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十五
发布时间:2024-06-15 02:48:47作者:法华经全文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弥陀佛!各位同修,上一次我们讲到极乐世界清净五根对胜妙五尘的受用,今天讲五根当中耳根对声尘的受用。
己二、约耳根声尘明受用
【以此方耳根最利。故别就法音广明。其实极乐摄法界机。五尘一一圆妙。出生一切法门也。】
弥陀经主要是针对我们娑婆世界众生而讲的,娑婆世界的众生是以耳根最利,所以在此地特别用音声来广作佛事。十方世界的众生五根有利有钝,佛随机教化。佛在《维摩诘经》菩萨行品中告诉阿难尊者,“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这是教导眼根利的众生。有些地方是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教导身根利的众生。也有些地方是以饮食而作佛事,教导舌根利的众生,比如香积国众生舌根最利,就以香饭来广作佛事。《楞严经》中有“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娑婆世界众生的耳根最利,所以这个地方是以音声广作佛事,通过讲经说法能让大众明了佛的真实义。这就是为什么诵经念佛一定要念出声音,大家要明白这个意图,就是要利益无量的众生。我们在力用中讲到四不退,蕅益大师特举了毕竟不退,有些众生虽然没有福德因缘去解脱,但是能得闻一句佛号、一句经文,也给他种下了得度的因缘。要解谓“如涂毒鼓。闻者皆丧。”像金刚种子一样种下去了。《法华经》有“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散乱心称念佛号都成为得度的种子,何况我们在这里一心用功办道。因为娑婆世界的众生以耳根最利,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诵经念佛一定要念出声音,不但自利,而且能够利益无量的众生。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其实极乐摄法界机。五尘一一圆妙。出生一切法门也。”极乐世界不但摄受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还摄受了他方世界无量的众生。弥陀经中,六方诸佛都出广长舌相赞叹这样殊胜的国土,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可见六方诸佛都教导他们的众生求生极乐世界,在这些国土当中有些众生耳根利,也有眼根利、舌根利、身根利的,不管哪一根利,在极乐世界全部统摄,极乐世界的五尘是相融相通的。
壬初、鸟音法利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这段经文的大意是,释迦牟尼佛再次告诉舍利弗等大众,极乐世界有很多种奇妙杂色之鸟,比如我们这个世界比较稀少的白鹤、孔雀以及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其实极乐世界远远不止这些鸟,“种种”说明有很多,还有一些鸟在我们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也就不举出了。这里例举了一些娑婆世界比较稀少珍贵的鸟,六时之中出和雅音,常宣妙法,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就是三十七道品。众生闻者能够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由此而能圆会一体三宝,圆证三不退。
【种种奇妙杂色。言多且美也。下略出六种。舍利。旧云鹙鹭。琦禅师云是春莺。或然。迦陵频伽。此云妙音。未出壳时。音超众鸟。共命。一身两头。识别报同。此二种西域雪山等处有之。皆寄此间爱赏者言其似而已。六时出音。则知净土不以鸟栖为夜。良以莲华托生之身。本无昏睡。不假夜卧也。】
这段是介绍极乐世界的众鸟。“种种奇妙杂色。言多且美也。下略出六种。”这些鸟形象与我们平时所见之鸟不同,很少见,故曰奇。能够出和雅之音,以音声说法,说的是三十七道品,故曰妙。杂色,众鸟颜色不尽相同,色彩斑斓。下面从这些鸟中列举出娑婆世界能够见到的六种珍稀名贵之鸟。
白鹤,我们弥陀寺后面一块空地经常看到白鹤鸟,立于水边捕食鱼类,颜色洁白,亭亭玉立,气质非常高贵。孔雀,去过动物园都可以看到,孔雀开屏色彩斑斓,非常漂亮。鹦鹉,能够学人讲话,非常聪明。这三种鸟是我们能够经常见到的,藕益大师在《要解》里没有详细地讲。底下三种鸟在我们这里很少见,西域印度雪山才有。
舍利,旧称舍利,中文翻作鹙鹭,它的眼睛非常漂亮,透明雪亮。元朝楚石梵琦禅师称此鸟为春莺,并有诗云“舍利即春莺。修眉漆点睛。”形容鹙鹭鸟非常美丽,眉毛修长,眼睛明亮。“或然”二字,谓藕益大师也是听说,他也不敢确定。
迦陵频伽,中文翻作妙音,此鸟音声奇妙,未出世前,在蛋壳里就能发出美妙的声音,超越众鸟之音,出壳之后,其声更是美妙,只有如来音声才能超越其上。
共命之鸟,有一个身体两个头,各有意识分别,关于共命之鸟有一个因果典故。大家知道,释迦牟尼佛跟提婆达多是堂兄弟,提婆达多也追随释迦牟尼佛出家了,但他一直蓄意谋害佛陀,那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结下这样的冤仇呢?往昔一世,提婆达多与佛陀就是一只共命之鸟。有一天这只共命之鸟落在一棵果树上,提婆达多睡着了,佛陀很清醒,肚子饿了,他不想影响提婆达多休息,就摘了树上一颗果实吃掉了。吃饱之后飞走了,提婆达多醒了过来,因为他们是一个身体,他感觉到肚子里面有东西,就问佛刚刚你吃了什么东西,佛陀讲刚刚吃了水果,你在休息就没有叫醒你,提婆达多就埋怨佛,说你怎么不叫醒我一道吃呢,从此以后就怀恨在心。有一次他们又来到一颗果树旁停下来,这次释迦牟尼佛睡着了,提婆达多就不叫醒他,自己去享用果树的果实,不料这棵果树是有毒的,提婆达多吃了之后非常难受,释迦佛就惊醒了,问他吃什么东西了,他说我刚刚瞒着你偷吃果树上面的果实,结果中毒了,因为他俩是一个身体,就都死掉了。因为这样一段因缘,从此两个人就结下了冤仇,冤冤相报,佛陀一直牵挂着提婆达多,而提婆达多一直要害佛。从这个典故我们可以看出,冤家宜解不宜结,就因为前世这样小小的事情,造成了他们生生世世都成为冤家对头。
“皆寄此间爱赏者言其似而已。”显现出阿弥陀佛慈悲的细微之处。阿弥陀佛知道我们这个世间很多人把鸟作为宠物来养,喜欢听鸟的鸣叫,所以佛在此地变化这些鸟,主要目的就是吸引那些喜欢玩鸟之人,让他们生起对极乐世界的信心,极乐世界鸟的种类特别繁多,而且非常稀奇珍贵。
“六时出音。则知净土不以鸟栖为夜。”前面讲过,印度把一天二十四小时分为昼夜六时,这些鸟儿六时出音,就是在昼夜不间断地鸣叫。娑婆世界的鸟是昼鸣夜栖,晚间需要休息,不但鸟这样,人也如此。“良以莲华托生之身。本无昏睡。不假夜卧也。”极乐世界的众生是莲花化生,清虚妙体,没有睡眠之欲,整天就是用功办道,精进修持,这也是在极乐世界成佛很快的原因之一。极乐世界的人是这样,其鸟也在昼夜不间断地演畅各种微妙之音,说法利益众生。所说之法,请看下文。
【五根等者。三十七道品也。所谓四念处。一身念处。二受念处。三心念处。四法念处。】
三十七道品大家很少听闻,而它对于修学佛法非常关键。有些人认为三十七道品是小乘法,其实它不但通小乘,也通一切大乘法。三十七道品按照内容分为七科: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
阿弥陀经中只讲到了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后四科,前面的没有说到,但是这七科当中每一科都非常重要,不能缺少。我们修学佛法,一定要从这三十七道品下手。有些人认为,修学信愿法门不要修学这三十七道品,这是误解。为什么现在念佛的人念佛不得力,念佛的人最后不能自在往生,甚至不能往生,其原因就是忽略了三十七道品,而这三十七道品恰是包括在“信愿”里面。藕益大师告诉我们,得生与否全由信愿,如何才能有真信切愿呢?就是要修学这三十七道品。第一科、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念处”,念是能观之智,处是所观之境。娑婆世界众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情执很重,所以叫作“有情众生”,爱欲很强。正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我们看老菩萨最后往生的时候,很多都是不能放下自己最亲的人,就是爱欲太强。释迦佛临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尊者代表大众去请教佛几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这样问的,佛在世时,我们依佛安住,佛涅槃后,我们依何安住?佛陀告诉阿难尊者,应依四念处安住。我们在座的佛弟子,有几位能够记住佛陀这些遗言的。可见四念处在修学佛法当中的重要性。为什么佛最后要强调四念处呢?因为娑婆世界众生有四颠倒想,认为世间一切有为法是常乐我净,无常执常,非乐执乐,无我执我,不净执净,就是要用四念处来对治这四颠倒想。
一、观身不净。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由于无明、妄想、颠倒,不但贪爱自己的身体,而且贪爱别人的身体,所以叫“爱不重不生娑婆”。要想离开娑婆,首先要离开爱欲,如何能够离开爱欲呢?就要了解这个身体的真相是怎么一回事情。我们非常爱护自己的身体,每天都要清洗,化妆、美容等等,但是仔细想想看,我们洗来洗去好像从来没有把这个身体洗干净过,刚刚洗好,要不了多长时间又要重新洗,所以这个身体它是根本不净。具体来讲有九种不净:(1)种子不净。我们这个身体是由于无明、妄想、执著产生的贪爱心,感召去投胎所受生的业报身,它种子就不净。(2)受生不净。这个身体的由来,是由男女交欢血气所成,阿赖耶识投入其中,是受生不净。(3)住处不净。在母胎当中住胎十月,这种环境肮脏不堪,吃喝拉撒全部在里面,整天与粪尿相伴。我们在座的都经历过这样的胎狱,大家都忘记了。(4)食啖不净。十月住胎,唯食母血,想想都恶心。(5)出生不净。十月怀胎之后,出胎之处也不干净。(6)外相不净。出生之后更是脏的不得了。我没有见过人出胎,但是见过狗出胎,满身脓血,肮脏不堪,我想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啊。九孔常流不净,眼睛流眼泪,双耳出秽物,鼻孔流鼻涕,大小便道常出屎尿,毛孔经常流汗,这个身体外相是非常不净。(7)自性不净。这个身体是业报身,靠秽物所养,它的本性是不净,不管怎么装饰它,用最好的沐浴露、洗头膏、化妆品,天天吃山珍海味,但是过了一昼夜香味也变成臭味了,排出来的是大便,所以这个身体不管怎么洗就是不会干净。(8)举体不净。我们再仔细观察这个身体,表面一层皮,里面皆是脓血、屎尿,蛆虫遍腹,就是一个臭皮囊啊。有些人喜欢把脸上涂得白白净净的,身上穿好衣服,但是在衣服里面的身体有啤酒肚,就像鸡大腿一块一块的难看死了,这叫举体不净。(9)究竟不净。哪一天我们寿命结束了,去火葬场焚烧,现在还好一点,焚烧的时候没什么味道,如果在露天烧会臭气熏天,平时贪吃的人肥胖的人烧的快一点,脂肪多。要是不去烧,把尸体放在家里边,大热天,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腐烂发臭,蛆虫遍覆,最后烂成白骨,所以这个身体是究竟不净。好色的人,情执重的人,就要修学这个不净观,才能放下对自己身体的贪爱,放下对别人身体的贪爱。我还是要讲,修行的人一定不能化妆,不能涂红嘴唇,脸上涂白粉。修学净土法门的人一定要修不净观,你才会对娑婆世界产生厌离心。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是相反的,娑婆世界众生身体有九种不净,极乐世界众生身体有九种干净。(1)所有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是发菩提心念佛求生到极乐世界的,它种子是干净的。(2)托质七宝莲台,是受生清净。(3)住于莲台之中,住处清净。(4)以禅悦法喜为食,食啖清净。(5)花开见佛,出生清净。(6)得紫磨真金色身,外相清净。(7)此身从信愿念佛而生,到极乐世界蒙佛加被得三不退,与佛同等,是自性清净。(8)往生到极乐世界与佛一样,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举体清净。(9)一生成就,究竟成佛,是究竟清净。我们看到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的对比,了解了这些,以后大家就不要把心思,把短暂的时间花在美容方面,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到用功办道上面,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我们就具足与佛一样的相好庄严,紫磨金色之身。
二、观受是苦。受是领纳的意思。大家要知道,在娑婆世界我们感受的这一切都是痛苦的。有人说,我不是感受到快乐了吗?五欲之乐,天伦之乐,这些不都是快乐吗?前几天我们刚刚学过了,这些乐是坏苦,不长远的,它背后都隐含了痛苦,所以是苦受,在这个娑婆世界没有乐受,所感受的都是苦受。到了极乐世界,佛在经中告诉我们,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极乐世界是清净五根对应妙五尘,享受的是绝待不思议之乐,我们明白了这个娑婆世界的苦,就不能执苦为乐,而要追求究竟的快乐。对于我们末法众生来讲,要想离苦得乐,最究竟的方法就是具足信愿老实念佛。
三、观心无常。这个心是妄心,非是真心,真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但是我们现在是妄心当家作主,整天胡思乱想,想东想西,从不停息。妄心指导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不断地造业,而且所造皆是恶业,这些业成为业力牵引着我们在六道之中生生世世地轮回,所以这个妄心从来没有停息过。我们今世有缘得到人身,有缘闻到佛法,能够修行,就是我们的大福报。八万四千种法门,这么多法门都是要降伏我们的妄心,止住我们的妄念,能够止住妄念,达到无念我们就成就了。对于修学净土法门的人,我们是要把万念,一切的妄念转变成一个念头——阿弥陀佛,安住在这句佛号上面,以这句佛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我们再通过修学,最后连这一个念头也没有了,那就成就了啊。如果现在还没有断烦恼,我们只能把念头跟这句佛号相应,如果不与佛相应那必然跟贪嗔痴相应,那就是跟三恶道相应了。所以,对于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同修来讲,这句佛号一定要常挂心头,保持这一念。
四、观法无我。我,有自在义与主宰义。我们现在迷惑颠倒了,执著于四大五蕴和合的假我认作真我,这个假我是没有办法主宰一切的。比如说身体要生毛病,你能主宰它不生毛病吗?它要衰老,你能主宰它不衰老吗?没有办法主宰。我们连自己都没有办法主宰,怎么可能去主宰外面呢。极乐世界就不一样了,极乐世界众生皆具有常乐我净四德,于一切法之中无不主宰无不自在。
这四念处对于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人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四念处作为修学的基础,那我们所修的就是空中楼阁。念佛念到最后,你还是没有放下最亲的人,还是执著于自己的色身,怎么可能往生呢?所以我们回头要好好地在四念处上下点功夫,特别是年轻众。
【四正勤。一已生恶法令断。二未生恶法不令生。三未生善法令生。四已生善法令增长。】
正是正而不邪,勤是精进,四正勤又叫“正精进”。四念处主要是讲智慧的观察,是要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了解了世间是苦空无常无我的,就要开始修行离开这个世间,而修行就要从四正勤开始。四正勤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断恶,二是修善。简单地说,就是诸恶莫作和众善奉行两部分。善与恶的标准如何来界定?如果用佛法的标准,凡是跟自性相应的就是善的,凡是跟自性相违背的就是恶的,对于普通凡夫俗子来说,这个要求非常高。那我们讲简单一点,凡是利益他人的就是善的,凡是搞自私自利损害他人的,那就是恶的。或者用十善业道来讲,与十善业道相同的就是善的,与十善业相违背的那就是恶的。
“一已生恶法令断。”我们在得闻佛法之前,都是魔王的眷属,是魔子魔孙,因为我们之前都是在搞名闻利养,搞贪嗔痴慢。现在有幸闻到了佛法,知道以前所做的不如法,这时要忏悔,所以我们在皈依之前首先就要忏悔,忏悔过去所造的业,要断除一切恶业,用功办道。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可以带业往生,有些人在这里容易产生误解,认为带业往生那现在造业就不要紧了。大家要明白,所谓的带业往生,带的是过去的业不是现在的业。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还不断地造业,那边在念佛,这边在两舌恶口妄语绮语,还搞人我是非,这样的人能往生吗?决定不能往生。
“二未生恶法不令生。”学佛的人要守护住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要让它远离一切恶法,守住善业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持戒。现在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在家居士,对受戒存在很多误解。比如五戒,很多居士不愿意去受五戒,不敢去受五戒,认为自己没有做到,就不去受,这是一个误区啊。修行一方面要修心,一方面要修身。修心就是让我们的妄心定下来,这就要用定,一般的同修很难做到。那我们从修身着手,就是要持戒,用戒律来管住我们,当我们要去造恶的时候会想起,我是一名受过五戒的佛弟子,就是造恶业了,也是怀着惭愧心跟忏悔心去做的。难道你没有受五戒,去造了这个业,这个罪过就轻吗?不可能的。而且没有受过五戒的人,他觉得自己理所当然,我去犯戒不要紧,因为我没有受过戒,这显然是不对的。所以我们要鼓励别人受戒,赞叹别人受戒。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的出家人,比丘戒,如果做不到就不去受比丘戒了吗?对受戒我们要鼓励和赞叹。以上两条是断恶,下面两条是修善。
“三未生善法令生。”我们现在开始学佛了,知道了很多善行,我们应该发起菩提心,发心受戒,行持四摄六度,利益一切众生,让一切未生善法统统生起。
“四已生善法令增长。”已经开始学佛了,我们要不断地精进不懈,大家要知道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让自己不断地发更大的心去利益无量的众生。对于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同修来讲,就是要信愿具足,一句佛号不间断地念,同时兼行六度。
【四如意足。一欲如意足。二精进如意足。三心如意足。四思惟如意足。】
第三科、四如意足。又称四神足,如意就是如我们的心愿,足是满足。修此四法能够满足我们的心愿,所以叫四如意足。“一欲如意足。”我们信愿具足老实念佛,将来必定蒙佛接引满足我们往生西方的愿望。“二精进如意足。”精进就是精而不杂,进而不退,修学净土法门的同修一定要专一、不懈怠地去执持弥陀名号求生西方。不要一会儿听别人讲修学禅宗好就去坐禅,一会儿听别人讲修学密宗好就去修密,修来修去最后都不能成就,修学一个法门一定要持之以恒要专一,净土法门也不例外。现在比较流行一个说法就是专修跟杂修,好多同修对这个问题有误解,觉得专修净土法门就是念一部经,一句佛号。大家要知道,所谓专修就是我们这一辈子要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为我们的最终目标,不要一会儿要到弥勒净土去,一会儿要到药师国土去,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要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净土三福讲到读诵大乘,有些人就误解为读诵大乘无量寿经,大乘是包括一切大乘经典,我们把读诵一切大乘经典统统发愿回向成为往生的资粮。所以专修就是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我们的最终目标,这个目标永远不改变。“三心如意足。”又名念如意足,对于我们念佛人来讲,就是要将万念转为一念,这一念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别无他念,没有一切杂念,这样我们的心才能够定下来。“四思惟如意足。”又名慧如意足,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起观照,比如念佛,一定要都摄六根,自念自照,观照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虽然了不可得,但是要把能念之心跟所念之佛历历分明,制心一处,心不外驰,就是思维如意足。
回向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