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全文网

达真堪布:《亲友书》讲解(十五)

发布时间:2024-09-27 02:47:47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达真堪布:《亲友书》讲解(十五)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亲友书》,现在主要讲智慧。

智慧分很多种,有世间的智慧,也有出世间的智慧。但世间的智慧不是真正的智慧,出世间的智慧,即无我、空性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

但是,若要在一个人的相续中产生真正的智慧,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通过逻辑推理,了知无我和空性的真理;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消业、积福,让自己的相续成熟,让这些智慧在相续中自然产生。这两种方法都是一样的,要在相续中真正产生出世间的智慧,就要登地。

佛法里讲五道,五道有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和无学道。资粮道和加行道属于世间,是凡夫地;从见道开始属于出世间,是圣道。无修道是最重要的境界,也可以说是佛果。从一地到十地都是修道,但是一地有一部分属于见道,就是第一次现量见到了诸法的实相——无我和空性的真理,这一刹那为见道。后面都属于修道,可以说一地到十地是修道。见道是一地时的第一个刹那,第一个刹那不是那种相续和刹那之间的刹那,而是一个现量见,现量见诸法究竟实相的事情结束的整个过程为一刹那,这一刹那为见道。

资粮道和加行道还没有真正现量见到诸法的究竟实相——无我和空性的真理,没有亲身体会,只是通过比量对无我和空性的了知,是相似的定解。以前讲《定解宝灯论》时讲过,这不是真实的定解。

在这里主要讲智慧的基础,也可以说一个前提条件。前提条件分间接之因和直接之因,这是直接之因,主要指加行道。资粮道和见道有一定的距离,中间有加行道。其实我们是先进入资粮道,资粮道有小、中、大的区分,在这个过程中,补特伽罗的相续中产生的功德也有所不同。资粮道结束之后进入加行道,加行道分四个层次:暖位、忍位、顶位、胜法位。这四个层次也可以说是四种不同的境界。

在此处主要讲加行道,加行道是基础,尤其是见道直接的因。刚才讲,智慧有世间和出世间的智慧,世间的智慧不是真正的智慧,世间的定解不是真实的定解,而是相似的定解。真正的智慧是从见道开始,然后是修道,最后是无修道(无学道)。其实无修道(无学道)是我们最终的境界,即佛果,它不是真正的道。

从见道开始才有真正的智慧,见道是现量见到诸法的究竟实相,这时在相续中产生证悟空性和无我的智慧,才是自己真正的体会,就好比你真正尝到了糖的味道。在此之前,你虽然知道糖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也知道糖的味道是甜的,但是没有吃过。同理,我们只是在理论上明白而已,没有亲身体会。当见道的时候,好比自己真正尝到了糖的味道,知道了这个味道是怎么回事,自己有了亲身体会,这是从见道开始才有的。

凡夫地有两个道位——资粮道和加行道,加行道是最捷径的,也可以说是直接的因。资粮道是间接的因,这里主要讲加行道的一些境界和功德,共有五个。

信心精进与正念,等持智慧胜法位,

当勤于此称力根,乃为顶位之本体。

五根和五力:信心、精进、正念、等持、智慧,这五种功德可以称为根,又可以称为力,这就是五根五力。

第一,信心。信心是很重要的,佛法里特别强调信心。《华严经》中讲:“信为道源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根。”信心是道源,是我们所修的一切道之根源,若要在相续中产生道和智慧,首先靠信心。

“功德母”比喻信心是一切功德的母亲。我们都是母亲生的,同样,一切功德都是从信心中产生的,所以特别强调信心。还有《大智度论》中讲:“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渡。”若想真正踏入佛法之门,要靠信心;若要真正通达佛法,要靠智慧,信心和智慧非常重要。因此特别强调信心,信心是一切道之根源,一切功德之母亲,有信心才能踏入佛法之门。

我们经常讲:信心有多大,功德有多大;信心有多大,加持有多大。有没有加持看信心,没有信心就没有加持。大家都求能量,求加持,这个能量和加持就是信心。如果有信心,这本身就是一种能量;如果有信心,这本身就是一种加持。没有信心就没有功德,没有信心就没有能量。若想在相续中产生真正的功德,先要有信心。如同没有母亲就没有孩子,没有信心也不可能产生功德。

有些人把佛法当作学问来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许会生起信心,如果生起了信心,也许就能产生功德;如果没有生起信心,即使说的再好,相续中也不可能产生任何功德。

佛法里讲的信心和其他宗教里讲的信心不一样,其他宗教里讲的信心是让人平白无故地相信一个东西,比如主物、耶稣等等,说他是万能的神。谁能证明他是万能的神啊?但他只能这样要求,你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至于他怎么是万能的,却没有任何理由,也不可能有理由,因为他拿不出理由,只能平白无故地相信有神的存在,

他们认为神是万能的。你让神高兴,神就能让你快乐;你得罪神,神就会惩罚你。佛法与神不一样,佛法告诉我们,我们自己的心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你感受的快乐或痛苦,都是自己给自己创造的。我们很多的思想和观念都是错误的、颠倒的。佛来到世间是为了什么?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是诸法的究竟实相,让我们明白真相、真理,同时打开我们的智慧,

我们自己的心才是万能的,想改变命运,要靠自己,不是靠佛,也不是靠神,这是佛教与外道最根本的区别。佛法里讲信心从明理中产生,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诸法的究竟实相。明理之后才深知佛讲的因果轮回、无我空性是诸法的究竟实相。

我们讲轮回过患和因果不虚的时候,通过传统的逻辑,也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来证明,前世来世是存在的,善恶因果是不虚的。

以前只有简单的科学,没有现代科学,只能通过逻辑推理,了知前世来世的存在,了知善恶因果的不虚。后来科学发达了,通过催眠、安乐死等科学方法,证明前世来世存在,证明善恶因果不虚。如果你是一个智者,是一个相信理证的人,就能被说服。

证明无我空性的智慧也是一样。我们有很多逻辑,通过这些逻辑推理,可以证明无我、空性。现在通过科学也可以证明无我、空性的真理。很多人也讲无我和空性的真理,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讲的就是缘起性空,诸如此类的很多理论都能证明无我、空性,这都是诸法的究竟实相。

我们可以审视一下世人对前世来世的态度与观点。有的人不相信有前世来世,有的人根本没有思维过这些,有的人虽然思维过,但没有真正弄清楚,还持有邪见——认为前世不存在,来世不存在,人死如灯灭……

我们都有对“我”的执着,都认为有“我”,不知道“我”是四大假合,不知道是五蕴综合体,只把它当作是实有的、存在的。其实“我”是四大假合,地水风火哪个是我?我所执著的“我”,是一个五蕴的综合体。色受想行识哪个是我?“我”是不存在的,只是种假相,只是我们自己的一种分别而已。

还有空性。我们把一切法都当作是实有的,这些法根本不是实有。比如,在我们的概念中有好人和坏人,实际在外境上没有,只是我们的概念而已。我们两个人的对境是一个人,你觉得他好,我觉得他不好,他既是好人又是坏人,这是不可能的。对我来说他是好人,对你来说他是坏人,这是相对的,不是实有的。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再比如说你的唾液,你觉得干净,含在嘴里并咽了下去,但是我觉得脏啊!所以,干净和不干净,脏和不脏都是一种概念,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这也是空性的意思;一间房屋,昨天你把它当作家,今天卖给我了,我把它当作家,到底是你的家还是我的家?我付钱了是我的家,你付钱了是你的家,这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如果是绝对的,那就永远是我的家,因为外境上有我的家。今天的亲人也许明天就变成了仇人,今天的仇人也许明天就变成了亲人,亲人不是永恒的,仇人也不是永恒的,不要太执着了。

佛给我们讲真相真理,让我们明白真相真理,在相续中产生智慧,就会明白很多烦恼都是自找的。我们为什么自寻烦恼,自找痛苦?因为没有智慧,不明白真相真理。佛让我们明白真相、明白真理,有智慧了就不颠倒了,很多烦恼痛苦自然就消失了,这叫解脱。虽然我们都不愿意烦恼,不愿意痛苦,但因为没有智慧,所想和所行背道而驰,想要的是快乐,做的却是痛苦的因,给自己带来的都是痛苦。

以前讲过,不懂事的孩子玩耍的时候,觉得好玩,会把石头扔到头上去,结果掉下来砸到了头,就会哭泣。其实,我们都是这样,想快乐,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却是痛苦、烦恼,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智慧,不明真相、真理。当我们明白了真相真理就会产生信心,佛法里讲的信心是从明理和智慧中产生的。

佛没有说让你没有理由地相信,佛也不会这样说。可以这样理解:真正的信心是,相信我们都可以解脱成佛,都有佛性,都有解脱的种子。

第一个步骤是明白解脱、成佛是这样的状态,会得到这样的功德利益,对此产生欢喜之心,解脱成佛的功德利益好啊……

现在因为我们不了解,所以没有希求解脱,没有想成佛的心。

解脱的定义有很多,简单讲就是再也不烦恼,再也不痛苦了。这种状态谁不求,谁不想啊!佛讲的,在极乐世界里不知道什么叫烦恼,什么叫痛苦;永远没有烦恼,没有痛苦,连烦恼、痛苦的名字都听不到。“没有烦恼,没有痛苦也不好吧,一会儿烦恼一会儿痛苦多好啊!”快乐和痛苦之间的快乐是这样体现的,不以痛苦就不能体现快乐,而我们讲的是超越的快乐,是极乐。我们现在只能这样形容,只能这样表达,没有别的办法。

相对的快乐本身就是一种痛苦,因为它不离无常,是迁变的都是苦,叫变苦,还有苦苦、行苦等。再也不烦恼、不痛苦,就是解脱的状态。很多人没有明白,一说解脱,就认为是宗教的一种说法或观念。

什么是成佛?成佛是在不烦恼、不痛苦的基础上,功德和福德达到最究竟圆满境地。此处讲的功德主要指无量智慧,福德主要指善巧方便,功德圆满和福德圆满的状态叫成佛。谁不愿意,谁不喜欢,谁不希求啊?是不是成佛就成神了?不是,你的功德圆满,福德圆满了,就成佛了。当你了解了这些之后,自然就会生欢喜心。

第二个步骤是心里有欲望:“我也要解脱,我也要成佛,我也要达到那种境界。”

第三个步骤是知道自性即是佛性。都有佛性,都有如来藏,都可以成佛。什么叫佛性,什么叫如来藏?功德和福德是学来的,修来的,众生都有这个本能,这就是。虽然今天没有功德,但你可以学,到明年就有功德了;虽然今年没有福德,但你可以修,到明年就有福德了,因为这些都是本具的。如果说功德、福德是本具的,有些人就蒙了;如果说功德、福德是学来的,修来的,都能接受。其实,每个众生都有这个本能,这叫佛性。

“我有佛性,我可以成佛,可以解脱……”这叫自信。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觉得自己很自信,其实那不叫自信,而叫自傲。真正的自信是明白自己有佛性,可以成佛,我们的相续中已经种下了解脱的种子,若是努力修行,总有一天会发芽结果,对此能深信不疑,这就是真正的信心。相续中有真正的信心,这是第三个步骤。

为什么说信心是一切加持的来源,一切功德之母?因为若是深信不疑,肯定会精进,肯定会追求,这样,在你的相续中自然就会产生功德。我们学佛不能糊里糊涂,佛讲的这些道理一定要了解,一定要明白,每一字、每一句都要刨根问底,要弄清楚,搞明白,这样相续中才会产生真正的信心。

有些人学佛好多年了,相续中并没有产生真正的信心,虽然看了、听了很多课,也许当时内心很激动,也流过泪,但都没有用,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知半解,没有深入。我们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讲真理,所以今天要讲信心。什么叫信心,为什么说信心是功德之母,是一切道之根源?把这些都要弄明白,不能只是鹦鹉学舌。我们都犯这样的毛病,所以相续中不会有真正的信心。

其实很多人都听了很多课,看过很多书,也能讲出一些道理来,但是却没有真正明白,没有真正生起信心,到现在还处于一种迷信的状态中,这点特别不好,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

为什么首先讲暇满难得?因为暇满的人身非常难得,尤其这样的机会不是总有。所以要懂得珍惜,怎样珍惜呢?要深入了解,真正明白佛法里讲的这些真理和信心。

刚才讲了三种信心,也可以说有三个步骤——欢喜信心、欲乐信心、胜解信心。要明白这三种信心说的到底是什么,在自己的相续中有没有具备这三种信心?

对照很重要,把佛法当作镜子照自己,不照别人。有些人明白了一点佛理就很自傲;剃了头,穿上袈裟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佛法大海,信为能入。”若是相续中没有生起信心,即使剃了头,穿上了袈裟,已经出家好多年了,但你还是没有踏入佛法之门。这样,你还在门外,你不是外道,也不是内道,那到底是哪一道?所以,信心很重要。

第二,精进。只有信心也不行,还要有精进。精进有三种:擐甲精进、加行精进、不满精进。

擐甲精进。是心里有决心:我要成佛,我要解脱,在我的相续中必须要产生这些无漏的功德,获得这些利益。就像上战场要先穿上盔甲,这是自我保护。心里必须要有这种决心和准备,否则会退失道心。

加行精进。很多人虽然入门了,但是因为不了解,没有心理准备,没有下决心,所以退失了道心。只心里做准备,下决心不行,还要有行为,这就是加行精进。即不畏艰难困苦、严寒酷暑,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解脱成佛的果位。我们现在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是持之以恒。学佛修行的过程中,肯定要经历很多的坎坷和磨难,但依然不懈地追求,这就是加行精进。

不满精进。有些人稍微在相续中产生一点道心,就满足了:我已经很好了,很不错了。不能这样,一直到解脱、成佛都不能满足,还要在六道里饶益有情,这是不满精进。

第三,正念。正念是忆念善念和正念,相续中产生一点善心和正见是很难的。我们的相续就像垃圾库,像公共厕所,凡夫的相续中,哪怕生起微小的善心与正见也很难得。想在垃圾室里捡到如意宝是很难的,想在公共厕所里闻到妙香是很不容易的,几乎没有可能。

我们天天念发心仪轨,有一句是“废聚获至宝”。“废聚”指垃圾室;“获至宝”指得到如意宝。我们不能忘失善念、正念,要时时忆念。我们真的很幸运,今生今世能遇到佛法,甚至在相续中能生起一些善念和正念;但是我们也真的很不幸,因为不知道护持善念与正念。护持指的是不忘失,时时忆念。这样善念和正念在相续中慢慢就可以稳固,然后会变成真正的功德。之前生起的微小的善念与正念,不算什么功德,在相续中根深蒂固了,才会变成功德,才会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正念很重要,并且要时时忆念。

我们真的不懂珍惜,根本不把偶尔生起的些许正念、善念当成如意宝,根本不在乎!如果能像在乎儿女,在乎钱财一样的在乎它,就不得了了。我们不可能有忘失儿女的时候,不可能有忘失钱财的时候。如果你有一百万的存款,时时都会想着,怎样用这一百万去经营……会想很多。一说要回向善根、福德,都特别大方:我的善根给你,我的福德给你……你有一百万存款,能给他人吗?在你眼里,善根福德和一百万存款相比差远了,其实一念的善根和福德比一百万存款珍贵得多,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但我们不知道它的珍贵,不知道什么叫如意宝。

比如你在外面捡了很多石头,其实这些都是珍贵的玉石,但是你认不出来,认为是普通的石头。当有人拿苹果跟你换,你会欣然同意,因为苹果能吃,石头不能吃。我们现在就是这种状态,拿善根和功德换人情:我的善根、福德回向给你。回向的意思是给,是将自己的善根、福德给他人。这时候非常大方,因为没有明白善根、福德的珍贵。

为什么说回向的功德大?因为对一个智者来说,善根和福德是最珍贵的,是用生命换来的,甚至比生命还珍贵。对一个智者来说,若是把财富、生命给他人可以,把善根和福德给他人有点难。善根和福德是最后要断的一种执着,此时离成佛就不远了。

我们讲以毒攻毒,首先要执着善根和福德,然后去对治恶,最后要放下对善根和福德的执着,这时候离成佛就不远了。但是现在我们颠倒了,别人要生命不行,要财富也不行,要善根和福德可以:我的善根、福德可以给你。

要懂得善根和福德的珍贵,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以积累善根、积累福德,这里是如意宝洲。如果自己不错过,时时可以提起善念、正念,这里到处都是如意宝,都是助缘,都是资粮。

我们这里已经是如意宝洲了,为什么不多捡一些呢?这说明我们还没有真正明白,还没有真正产生信心。这种人到哪里都一样,即使今天我亲自把你送到极乐世界也不行。这里是清净的道场,不是幼儿园,也不是养老院,不是造业的场所。

大家要调整心态,要多积累善根、福德,多提起善念、正念,这样你到这里来才有意义,才不会空手而归。大家要弄清楚,我以前也讲过,这里不是养老送终的地方,不是谈情说爱的地方,也不是做生意的地方,这里是道场,大家首先要清楚这点。所以,时时忆念善根,提起正念很重要。

看看自己的相续中有没有生起点善念?有没有生起点正念?如果生起了,要时时刻刻很谨慎地去保护它,让它发芽结果,让它在自己的相续中根深蒂固。这样,我们才能解脱、成佛,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第四,等持。等持的意思是禅定,心不散乱。心散乱指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一会儿跑到这儿,一会儿跑那儿……仔细观察我们的心就会发现,它一直处于散乱中,一直是漂泊的,一刹那也没有停止过。有时候做梦,先前的梦一下子就变了,又开始做另一种梦了。我们心理的变化就更快了,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观察过。

禅定是将心放在一个设定的所依中不动摇——心里一直装着这个所依,就是禅定。禅定有世间的,也有出世间的。比如说:有正见,有见地,明白无我和空性的真理,之后把心放在这样的正念、觉悟(觉性)中,可以说这是出世间的禅。若是把心放在某些事物中,可以说这是世间的禅,这里主要是讲禅定。

心专注于一境且不散乱,就是禅定。心专注于任何一个所依中,放在哪里都可以,然后不动。比如灯火远离了风,就不会动摇,这就是禅定。如果是止观双修,就是出世间的禅定。有些是自己设定的所依,比如心专注于香炉等不动摇,是禅定;心放在转经轮上不动摇,也是禅定。

心定了,很多功德自然就会产生;心定了,内心的烦恼自然就会消失。但若不是止观双修,没有智慧的摄持,这些烦恼、杂念只是暂时消失,过后还会生起来。智慧才能真正对治烦恼。禅定只能暂时对治烦恼,而且对治的是一些粗大的烦恼,不能除根烦恼。比如说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禅是最高的,但是也不能除根烦恼,也不会脱离轮回。想除掉轮回之根,要靠证悟无我、空性等智慧。这样的智慧才能对治烦恼,减少烦恼,最后令烦恼彻底消失。智慧在相续中越稳定,越牢固的时候,烦恼才会自然根除。若是没有智慧,只靠禅定的力量只能让这些烦恼暂时平息,但无法除根,最后还会生起来。

第五,智慧。智慧有出世间和世间的。出世间的智慧是无我和空性的智慧,这都是很重要的。刚才讲的“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渡。”主要强调的是智慧。寂天菩萨在《入行论》里讲,一切的布施、戒律、安忍、精进、禅定都是为了产生智慧。在这里讲的“智为能渡”,意思是没有智慧就得不到佛法。

有些人认为自己亲近佛法了,也明白了一些道理,就得到佛法了,其实如果没有智慧就得不到真正的佛法。真正得到佛法了,烦恼就会遭受损害,因为智慧和烦恼是相克的。如果有智慧肯定会有变化,烦恼变弱了或变少了;如果没有智慧,就没有办法对治烦恼,所以智慧很重要的。

智慧有闻慧、思慧和修慧。有些人很满足:我现在都明白了,看书、听课都很明白。也许是听明白,也看明白了,但这只是闻慧。思慧就不一样了,通过观察、思维,最后产生的智慧叫思慧。也许你有闻慧,还有思慧,但是没有修慧。很多人认为自己都明白了,平时也很好,但一遇到对境的时候一点对治力也没有。

如果没有修慧,遇到强大的烦恼或对境的时候,就无法对治,因为力量不够。就像打仗一样,拿着洋枪能上战场吗?不能。用大炮能打败敌人吗?不能。现在最先进的武器是原子弹、氢弹。闻慧就像洋枪,打猎可以,但是真正要到战场上消灭敌人,一点用处都没有。经过观察产生的智慧叫思慧,思慧就像大炮,以前很先进,现在落后了。遇到一些强大的对镜时,思慧的力量还是不够强大。那怎么办?运用修慧。修慧好比导弹、原子弹、氢弹等武器,要消灭敌人非常容易。要明白:因为自己的智慧不够,所以面对对境的时候没有力量。

为什么讲闻慧、思慧、修慧呢?因为智慧和智慧不同,明白和明白不一样。我们经常讲不满精进,就是提醒大家不要满足。有的人容易满足,认为自己明白了,都懂了,都行了。但遇到对境的时候什么也不是。智慧有很多,今天只讲了一部分,详细讲还有很多。

这个偈颂共讲了五点:信心、精进、正念、等持、智慧。这五种功德在加行道里,尤其在暖位和顶位的时候叫五根,即一切功德之根——一切功德都是从这里产生的。

修道暖位的时候,相续中的善根再也不会断根;修到顶位的时候,道心再也不会退转。

信心、精进、正念、等持、智慧五个法,在忍位和胜法位的时候,叫五力。为什么叫五力?因为它们的力量极其强大,不会被违品过患摧毁。到忍位的时候永远不会再堕落恶趣。到胜法位的时候,功德最圆满的时候,境界是最高的。胜法位结束了,就开始进入见道了,见道以上是圣者位,不是凡夫位。

这里面主要讲五根、五力,是加行道里主要的功德和境界。加行道结束之后是见道,然后是修道,最后是无修道——成佛了。刚才讲了,到了见道,相续中才会产生真正的智慧,之前都是相似的智慧,不是真正的智慧。所以这里讲的是基础,是前提条件。加行道结束就会产生真正的智慧,也可以说是见道的直接因。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