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全文网

正月初二如瑞法师为居士们开示

发布时间:2023-01-19 15:40:43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正月初二如瑞法师为居士们开示

  正月初二上午,师父为来自太原、广东、湖南、内蒙古、北京等地的居士授三归及八关斋戒,下午六点又於会客室接待众居士,并就居士们提出的问题作了精彩的解答和开示:

  1、问:一门深入和深入经藏的关系是什么?

  答:一般讲佛法要明白它的道理,在佛法中叫解,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教,如印光大师说“教理行果乃佛法之大纲,”教显理,理明才能起行,明理后要实际运用。我们学习佛法为了正确地去行,要我们去得到利益的,如念一句佛号,不懂这一句时一定要学习,要广学多闻。学了以后才知道原来阿弥陀佛是这个意思,万念让我归於一念,这一念又让它如何得三念三昧。所以要看我们个人的程度,如果一门深入精进地去修行,要看信心程度如何,念佛的人要能够信阿弥陀佛,要能够相信因、相信果。象印光大师的信心“我念这句阿弥陀佛,纵使全世界的人都说念阿弥陀佛没感应,我还是念到底!”看他的信心有多大。而我们一会念佛,一会念咒,天天被人家所转。这种情况下,你就要学习,要了解整个的佛法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有八万四千这么多的法门。当你学懂了后才知道原来这些法门都是通的,只是我们每个人根器的不同。可能你修净土,他可能坐禅。针对人的根性来说。大家从不同的路走,最后归到一点都是一样的。这样念阿弥陀佛与持咒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故要明理。在没有明白佛教的道理时就要深入三藏的学习。如果明白了道理,而信心已经坚定,就可以一门深入。初学的人,如这位师父教我一个法门,我要认认真真地做,同时也要读经典,读其它的经典是辅助修行,而主修的是念佛法门。这样就有一个主的,有一个辅助的,辅助的都是帮助我来坚定信心来念佛。以后到了信心不退时,也就是信起解觉,这个时候愿意真实地去做,没有丝毫的怀疑了,就可以一门地进行下去,“一句弥陀念到底,念来念去有主意。”那就有功夫了。念佛中也有很多种方法,如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佛,持名念佛。我们现在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机比较钝,我们常常用持名念佛,不管有没有人指导我们,都不会出偏差。“不说教来不说禅,一句弥陀在心间。”害怕信心退了,就经常看《弥陀要解》来增强我们的信心。我比较主张年青人初学佛法时还是要广学多闻,亲近每位善知识,都是要以极其恭敬的心去亲近,但亲近善知识要看其是否有正知正见,但对我们已经归依三宝的,对所有的出家人都要恭敬。所以经里讲,如果打了犯戒的出家人,如同出十万亿佛身的血。为什么?因为他有这样的形象,能让众生增长善根。

  2、问:想知道受八关斋戒的内容与意义?

  答:八关斋戒,关就是关闭恶法,我们一天一夜受八关斋,就是给我们一个出家的机会,出家人就要修清净的梵行,所以就不能打妄语、饮酒等,另外又增加了不能坐高广大床,著香花蔓、香油涂身等。这些都能增长我们的贪染心,虽然不是根本戒,却也能让我们犯戒,是放逸的缘,是为了护根本。再就是歌舞唱伎、故往观听,这些会让我们的心散乱,都是属於放逸的缘。

  八关斋戒也是以五戒为根本,一切的戒也都是以五戒里的四条戒杀、盗、淫、妄四条为根本的,也叫四根本戒。为什么要制杀盗淫,不管佛制不制戒,你做了杀盗淫,要受自然的因果规律的报应的,就是作了这些事,一定会堕落三恶道的,佛看到做此事有如此不好的结果,故佛怜悯制戒。杀、盗、淫、妄为什么叫性戒呢?就是其性体是不好的,是恶的,不管佛制不制戒,做了之后,都会招致不好的果报。即使不受戒,做了也会受这个果报的。要知道戒是佛的大悲心里流出来的,因佛看到我们众生这么苦,如果佛不立这法,制这些戒,我们怎么修行呀?

  刚才说到修行,精进修行也要懂得修行地路线,不管出家在家,都是要以戒为根本。为什么以戒为根本,如果一个人,身都没有离开杀、盗、淫这些过,怎能谈到心的清净;如果口不离开打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些,又怎样让心清净。所以说,持戒正是佛的一种慈悲,因为我们的心念非常不好管理,无论接人待物都在贪、嗔、痴里打滚,所以佛慈悲,心虽然很难清净,但事情很容易分出来对和错,对的我先做,错的先不要做,最先粗的一步,先能够止恶向善,再转善成净,如果行为上清净了,自然会影响到心的,所以佛说:因为心难以对治,故要先从行来对治。五戒虽只有五条,但遍於我们的一切生活。象不杀生,就意味着让我们生慈悲心。所以修习戒不单单是我把这条戒持了就行,前四条为性戒,后面一条为遮戒,酒会令人丧失理智,饮酒醉后很容易犯同时就要我们来培养慈悲心,先从家人,慢慢再到外面的人。如果你慈悲心充满的时候,你还忍心去伤害众生吗?所以戒就是在修行。为什么去偷东西,归到根上是贪心所起,所以我们就要训练学会布施,学会布施的人经常会想着怎样去送给别人东西,他还会去偷别人的东西吗?

  酒戒是遮戒,遮就是遮止不让我们去做,很多人不理解,杀、盗、淫、妄我不会去做,喝酒应该没关系。佛就说,如果贪饮酒,喝醉了会丧失理智,很容易犯上面的四条根本戒,故佛制不让饮。后面的八戒中的不坐高广大床、不往观听等都是属於放逸的缘,为护心念,便於修行。底下的戒都是为了护上面的根本戒。佛受了八关斋戒后要一天一夜好好地念佛,佛告诉了我们这么好的修行方法;要念法,法能让我们解脱成佛;要念僧,三宝都是我们所恭敬处;念戒,要清净守持,有戒才让我们走上一条正确的修行道路,我们与外道有什么不同,其实就是戒法的不同,佛是一切智人,他知道我们众生有哪些根本的毛病,哪些是枝末的毛病,都说的非常透彻。戒都是对治我们的贪嗔痴,贪嗔痴都是属於心里的问题,心里的问题要从行为上来慢慢地深入解决,像穿衣服,先穿里面的,再穿外面的,我们起烦恼先从心里起,导致行为上的错误,现在持戒,先从行为上拔正它,慢慢就回归到自己的内心。所以念戒就是警觉我们不要去犯戒;念天,因天人比人享福报,令知善处,不持戒就要堕落,要得人天福报,也离不开持戒。成佛那么高,也是以持戒为根本的,不管修学什么样的法门,受三归五戒是根本,没有五戒,就没法保证下一辈子来当人。

  八关斋戒种了我们解脱的因,就是不贪著人天福报,还想更高的深入,出三界,不受轮回的苦。人生很短暂,生了死,死了生,三苦、八苦、无量诸苦。由其死苦,除了那些愚痴的人自杀,一般的人都非常爱惜自己的生命,世上除了割肉痛,就是要钱痛。不管年龄大,年龄小都要面对死,佛为什么出世说法?《无常经》中讲到“老病死此三法实不可爱、实不光泽、实不可念、实不称意”因为有老病死,故佛出世间令学佛法,让大家来明白。如果没有老病死,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学佛。有老病死的地方,佛就要说觉悟的方法,弄清楚老病死,知道生从哪来,死到哪里去,就不会恐惧它,不恐惧就会面对它;看破它,就会接受它,放下它。所以真正的了生死,就是生死自如了,死时没有任何痛苦,而且知道要到哪里去。所以古时解脱的人说“七十年来拖着皮袋,今日放下何等自在。”所以大家学佛要学怎样来对治我们的烦恼。要知道受戒是怎么回事,五戒是保证得人生;受八关斋戒是让懂得生死轮回,让我们种解脱的因。再加上受菩萨戒,就是要学佛、做佛了。佛就是无私无畏,明白了的人,一个完全不自私,勇於奉献大爱的人。但是现在要学会解决我们自身人的问题,故要受三归、五戒、八关斋戒,看有什么烦恼,如何对治。

  就像布施不一定非得有钱,不一定非得有权,而是随力随份地方便地行布施,这些都是在聚集我们的福报,我们的福报从哪里得来?要从众生身上得来,有有缘的人,有没有缘的人,有缘的人,因为你善於与他结缘,没有缘的人,那你的福报就不好从他身上得到,因为他对你不欢喜。我们光说佛菩萨对我们有加持,其实众生对我们同样有加持,他不是用佛力的加持,而是用他的心念。我们与众生结的缘有深有浅,所以我们布施人家一个微笑,帮人家做一点好事,都是在增长我们的福报。你的福报越大,你的事业就越容易成就。同样的一句话,让十个人说,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福德的不同,而福德都是每个人自己修来的。故要好好珍惜与每个人的因缘,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善缘要让它增长。

  再者,八关斋中的斋其实就是过中不食,并不是世间人一般所讲的吃素。八关斋戒在寺庙中好持,在世间就难持了。并且这里的中午是指每个地方日中的时间。为什么不下午吃?佛在经典里讲,早晨是天人吃饭的时间,中午是诸佛吃饭的时间,下午是畜生吃饭的时间,黑夜是饿鬼吃饭的时间,为断六道的因,所以晚上不吃;再者,晚上不吃,在修行上会身心轻快。吃得太饱会影响禅定,也会起一些不好的心念,如世间所说的“饱暖思淫欲”因为受八关斋戒是要种出世的因,故要有这些要求。

  3、现在大学的学生比较自由,上课时,想听就听,不想听就走,不知怎么办?因为讲课是希望对学生们能有用处,希望他们能认真听。

  答:如果真想培养这些学生,就要与他们交朋友,慢慢地让他们认可你,让他感到你对他的关怀,出自於个人的关系,他也就不好意思走了,觉得走了就对不起老师。还有就是通过修行,当你往教室走的时候,真的把他们都观想成是自己的孩子,“愿三宝加被,愿这些孩子在三宝慈光的摄照下,能来听我讲课,我愿以给他们作老师的因缘,都和他们结成佛的缘。并愿他们和我一起皈依,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你去试验,每天先从你的心念上面改变,改变以后,你内在的气质变了,学生自然会亲近你。你从内心真正充满慈悲心,慢慢就会散发出世间人所说的魅力,自然就会吸引人。有一次榆次晋中的领导来,我也是这样与他们说话,其中一位说“我们感到如师父你跟我们说话时,在全心投入地给我们说,能感受到你的心恨不得给了我们一样。”实际确实是这样,其实我过年也是很忙,但还是把大家集在一起,觉得大家能来也很不容易,真是想把真心,慈心、解脱心全部送给大家。故要用一种心去对大家,慢慢就改变了。在普寿寺有这么多的学生,靠什么去摄受,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是,但是我觉得我有种力量,希望传递给学生。要真正地有慈悲心,真正地将全部的心血用上去,一定有改变的。教书就是修行,首先要有责任心,再把慈悲心用足,然后再有一些善巧的方法。善巧的前提要智慧,智慧的前提要慈悲,慈悲的前提要责任。如果没有责任的人就谈不到慈悲,你有慈悲就能爆发智慧,智慧要从爱心中爆发,有了智慧以后就有了方便。

  4、问:既然佛菩萨都是慈悲渡人的,为什么不让世人都看到因果?我们是否通过修行,将来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因果?为寺院作事和为世俗作事(指不计报酬),其福德和功德是一样的吗?

  答:我们倒着说,为寺院做事和为世俗人做慈善的事是不一样的,你与这个人结缘和与那个人结缘是不同的。如供养三宝,供香、供衣服、供房子得到的果报都不同,供衣服将有穿的,供吃的则将来有吃的,供灯有智慧,供花则人庄严,各有其因,相应的有其果。就象供省长与供县长不一样,各自力量的不同,所以供养的结果不同。就是受戒和不受戒去布施都不一样,受五戒发愿尽形寿不杀生等,这是缘一切众生身上发的愿,你这儿发愿不杀生,你就给了所有的众生无畏的布施。发愿不偷盗,就等於对所有的人都布施了。如果去济贫,拿钱布施十个人,也只是十个人得到了你的布施。而持戒的功德是一切的众生都得到了你持戒的利益。布施一百块钱,如果你受了五戒,则所有的人身上都有你这一百块钱的布施,如果没受戒,布施一个人,则只有这一个人得到这一百块钱,就象太阳与蜡烛的光是不同。在世界上,佛是我们的大医王,法让我们解脱,众僧是我们的福田,“礼僧一拜,福增无量”。所以供三宝和供一般的人是不一们的。但是佛也说,如果你要供养我,那你要对一切的众生要起怜悯心和慈悲心,佛告诉我们有八种福田:佛、法、僧、父、母、生病的人,贫穷的人都是我们的福田,我们要去帮助。

  另一问题,佛为什么不显神力?神力抵不过业力的,个人所造业的力量是谁也抵挡不过的,故佛虽然力量大,也无法给你显示,因为我们的业障太重。在我们每个人都有和佛相应的清净的体性,我们在我们清净的生命体上造作了张三、李四的因,相应的在生命的体上产生了生命的现象,这个现象都是自己造作的,一动心念就是一个种子,善的种子遇到善缘,就变成善果,恶的种子遇到恶缘就变成了恶果。越明理性的人越怕因果,越要好好地去做,越好好去做的人慢慢就越能明白佛法的真理,当你回归清净本性时,什么也没有了,但是要靠甚深的禅定才能回归自性。如果回归不了时,就用事相上的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每天勤转念,不要给它缘。以前的恶种子,不给它恶的缘。所以不是佛菩萨不给我们示现,而是我们所造的业必须要受,证得清净的本性以后,也要受果报,但就是没有了痛苦。佛为什么要头痛,就是要告诉众生因果不虚,但是就没有痛苦。一切现象的东西都是因缘和合的,我们现在就真有个我,有我就有苦。

  5、问:以前因为一件不公平的待遇产生怨恨持续了二十年至今内心仍不能平静,该怎么办?

  答:心安一切安,因为现在心不平,故不能安,就不能坦然自在。想想人家已经回馈给我们的很多了,你已经造成了别人对你的愧疚了,就应该生感恩的心,应该体量当时别人的难处。我也被人骗过,当她骗我时,我很怜悯她,就想她当时告诉你真相,怕你不接受,所以也是为了不伤害而编造谎言。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什么人都应该感恩,乃至於伤害我们的人都应该感恩他。有了感恩心就要把怨恨化解。我们念佛为什么要发大心,发大心是让我们包容,然后再化解,化解了就没有了痛苦。修行就是转心念,懂得道理了,就在事情上转心念。比如他欠我一百块钱,那我每个月都布施他一百块钱,以我布施的缘故,我就和他结了成佛的缘。

  6、花开见佛悟无生,这个无生是什么意思?

  答:有生就有灭,无生就无灭,当你觉悟了无生的道理就会知道这现象的东西都是因缘和合而有的,真正佛的清净性体上是无生的。悟到无生就不会造生灭的因,自然就不会受生灭的报。要懂得凡是有相的都是有生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有变化的是生灭法。不生灭的就是佛的境界。

  最后师父即兴开示:

  1、破我执很难,但先可学会忘我,要开拓我们慈悲的胸怀,为众生忘我的付出,当你真正忘我的付出时,最后得到的都是自己的。

  2、做回人要认认真真地做,每天要努力地来改变自己。

  3、要慈悲地对人,想着不要伤害她,不要有得失的心。

  4、刚来普寿寺,想到老法师委以建立十方尼众道场的重任。就以“惭愧、忏悔、敢当、敢为”八个字来鼓励自己。惭愧:自己无德无能,如何堪能此重任,但是老法师交给了此重担,我也不得不担起。忏悔:自己智慧力量不够,怕人事上处理得不对,从没想过别人对不起我,而是觉得自己对不起别人,不管别人怎样对我,都不计较。只要有众生做了对不起我的事,我都要代众生忏悔。敢当敢为:凡是为法的、为众生的事就义不容辞地去做。所以“畏难二字佛经无”翻开经典,哪个教我们畏难了?“无畏方为佛教徒”,想成就佛教的事业,一定要有无畏的精神,但是无畏前面一定是无私;“无尽众生无尽愿,一肩挑起莫踌躇”只要众生没有度尽,那我们一定要承担这个担子。

  对人就是“飘去的是云,留下的是天,天是那么湛蓝,流来的是水,流去的还是水,一切顺其自然,没有得就没有失去的痛苦,要求自己的只是奉献”为什么有痛苦,因为有得失的心,常常我们做事情要求有一种回报,当你没想得到什么的时候,你还会失去什么呢?

  5、有形的是有限的,无形的才是无限的。有形的就会用完。

\

  6、有时候挫折也是我们的老师,多点苦难,才多点反省,才多点惭愧。才能更好地让我们开发进步。

  7、佛法回归来是很实实在在的,因为你的恭敬心和信心而感得的加持,对善知识,你对她越恭敬是你自己得福。一分恭敬一分福,修行就从恭敬心中求,恭敬心中得福报,恭敬心中得智慧。印光大师说的“一切从恭敬中求”。

  8、佛可以引导你成佛,但一定要你自己努力才行。因为你的发心,所以三宝自然给你这种的加持。

  9、常常我们的冷哪、热啊、饥啊、饱啊都是我们的分别心。

  10、当你专注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忘记其它的。

  11、当你打破你的执著的时候,就又是另一番境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