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入行论讲记36[正知正念]
发布时间:2024-10-05 02:46:52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前面讲的是趋入善法之行,今天讲的是断除成为世间不信之行。就是断除让他人生起邪见,毁坏他人相续的一切行为。
丑三、断除成为世间不信之行:
牙木与唾涕,弃时应掩弊,
用水及净地,不应弃屎尿。
“牙木”是以前印度人净牙用的,相当于现在的牙刷。不能随便扔牙木、吐唾液。在公共场所,随便扔垃圾,吐唾液等,都是破坏他人相续的行为。作为修行人,尤其是作为大乘行者,要保护他人的相续,不能让他人起邪见。
公共场所和自己的家一样,你在家里会随便扔垃圾,随便吐唾液吗?不会,这是我的家,不能随便吐唾液,不能随便扔垃圾。公共场所也是一样,也不能随便扔垃圾、吐唾液。若是一点都不在乎,随便扔,随便吐,这叫自私。一个大乘修行人,要断掉的就是自私。在自己家里没有这样做,在公共场所就这样做,这种行为就是自私。这些公共场所都是我们要保护的,大家不能这样,尤其是在寺院里、大殿里,不能随便扔垃圾、吐唾液,这都是将来堕落三恶道的因。虽然藏地没有那么多讲究,卫生条件也没有那么好,但是以前我们在喇荣的时候,上师特别强调不能在大殿随便扔垃圾、吐唾液,这都是污染坛城,也叫破坏坛城、污染道场,都会变成堕落恶趣的因,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你保护坛城的清净、道场的清净,这本身就是一种功德。我们学佛就要积累功德、积累福德,你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染污道场,不要破坏坛城。这是佛菩萨在的地方,我们应该要保持干净,保持庄严。如果大家随便放衣物,随便扔垃圾,道场就不清净了,坛城也不庄严了,这就是不恭敬,就是造业。这说明没有以正知正念守持自己的内心,内心是散乱的、不恭敬的,这样对自己的今生来世都不好。现在有的人生下来的时候就有一些怪味,身体不庄严等,就是自己破坏公共场所、破坏道场的结果。如果你能保护坛城的庄严,保护公共场所的清净,将来长得也特别漂亮,生下来就有香味,就是这样修来的。这是要注意的,这本身就是修行。
为什么这些会成为世间不信之行为?你很随便地把垃圾扔在那里,或者吐了唾液后就走了,这是公共场所,很多路过的人都能看到,心里就会不舒服。你反省一下自己,你看到这些的时候觉得舒服吗?觉得愉快吗?别人也是一样的,看到这些后心里就不愉快、不舒服,所以你就是恼害众生、伤害众生了。
现在有的人有唾液的时候就自己吞下去,我们就觉得这个人太不干净了,其实这有什么不干净的?你体内都是脏的东西,把脏的东西放在脏的东西里,有什么不正常啊?自己好好思维一下周围环境里的这些树、草等多可爱、清净啊!你随便吐唾液等,把这些都染污了;若是吞下去了也没有什么,最多就是伤害自己呗,但其实也没什么伤害,又没有毒。但是若你吐出去了,别人看到了不舒服、不愉快,你就伤害了他人。
我们要讲究卫生。佛是特别讲卫生的。以前古代的印度也不是特别讲究卫生,但是释迦牟尼佛是特别讲卫生的,出家人有很多戒律,里面很多都和卫生有关,特别要讲卫生。现在有些人认为自己是学佛人、修行人,不用讲这些,吃的也不好,穿的也破破烂烂的,自己觉得自己是个瑜伽士、很有修行的人似的,到处瞎跑,今天跑这个寺院,明天跑那个寺院,自认为在做功德,自认为在修行。家不像个家,人不像个人,就像藏地一句谚语所说的“一个人看到,让一百个人伤心。”不应该这样修行。
佛说过,自己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佛当时在印度恒河边上跟五比丘一起苦修,后来佛发现,这样修行是绝对不行的,不能成就。然后,佛就离开了五比丘,在路上也得到了一些食物,享用了这些食物后,之前特别疲劳的身体也得以恢复,然后来到印度金刚座下安住,最后成道了。
佛第一转法轮时,主要眷属是五比丘。当时五比丘到佛跟前并不是来求法的,而是来辩论、比神通的。他们认为自己的修持方法是对的,而佛离开了他们以后受用了别人的供养,身体恢复了,他们认为这是不对的。所以,他们来跟佛陀辩论,还想与佛陀比神通,所以才有了现在所谓的“神变日”,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是神变日,佛陀当时通过各种神通降伏了各种外道,包括五比丘。
所以,我们不能堕入两边,生活既不能太奢侈,也不能太艰苦,要保持中道。我们应该吃好、穿好,让自己干净利索,把家里也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这也是一种表法。同时,对自己的修行、自己的内心也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堕入简陋和疲惫这个边,对自己的修行没有帮助,也会对成就造成障碍。
我们在修行时要保持中道。作为修行人,不能跟社会上的某些人一样生活得太奢侈;但是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尤其是在家修行人,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家庭,照顾好家人,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也是必须要做的,这叫了缘了债,最后才能了脱生死。这些对自己的修行有帮助,也是一种表法。你家里干净利索,自己也干净利索,别人看到了会生起欢喜心,甚至会对佛法生起信心。若是家不像个家,人不像个人,甚至到了家破人亡的地步,社会上的人看到了,谁还敢学佛啊?
我们作为修行人,尤其作为大乘佛子,要好好表法,要让更多的众生接触佛法,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我在前面也讲过,好好表法,就是让大家生起欢喜心,让大家生起信心。
即使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解手,也不能随便。草原上是没有厕所的,但是藏地的人也不会随便解手,肯定会找一些已经被破坏的地方,或是生长不好的杂草丛生之处解手。你们都是城市人,更应该讲卫生,更应该讲文明。
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要注意自己的威仪,让众生生欢喜心,不要让众生生烦恼、生邪见。
食时莫满口,出声与咧嘴,
坐时勿伸足,双手莫揉搓。
“食时莫满口,出声与咧嘴”:进餐时,口中的食物不能过满,不要发出“加加”等大的声音,嘴巴也不要张得过大。吃饭的时候,也要保持威仪。嘴里若装得满满的,别人看了不庄严;若只抓一点点放在嘴里,也不庄严;若吃饭的时候发出“加加”等大的声音,别人听起来就更不庄严了。这些都是要断除的行为。
“坐时勿伸足,双手莫揉搓”:安坐的时候,不能伸足,尤其是在大殿里,不能伸着脚坐;也不能搓双手,这样对上师三宝不恭敬,也不如法。
这里以吃饭、安坐为例,其实我们在行住坐卧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威仪,保持庄严,让他人生起欢喜心,同时保护他人的相续,不要让他人生起烦恼,生邪见。尤其是学佛人,到哪里都是代表佛,代表佛教的。若是你的行为不如法、不庄严,他人不会说你,而会说“学佛人怎么怎么样”“佛教怎么怎么样”……若是这样,他就诽谤了所有的学佛人,也诽谤了佛教,这个众生所造的业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们要尽量保护他人的相续,不要让他人生起这样的邪见。
这里强调的也是要让对方不生邪见,心里没有烦恼就可以。
车床幽隐处,莫会他人妇,
世间所不信,观询而舍弃。
“车床幽隐处,莫会他人妇”:“车”,以前指的是马车,现在指的是汽车等。在幽静、隐蔽的地方,不要与他者的女人坐在一起。尤其是作为出家人,切莫与任何女人坐在一处。在没有第三人在场的地方,两个异性不能坐在一个车上或者床上。
出家人有戒律,比如传法的时候,也必须要有第三人,不能单独与异性接触或者讲法,都是要保持距离的。若是在这样一个隐蔽的地方,近距离地与女人在一起,自己容易犯戒。即使自己有把握不犯根本戒,也会犯一些支分戒,所以没有必要这样。在家人也是,若与他者的女人坐在一起,也容易犯邪淫戒。
明明是属于他者的女人或者男人,你跟他在一起,这样下去不会有好的结果。若是出家人,更不能跟任何女人在一起,因为这样容易犯戒;即使不犯戒,别人看了也不庄严,不如法。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若是这样做,别人心里会有想法,会生起邪见。我们要保护他人的相续。
这些都是仁义道德,都是基本的要求。我们是学佛人,尤其是学大乘佛法的人,做人是修佛的基础。连人都没有做好,怎么能做菩萨呢?连人都没有做好,怎么能成佛呢?仁义道德是学佛修行的基础,刚才讲的都是基本的仁义道德。即使社会再乱,人的行为变得再怎么恶劣,我们都是学佛人、修行人,既要保护自己的相续,也要保护他人的相续,一定要保持清净,保持正道。
这里讲的主要是要保护他人的相续,避免他人生起邪见。若是自己不犯戒,他人也不会生起邪见,你把握适度,是可以的。
学处有很多,主要讲的是心,但行为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要保护他人的相续,不能伤害他人,甚至要利益他人,因此你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有些人就是爱挑剔,爱胡思乱想,若是这样,就让他自己挑吧、想吧;但是我们自己不能随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保护他人的相续,这是我们应该要做到的。大乘佛法里讲的是心,心清净则一切清净,心善则一切善,主要是心要清净,但若是行为不清净,也会伤害他人。若行为不清净,这个时候你的心也是不清净的,因为它没有以正知正见来守护。若是没有以正知正见守护的话,内心是散乱的,这样绝对不会是清净的,绝对不可能清净。所以,如果行为上有不如法的,肯定是你的内心也不够清净,不够坚定。若是内心彻底清净、坚定、不动摇,行为上也不会有这些差错或不如法之处。
“世间所不信,观询而舍弃”:学处有很多,在此处仅讲几个例子而已,没有详细讲。自己明白的,就去做;自己不明白的,就去问智者,然后尽心尽力、如理如法地做。
单指莫示意,心当怀恭敬,
平伸右手掌,示路亦如是。
比如有人问路,要到某个地方。这时候不应该用左手或单个手指来指示。应该恭敬,有礼貌。父母众生或有缘的众生来问路,你应该面带笑容,很有礼貌地告知。
给别人递东西也是如此,用左手递是不恭敬的,应该是用右手或者双手递。要断除对他人轻视或不恭敬的行为,那么如何断除呢?面带笑容,心里欢喜,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真心地这样做。
对方是宿世的父母,也是有缘的众生,你心里很欢喜,面带笑容,满怀恭敬之心,伸展右手指点道路。这种行为会令人生起信心。克珠杰和贾曹杰是宗喀巴大师的两大得意弟子。宗喀巴大师刚开始是学习萨迦派的,后来他自己创立了新的教派,就是现在的格鲁派,也称黄教。当时克珠杰和贾曹杰都是萨迦派的学者,是很有成就的人。他们到宗喀巴大师处是来辩论的,在尚未见到宗喀巴大师的时候,就对宗喀巴大师生起了无比的信心。因为他们见到了宗喀巴大师的侍者,他们问侍者“宗喀巴大师在哪里”的时候,侍者没有说话,而是到屋里点燃了一柱香,然后特别恭敬地进行礼敬。他们看到宗喀巴大师身边的人有这么大的恭敬心,便断定他是位大成就者。他们通过侍者的行为,生起了无比的信心,没有跟宗喀巴大师辩论,直接依止了宗喀巴大师,后来成为宗喀巴大师的左膀右臂。
侍者对宗喀巴大师有恭敬心,不敢用手来指宗喀巴大师所在处,而是点燃了一炷香,以香指处,这是何等的恭敬啊!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恭敬心。众生都是我们宿世的父母,若有人来向我们询问,我们也应该这样,很恭敬、有礼貌地指点。若只是在表面上做,没有多大意义;若是能发自内心地这样做,你才有真正的功德,而且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有些人对身边的人总是不服气,总觉得对方不如自己,自己是最聪明、最有能力的,这叫傲慢。如果一个人心里有傲慢,这个人就不会有任何功德,因为傲慢的铁球上不沾功德水。
作为凡夫,我们怎么会没有缺点和毛病呢?只有成佛的时候,才没有毛病、缺点。所以我们应该时刻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是真正的修行。这样的人才会有进步,才会有变化。我们无论是面对家人,还是面对其他任何人的时候,都应该看对方的优点和功德,看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心里应该想“我的毛病和缺点什么时候才能彻底断掉?”
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功德,我们要看他们的优点和功德,不能只看他们的缺点和毛病。现在有些家庭里,父母只看儿女的缺点和毛病,儿女也是只看父母的缺点和毛病,然后就互相指责和嗔怨。这样的家庭怎么能和睦呢?所以要互相恭敬。儿女要看父母的功德和优点,“若是没有父母,我怎么能生存呢?怎么能长大呢?”父母也要看儿女的优点和功德。每个人都有存在的意义,所以都有功德,都有优点。尤其是夫妻之间,更应该多看对方的优点和功德。夫妻就是冤家,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刚才在外边还很开心,一进家门,一看到对方,就开始生气,心里不愉快,愁眉苦脸的。你看到他的一举一动时,心里就不舒心,这就是“冤家”。尽管他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但是你就是听不进去,就是看他不顺眼,这就是“冤家”。有人还说:“我对别人挺好,但是对家人不行。”你对家人不行,才是真正的不行。你对别人好,那是装的,只是在外面装好人而已。你可以装一时,但是在家人面前要装一辈子,这个很难。你对别人好不叫好,这叫装;对家人不好,才是真正的不好。因此,我们应该多看看对方的优点和功德,对彼此都会有利益和帮助,这样家庭自然就能和睦。既然双方走到一起,成立了家庭,虽说这也是暂时的,但是佛法里讲,这叫缘。我们一定要好好了这个缘。
总之,我们在一切行为当中都应当有恭敬、有礼貌。
肩臂莫挥摆,示意以微动,
出声及弹指,否则易失仪。
仅仅为了区区小事而打手势,肩臂不能大幅度挥动,要稍稍摇动,轻轻出声,要么就弹指。如果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声喧哗,在那儿挥手,别人看都是不庄严的,没有威仪,所以这些行为都是要断掉的。
这里主要讲的是要保护他人的相续,不能破坏他人的相续。若是通过你的行为或言谈举止,让他人生气,进而生起邪见,这就是破坏他人相续。这是一个大乘行者必须要注意的。
在小乘里,尚且要求要断除害他及害他因。一个小乘修行人不能有伤害他人的行为,包括伤害他人的行为之因都要断掉。什么是伤害他人的行为呢?身业:杀生、偷盗、邪淫,都是伤害他人的行为;口业:妄语、恶语、绮语、离间语,也都是伤害他人的行为。杀生、偷盗都会伤害他人;邪淫也会伤害他人,破坏他人的家庭,破坏他人的感情;四种口业也对他人有伤害。这些都是彻底要断掉的。伤害他人行为的因是什么呢?就是贪心、害心、邪见。这都是小乘要求的,一个小乘修行人必须要做到这点。
我们现在都发了菩提心,都是大乘行者,我们不仅要断除伤害他人的行为以及伤害他人行为的因,还要有利益他人的行为以及利益他人的因。
什么是利益他人?
不但不杀生,还能爱护、保护众生的生命。我们放生或平时遇到一些小含生等动物,也要保护他们的生命,因为对每一个众生来说,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最珍贵的。对我们来说,自己的生命是很珍贵的;对这些动物来说,生命也同样是最珍贵的。所以,我们要保护众生的生命。佛法里说众生平等。为什么?因为生命是平等的,都值得保护。有些动物比我们强大,我们就怕它们;有些动物比我们弱小,我们就把它捉过来杀了。这公平吗?比如打蚊子,“啪”的一声,一条生命就没有了,这公平吗?蚊子咬你,只是为一顿饭;你打死它,失去的却是一条命。你不想做布施可以,你可以不要让它咬你,但是你不应该打死它。假如说今天你饿得不得了,那里有一碗米饭,你偷偷地把它吃光了。结果主人来了,他很强大,把你抓过来,“啪”地一下打死了。你心里一定会怨恨他的,因为这太不公平了,不就是一顿饭,一碗米饭嘛,至于要你的命吗?你肯定会怨恨他。蚊子也一样,它也是有思想的,它也会怨恨你的,将来会找你的。你这样残杀众生,它一般会变成饿鬼,然后来找你算账。所以要保护众生的生命,尽量不要故意杀害众生,否则就是造业,将来要遭受果报的。
不偷盗,做布施。自己尽量做布施,力所能及的去做就行了,不要有压力。“是不是要布施了?难啊。”不难,佛没有勉强你,你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就行了,这不难吧?多做布施,给自己积累福德。
不邪淫,还受持戒律。能出家受戒,这是最好的。如果不能出家也没事,你要受持好在家的戒——皈依戒、居士五戒等。
不打妄语,说谛实语;不绮语,念佛号,念咒语;不恶口骂人,说悦耳语,说好听的话;不离间语,甚至化解他人的怨恨。
前面是身的三种善业、口的四种善业,这些都是利益众生的行为。
什么是利益众生的因?主要是指心(意),没有贪心,有施舍心;没有害心,有饶益心;没有邪见,有正见。
断除伤害他人以及伤害他人的因,这是大乘、小乘共同要做的。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我们要断掉伤害他人的行为以及它的因,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有利益他人的行为和利益他人的因。所谓利益他人的因,就是指施舍心、饶益心、正知正见。
要保护他人的相续,尽量不要让他人生起邪见,这样自己不但能积累功德,还可以利益他人。平时我们讲一些功德利益,不管是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还是放生的功德利益,大家也许当时看不到、得不到什么似的,所以就有点不相信,但因果是不虚的,无论是消业,还是积福,慢慢地做,最后会彻底清净业障、达到圆满,不可能立即就会得到利益、功德,不可能立即就成就。什么是修行?就是这样慢慢地积累功德,慢慢地消除业障。犹如一面落满灰尘的明镜,如果慢慢擦,就会越擦越亮,最后就会彻底擦掉,彻底明亮了。
有些人想得太简单了,一听说能消业,就认为病应该立即就能好,如果看不到什么效果,就会失去信心。这是不符合因果规律的。比如农民种庄家,春天时播种,秋天才可以收。哪有早上播种,下午就收获的?哪有今天播种,明天就收获的?因果有现世现报,有来世再报,也有很多生生世世以后才报的。
善恶因果是不虚的,如果你造恶业了,就要遭受恶果。但是我们现在真的很幸运啊!我们有忏悔的方法,我们都懂得怎样去忏悔。我们烦恼重、习气重,经常造恶业、犯戒、犯错误,但我们通过忏悔可以忏掉。若是不忏悔,业障没有清净,将来一定要遭受痛苦的,这个果报是不会浪费的。现在社会上很多不信佛、不学佛的人,他们造了业,将来一定要感受果报的,一定要堕落的,即使得到了人身,也要遭受痛苦。但是我们遇到了佛法,有了忏悔的方法,我们通过佛法里的这些方法,可以消除、清净这些业障,将来就不用遭受痛苦了。那么因果会不会浪费?不会的。比如一粒青稞种子,若是不去破坏它,它一定能长出果实;若是破坏它了,它就不能长果实了。它是有产生果报的能力的,你现在把这个能力破坏了,它就不结果了。同样,恶业的力量通过善业破坏了,它就不结恶果了。
我们行持善法,这个功德利益也是不虚的,但这也要靠积累,还要具足一些因缘,这时候它才会显现这样的果报。大家若一下子看不到结果,也许就会想:“我造业了,但是什么事也没有啊!”不能觉得没有事,不能觉得安然无恙。“我做善事了,我做功德了,但是什么也没得到啊!”不能这样失去信心。这些善恶业都不会浪费的。所以,无论是消业,还是积累善根、福德,大家都要坚持。有一天业障彻底消除了,善根和福德圆满了,那个时候就见性成佛了,圆满了,请大家相信吧。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