概都没有听到了,都听不到了;比我大五岁的,听得比我多,印象比我深刻。我们韩馆长比我大五岁,她对於这些道理听得比我多,知道做人的根本,这是伦常大道。中国古代的教学,可以说一直到清朝末年,民国才把这个事情疏忽了。近代半个世纪,没有人再提起这个问题了,目光所著重的是科技、工商业、如何致富,上下争利,这还得了吗?居上位的争名夺利,在下的小民看到上位,他就学习、去模仿。所以今天举世之人都在争逐名利,这怎么得了!这个世界还能住吗?

我们说不幸生在这个时代,要受尽折磨;也可以说我们有幸生在这个时代,尽心尽力为正法做一点事情。究竟能做多少,不必去问,「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甚至於像古圣先贤所谓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菩萨,这是大慈大悲,这真正是救世的事业。纵然我们在这一生现前看不到果报,我们的果报在来生,在来世。这一分耕耘,如佛所说给众生种下菩提种子,这个种子在他阿赖耶识里面不会消失的,当他受尽苦难之后,业障消除了,这个善根种子会发现。

谚语常说:「风水轮流转」,这是一个大的风水,大的转变,一般人常讲一千年一个转变;中国人所谓三十年一变,那是小的转变。这个世纪是大世纪,这是个大的转变。我们有幸得人身、闻佛法,还能听到这一点道理,这很难得,很不容易!

注解里面一开端,「夫妇和而后家道昌」,这一句话是真理,永恒不变,这个道理用在任何地方都是正确的、准确的。这一个小团体,小团体里面上下都能和睦,这个团体兴旺。许许多多我们同参道友,从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到新加坡来参学,看到居士林,你看人这么多,但上上下下一团和睦,没有争论,没有吵架、没有打架的,非常羡慕,都向李会长请教,「你们怎么能做到这么好?」这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反省,能够做到这一点成绩,有两个因素:领导的人大公无私,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第二个因素,这个道场天天讲经,大家对於这些深的道理不能明了,粗浅的道理都懂,这两个因素是非常非常重要。人有私心,弊病丛生,什么毛病都生出来了。人不好学,决定一天到晚打妄想,每个人打的妄想不一样,於是就有争论,就有矛盾,就有冲突,怎么能够和睦相处?

我们是凡夫,凡夫每天读经、研究讨论,最浅近的目的就是建立共识,消除我们的妄想杂念,逐渐深入之后,自自然然就能够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这样建立共识,这个团体才能和睦相处。我们做得够不够?做得还是不够,比起其他地方是要好些,可是我们要跟古大德相比,我们差得太远太远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彻底放下,我们四众同修都要记住,放下之后前途是一片光明,心地自然清净自在,常生智慧,不生烦恼。有一毫自私自利,你就没有办法不堕落。堕落在哪里?堕落在烦恼忧虑之中,这个东西障了你的智慧,障碍你的福德因缘,佛在经上常说善根福德因缘都没有了。所以这一句,它的道理、大道理,它的利害,我们要深思,要细心去领会。

古人夫妇一生相敬如宾,家庭教育比什么都重要。一个儿童从出生到六、七岁,接受的是父母的教育,这个教育是根。六、七岁之后再亲近老师,老师是从这个根上帮助他茁壮,开花结果。今天再好的老师都没有办法教学生,为什么?根没有了。佛家的教育还是从这个根本上发展出来的,没有良好的家教,你出家,佛也教不了你。所以说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诸位要是念古书,读中国的小学,但不是现在的小学校,中国的小学就是所谓怎样教育童子、儿童。童蒙的教学,这属於小学,特别著重在伦理德行、言语,知道怎样说话。父母、尊长,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给家里面的儿童做好榜样,他都有责任的。所以小孩每天眼睛看的、耳朵听的,这里扎根的,一生都不会改变,所谓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薰修的。

我们到现在这种年龄才听到这些话,听了之后能够接受,能够相信,能够思惟,能够去奉行,这是佛法里面讲的,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我们这一生没有人教我们,我们过去生中还是有这个根,所以接触佛法之后,听到佛的教诲,我们这个善根发现,这个善根不是今生的,过去生中培的,还是有用,能起得了作用的。善根福德深厚的人,善根是听了明白这些道理,这是善根;福德是懂得之后向往,一心一意要去做,把它落实,这是福德。我们能够闻到佛法,能够读古人的书籍,这是缘分,这个古籍非常非常重要。所以人要读书,要发愤去读书,要明理。如何在这个时代拯救自己,帮助别人,这就是菩萨事业。真正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从最基本的伦理落实。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