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全文网

超然法师:《楞严经》轻松学 卷五(之五)

发布时间:2024-09-17 02:49:24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超然法师:《楞严经》轻松学 卷五(之五)

《楞严经》轻松学 卷五(之五)

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

“接着,跋陀婆罗与其同伴十六位菩萨,一同从座位上起身,五体投地礼拜佛陀,恭敬地对佛说:我们最先是在威音王佛的像法当中,因听闻佛法而出家。”

【跋陀婆罗】译为“贤护”、“善守”等,乃王舍城居家菩萨之上首。据《大宝积经》一百零九卷记载,此贤护长者系一富商之子,然其所受诸乐与果报,为帝释天王所不及。据相关经典,跋陀婆罗位居等觉,此生以在家菩萨身份护持释迦如来,并未剃度出家。

【开士】自己能够开悟,也能够开悟众生之人,乃菩萨之别名。

【威音王佛】相传乃是最早示现成佛之佛陀。据《法华经》:“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来……”,而且,前后共有二万亿佛同名威音王如来,次第出世。

其中,第一位威音王如来灭度以后,在其像法当中,跋陀婆罗出家为比丘,与常不轻菩萨同时代,而且跋陀婆罗极为轻贱常不轻菩萨,因此造下了地狱罪业。幸好后来忏悔,于是在地狱罪报受完以后,得以值遇常不轻菩萨之教化,进修大乘。

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乃至今时。

“有一次,到了浴僧之时,我按惯例进入了浴室。身体一接触水,就发生了种种触受,我便观察这‘水之触受’的来历,忽然觉悟到,此‘水之触受’既不因洗去尘垢而有,因为尘垢本属于无情;也不因洗净身体而有,因为身体由四大组成,四大本是无知之物;在尘垢和身体中间呢,也找不到一个‘水之触受’。于是,我便悟得了根、尘、识三者本无所有,皆属于空。”

“我宿世是因观察水,即观察‘触尘’而开悟的,这个习性一直都不曾忘失,乃至于直到今生也是如此。”

【浴僧】在佛陀制定的戒律当中,有“七众弟子净浴律仪”,因古时生活条件所限,佛制比丘半月沐浴一次,名为“浴僧”。

【水因】“水之触受”的来历与因由。

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跋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

“后来的某一生,我遇到了佛陀出世,便随佛出家,在佛陀的教导下,仍旧修习观察‘水之触受’的法门,并因此而得证无学圣果。那位佛陀,便给我赐名跋陀婆罗。”

“我因为观察‘水之触受’的来历,觉悟了身根、触尘与触受三者本空,得以显明如来藏妙触本性,成就法身,住于佛子之位。”

跋陀婆罗菩萨的修证历程,最早一生是在威音王如来灭度以后的像法时期出家为僧,因“浴僧”时触水而发起观照,其情形是,大约半个月没洗澡了,一旦入浴,那种清爽舒适可想而知。于是,跋陀婆罗便观察这个“水的清爽舒适”到底从何而来。

——这就是俗话说的“在生活当中修行”,舒适的时候不是去贪图感受,而是能够随时发起内省的观照,随时能够反观。不舒适的时候呢?也是一样,痛苦来了,也要能够反照内省才可以。就好像后文的毕陵伽婆蹉尊者一样,被毒刺伤了脚,全身疼痛,尊者通过反照内省,深入三昧而成就阿罗汉果,可谓是因祸得福啊。

像这样的“在生活当中修行”,忙碌于生计的人是做不到的,他们在洗澡的时候,还在拼命地盘算着这个事、那个事,明天如何、后天如何,张三欠我若干钞票、我欠李四一个人情,等等,等等。

广钦老和尚早就说了,他们“整天头呆呆”,咋修行呢?修行需要是“闲人”,能够超脱杂事牵挂之人,头脑清醒之人,才好随时反观内省,才有可能用功。至于出家与在家,倒在其次。

由于观照得力,跋陀婆罗忽然开悟了空性,因为,找来找去,明白了,这个“水的清爽舒适”终究了不可得;同时,也就明白了根、尘、识三者了不可得,本自空寂,因此而开悟了空性之妙理。

在这一生当中,跋陀婆罗并未得证无漏圣果。相反,据《法华经》所说,他和许多人一同轻慢、诋毁甚至打骂常不轻菩萨,嫌弃他逢人便礼拜赞叹,为人授记皆当作佛之奇特行为。跋陀婆罗因此恶业而堕入了地狱,从地狱出来之后,再次遇到常不轻菩萨,在菩萨的教化下发菩提心,重新踏上修行之路。

又过了许久,终于在某一世当中,遇到了佛陀出世,并再次出家,仍旧因观察“触尘”而得证大乘无漏圣果,成为尊贵的佛子,得佛陀赐予“跋陀婆罗”之名。

有人问:开悟了空性,难道还会造下地狱罪业吗?

答:那要看“悟”到什么程度了。证果之前的开悟,属于“解悟”,相对较浅,并不足以了生脱死,大约还是凡夫。此时,在宿世习气的推动下,仍有可能造下极重罪业。

问:那要悟到啥程度,才不会堕落了呢?

答:在声闻乘,至少要到初果须陀洹,透彻地开悟了空性,七死七生必证阿罗汉果,超出生死轮回。在菩萨乘,至少要到初住位,开悟法身,名为佛子,得到菩萨“三不退”当中的“位不退”,能够生生世世行菩萨道,不会再造下极重罪业,不会堕入地狱。

除非,有些大菩萨,为了救度地狱众生,借助于业力而方便前往,人家生死已然自如,则不在此列了。

修行不仅仅是一生的事,而往往是无量劫的事,跋陀婆罗即是明证。因此,大家学佛要发长远心,发无量无边之心,将来才能够成就无量无边之妙果。无量寿、无量光、无量神通妙用、无量智慧,等等,都尽在其中。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佛陀您询问哪个法门最圆通,据我的修证过程,以观察‘触尘’为何会引起触受,其因由何在,得‘触尘圆通’为上。”

此乃“十八界圆通”当中“六尘圆通”之第五“触尘圆通”。

接下来,第六位由迦叶尊者等自述圆通: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接着,大迦叶尊者与紫金光比丘尼等人,一同从座位上起身,五体投地礼拜佛陀,恭敬地对佛说:”

【摩诃迦叶】大迦叶尊者。“摩诃”即大,“迦叶”译为饮光,生来就带有紫金色光明。尊者乃世尊十大弟子当中的“头陀第一”,也是传佛心印的第一代祖师。

【紫金光比丘尼】乃大迦叶出家前的妻子,二人都出身于富贵家庭,因同有紫金色光明而成家。但夫妻俩并不贪图人世享受,反而都向往山林清修。

一天,大迦叶看到农夫犁地,当土被掀起来的时候,鸟儿们便纷纷飞来啄吃土里的虫子。他因此而觉悟无常,毅然辞别妻子,前往山林苦修。离别前,两人约定,当找到了明师,或者修行成就以后,他一定要回来度她。

多年后,迦叶的妻子实在等不及了,自己也到山林苦修去了。当大迦叶见到世尊,证得阿罗汉果以后,他一直在等待机会去度化自己的妻子。直到佛陀允许大爱道比丘尼出家,僧团当中有了女众以后,迦叶尊者便去找到了正在修习裸形外道法的妻子,领着她来见佛出家,同样证得阿罗汉果,人称紫金光比丘尼。

大迦叶尊者首先阐述自己与紫金光比丘尼等人,宿世学佛、培植善根的因缘:

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修学。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然灯续明,以紫光金涂佛形像。

“我在以往多劫之前,此世界曾有佛出世,名为日月灯佛。我有幸得以亲近,随佛闻法修学。日月灯佛灭度以后,我便和大家一起建塔供养佛陀舍利,点燃长明灯,并以紫金涂装佛像。”

【舍利】俗称“舍利子”,汉译“灵骨”,亦名“坚固子”,乃佛菩萨及大修行人之色身所化现,类似于结晶体,通常颗粒不大,如绿豆、小米大小者居多。

其中,佛陀的舍利子多为白色,坚固而不可破坏。菩萨的舍利子则有多种颜色,俗称“五色舍利”,不一定十分坚固。有些密法成就者的舍利子,会呈现出水晶一般的晶莹剔透,据说是由气脉成就所致。

自尔以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

“自从那时以来,在生生世世当中,我的身体常常圆满呈现出紫金色光明。这位紫金光比丘尼等人,就是我的宿世眷属,当时大家一同发心供养舍利,并为佛像涂金。”

据众多经典所开示,众生修行之前,成就圣果之前,需要在多生多劫当中勤修供养,培植善根和信心。为什么?因为,佛法是难信之法。若非极为深厚之因缘,纵然遇到,也是难解难入。

有人问:为何说佛法是难信之法?

答:佛法之真义,看不见,摸不着,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等等,岂不难信?依佛陀所开示,一切见闻觉知,一切六尘境界,等等,都毫无真实性可言。就算您学佛多年了,对此,您真地能够相信吗?

假如有人真地相信,他绝不肯继续滞留在尘缘杂事当中,而必定会去专心修行,以争取尽早超出这虚假的生死轮回,争取早日勘破这一切虚妄境界,早日脱苦。

大迦叶尊者就是如此,尊者在以往多劫当中培植善根,最终发起了极为猛利的出世之心,生生世世当中,常常出家为僧,常行头陀行,精进远离一切虚妄六尘,深观一切法空,而成就阿罗汉果。

阐明宿世因缘以后,大迦叶尊者来回应世尊关于圆通修法的询问:

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修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

“我观察到人世间的六尘境界,都正在随着无常不停变化,终将毁坏。只有以空寂之心修行灭尽定,身心才能够得以长期保持,在定中度过百千劫,却犹如弹指之间。”

【空寂】此处指“空寂之心”,也指“观万法空寂”的修法。这也就是常说的“空观”,所谓观察一切法空而不实,其性本来寂灭。

深入修行“空观”,最终便会证得“灭尽定”。此定乃是圣者所成就的甚深三昧,若得此定,必得圣果,胜过四禅八定。

我以空法,成阿罗汉,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妙法开明,销灭诸漏。

“我是因为观察‘一切法空’,得灭尽定,而成就阿罗汉果,世尊常赞叹我为‘头陀第一’。”

“当我观察‘一切法空’,透彻了‘法尘’的幻相以后,如来藏当中本有的微妙法性便得以开发显明,于是,消灭了一切烦恼欲漏。”

【头陀】汉译“抖擞”,发奋出离尘劳苦海是也。具体行法,名为“十二头陀行”:1、居住于阿兰若处;2、常行乞食;3、挨家挨户次第乞食;4、日中一食;5、节量食;6、午后不饮果浆之类;7、着粪扫衣;8、只备三衣;9、冢间住;10、树下宿;11、露地歇息;12、只坐不卧。

所谓的“一切法空”,“一切法”都属于“法尘”,因此,其修行方法就是常常观察“法尘本空”。

那么,此观察“法尘本空”之修法,与“头陀行”有何关系呢?

答:“头陀行”就是观察“法尘本空”的具体实践。所谓的观察“法尘本空”,首先要淡化自己对于“法尘”的需求,过最简单的生活。那么,“十二头陀行”就最合适了,那是修行人最简朴的生活方式之一。

其它类似的修法,在密教当中有“舍世法”;在本师释迦佛往世的修道历程当中,他曾为“雪山大士”,以甚深禅定在雪山里苦修,那就简朴到极致了。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

“佛陀您询问哪个法门最圆通,据我的修证过程,以观察‘法尘’本空,得‘法尘圆通’为上。”

此乃“十八界圆通”当中“六尘圆通”之第六“法尘圆通”。

接下来,第七位由阿那律尊者自述圆通: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

“接着,阿那律尊者从座位上起身,五体投地礼拜佛陀,恭敬地对佛说:在我最初出家之时,特别喜欢睡眠,于是,如来便呵斥我,说我与畜生同类。”

“我听到佛陀这样的呵斥,不由得哭泣自责,七天七夜不睡觉,导致双目失明。”

关于世尊呵斥阿那律尊者的偈语,前面已经说过,所谓“咄咄何为睡,螺蛳蛤蚌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大家要知道,阿那律尊者出家前贵为王子,也是佛陀的堂弟,何曾受到过如此呵斥呢。

如今,虽然是自己的老师呵斥自己,但这仍然极大地打击了其自尊心。于是,他开始发奋,其实呢,也是赌气,和自己赌气,为何我就降伏不了这个“睡眠盖”呢?我就不信,从今天开始,我不睡觉了!

结果,苦熬了七天七夜之后,阿那律尊者双目失明。从医学和养生角度来说,他这属于“肝火不调”,用心太急切了,导致了肝火过旺,肝主眼故,因此而失明。

依据佛陀开示,“睡眠”乃修行人的“五盖”之一,即所谓“贪欲盖”、“嗔恚盖”、“睡眠盖”、“掉悔盖”和“疑心盖”。这五种习气覆盖了修行人的自性光明与种种功德,故名“五盖”。

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我不因眼,观见十方,精真洞然,如观掌果。如来印我,成阿罗汉。

“承蒙世尊教我修行‘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成功之后,我不通过肉眼,就可以遍观十方世界,精明真切洞达无碍,如同观看手掌里的一枚水果。”

“如来您为我印证,证明我已经成就阿罗汉果。”

有人问:何为“乐见照明金刚三昧”?

答:不知道,我没学过。

再问:这个名字的意思呢?

答:非要顾名思义的话,“乐见”者,愿意见到;“照明”者,“见性”遍照世界无不光明;“金刚三昧”者,自性如如,定慧一心。合在一起,就是说:自性本来定慧一体,具足遍照世界皆光明之功用,如今,我勤奋修行,愿意成就如此之“见性”,愿意显发如此功德。

大家学佛修行,一定要学会发愿与回向,那才有修行的方向,也才会有修行的动力。要知道,万法唯心造的缘故,有什么心愿,把修行功德回向到哪里,将来,都会实现的。一切修行,功不唐捐。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旋见循元,斯为第一。

“佛陀您询问哪个法门最圆通,据我的修证过程,以反见见自性,归于本元性体,开显自性妙见功德,得‘眼根圆通’为上。”

【旋见循元】反见见自性,归于本元性体。

此乃“十八界圆通”当中“六根圆通”之第一“眼根圆通”。其后的第二“耳根圆通”,将由观世音菩萨在第六卷初予以开示,乃是《楞严经》最为推重之修法,故独留于后。

在“六根圆通”当中,“眼根圆通”也可以叫做“见性圆通”;“耳根圆通”也可以叫做“闻性圆通”,等等,以此类推。

接下来,第八位由周利槃特迦尊者自述圆通:

周利槃特迦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阙诵持,无多闻性。最初值佛,闻法出家,忆持如来一句伽陀,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

“接着,周利槃特迦尊者从座位上起身,五体投地礼拜佛陀,恭敬地对佛说:我历来缺少诵持经典的修行,因此而不具备多闻的善根与善习性。”

“当我最初遇到佛陀您,虽然也和大家一样闻法出家,但是,我试图记忆持诵您传授的四句颂当中的一句,竟然在一百天里面,记得了前面几个字,就遗忘了后面几个字;记得了后面几个字,却遗忘了前面几个字。”

【周利槃特迦】汉译“继道”,或“小路”。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他哥哥出生在母亲回娘家途中,名为“道生”;而他呢,也同样出生于途中,因此得名。

【阙】“缺”的通假字。

【一句伽陀】指“四句颂”当中的一句。

据《律藏》所记载,弟子出家,佛陀皆令诵持一个四句颂来守护身心,即:“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

其实,这和前面说过的那个“摸头偈”:“守口摄意身无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益之苦当远离,如是行者得度世。”它俩本是一个偈语,流传过程当中的两个不同版本而已。

周利槃特迦尊者为何如此愚笨?

答:第一、如尊者所说,宿世向来缺少读诵之修行;第二、据相关记载,尊者宿世也曾经做过三藏法师,即通达经、律、论三藏的大法师。但是,那时他却吝啬于法,轻易不肯讲说,多有保留。甚至,曾经有五百弟子前来礼拜,向他诚恳求法,他都不肯讲说。以此“吝法”之因缘,感得多生多世的愚痴果报。

有人问:这么说,只要有人问法,法师就应该讲说咯?

答:这要看情况。首先,不知则不可妄说。其次,依据佛陀的教导,对于那些没有恭敬心的人、善根不具备的人、怀有恶意的人、不信的人,等等,可以不为他说法;甚至,不应当为他说法。反过来,对于那些具有恭敬心的人、善意而来的人、有信心的人、根基适合的人,则应当不计回报地为他说法。

因为,法师说法,不是为了其他,只是为了能够有利于众生的修行与解脱,让正法得以传播。这就叫做“好心说法”,虽然无所希求,其功德自然无量无边。讲经说法的人,但存如此好心,纵然有少许知识错误,理解错误等等,那也是“美玉有瑕”,通常在所难免。

反过来,有的人学问很好,却为了个人名利而说法,纵然说得头头是道,舌灿莲花,那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实不足取。须知名利、炫耀等心不亡,绝非见道之人,充其量只是有才、有学问之人而已,不可名为“善知识”。

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调出入息。我时观息微细,穷尽生住异灭,诸行刹那。其心豁然得大无碍,乃至漏尽成阿罗汉。住佛座下,印成无学。

“佛陀您怜悯我的愚痴,便教我在身心安住当中调和出入气息。当时,我在调息的过程当中,观察到息相越来越微细,最终,竟然穷尽了息相的生住异灭,以及刹那间的迁流变化。”

“当息相穷尽之时,‘知息性’也随之了不可得,于是,心地便豁然明朗,它广大空旷而无有障碍,以至于,最终到达漏尽而成就阿罗汉果。得以位列佛座之下,由佛印证已经成就无学圣果。

【安居】此处指“身心安住”。不是指狭义的“结夏安居”。

“身心安住”是修行的基础,最基本条件。可是,如今时代却不易做到。首先,“身安住”是指具备基本的衣、食、住、行之条件;其次,“心安住”是指可以专心修行,而不必为杂事分心。

许多富贵之人,可以轻松地拥有“身安住”之生活条件,但是,就算信佛,他们也很难去修行,因为,他们的心安住不下来,他们有家族、有事业、有社交、有应酬、更有种种难以割舍的爱好和享受。这些是什么?都是业。他们的业力如此丰富多彩,根本忙不过来,享受不过来,哪里有心思修行呢。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反息循空,斯为第一。

“佛陀您询问哪个法门最圆通,据我的修证过程,以反观息相,息相穷尽之后,便会悟入息性本空,得‘鼻根圆通’为上。”

此乃“十八界圆通”当中“六根圆通”之第三“鼻根圆通”,亦名“知息性圆通”。

接下来,第九位由憍梵钵提尊者自述圆通: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