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全文网

三宝作证现非常

发布时间:2022-08-15 15:51:38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三宝作证现非常

  1996/9/7 仁俊长老开示

  佛法中说的「宝」,其意义略说有四:最圆净的光、最真切的力、最究竟的德、最丰富的能。

  一、游化人间等亲切,二数自称同一般,倡导缘依融尊慢,净朴无比极平实。

  释迦佛圆满觉悟后,不断游化人间,所表现的形象和待人接物的态度,都非常亲切真诚,为病比丘浣洗,为盲比丘穿针,尤其了不得的是对舍利弗说:假使我有任何错处,请尽量举发。佛在一切三业中,都是坦荡地摆在面前,没有一点隐瞒,所以表现得十分亲切诚挚。现代一般学习大乘佛法的人,理想过高,而疏忽了实行。我们学佛,应从佛陀最平淡、最平正、最平衡处着手,才能把握佛法的本质。

  佛陀说:「我亦是人数」,也说:「我亦是僧数」。世尊处于一切人中,或在僧众中,将自己看得极其平常,是最纯粹、最彻底的民主之父。

  佛法不论世间或出世间法,皆倡导因缘,人与人都是因缘的相依相成,才能生存。因缘即眼前种种的关系网络,从无始以来一切人对自己众多的恩德照料,所以我们所受的恩是太多了,而所偿报的是太少了,少得几乎尚末开始。释迦佛认为现生成佛种种的成就,都是由于众生种种的帮助,所以融化了自我的尊荣感与傲慢感。 释迦佛的三业清净,起居朴素。晚年才有侍者,一直都是亲自托钵,不需人照应,不求体面威风,极为平实,自古以来,除佛与佛,无一人可与之相比。

  佛法内涵太多,修学的人要注意平衡发展,身、口、意三业修习完整,不偏颇。在一切情况下,正正大大,体持佛法,作得平淡、行得平常。不随意说鬼说神,求龙天加护,显神通讲感应,混淆了佛法的本质。

  二、空应三法莫能破,照达一切作镜铨,契会三门绝情见,明触三惟堪超入。

  佛法的根本是三法印,无论大小乘,离了三法印就不成为佛法。三法印是依据空的缘起的原则来发展的。

  有主张在三法印之外,还有一实相印的。从佛法一贯的宗旨来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纯正的佛法离此就变了质。依世间说,无常的都是波动的,波动的实时时变换不停,从生理上、心理上、物理上都没有最后的实质单元。依「涅槃寂静」法印来说,钝根众生悟入佛法,悟入的是偏真的寂灭,利根人同样可以证入寂灭, 但多生多世以来,不但智慧熏发得坚固,为苦难众生的大悲心也一样深厚,所以「寂灭者不证」,而于生死中发挥菩萨精神。三法印中的「涅槃寂静」,因根性不同而有异,并非有不同的一实相印。三法印是无人能否定,无有人能破除的。

  三法印将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洞照得彻底通达,有如明镜高悬,彻见清楚,没有一点模糊。

  修学佛法的人,主要是将心念与生活,渐渐与三解脱门──空、无相、无愿相应,走得进去,也透得出来。

  空在佛法上,并非什么都没有,而是与缘起相应,没有真实体性。例如芭蕉树,层层剥除,到最后没有一个中心。世出世间一切的因果、现象、因缘,透视清楚,也是没有一点实体,是为空。无相是没有定相,男人、女人、出家、在家,都是相,但人生老病死,须臾变化,没有一个定相可得。

  再来解释无作或无愿,凡夫所作,都是从自我本位出发,一切与私我相应,临了还是被私我困住了;有如蜘蛛结网补虫,饱啖一顿后,被人连网捣毁。有些学佛的人不太明了佛法,尽量积聚财富,金钱一多,苦恼也大,所谓「穷来穷去穷无穷;富积富享富毁富」。菩萨不是不作,声闻圣者也还是有作,但菩萨不为自己,一切都是为法而作、为众生而作。深修三解脱门,种种情执邪见,都可消除绝尽。

  一般人生活在无明当中,到那里都遇到愚痴,学习佛法之后,要是肯用心,渐渐地处处都与智慧之明相接触、相交融。经上说:「唯名、唯表、唯假」,世人多执着我是实在的,但依佛法说,并没有一能作主、不会病、不会死的我。世间的名,并非有真实体相,相对地说虽是有的,究竟地说则实在是没有的,所以说「唯名」。 有些人表面上看来也知道无常,却对内执着有一神我,对外执着有一大我。佛法说「唯表」,意为表面上有种种因缘聚合,而有种种现象产生,并无实体。「唯假」不是指虚伪,或假幌子,假是假名。世间的种种法相,出世间的一味法性,都因条件综合而成,有为与无为是一体两面,有为的如幻如化,即是无为的寂静。由于假名才能建立世出世间的因果,否则一切是实在的,就是机械的,它永远都不会变化,也就谈不上生死凡圣了。了解三唯的道理,活在世间的相对中,才不为境风所转,诽谤也罢,称赞也罢,超出了就洒脱自在。超出后再深入人际,一方面向众生学,一方面将从诸佛学来的教导众生,所以说「能超能入」。

  三、随佛出家同求觉,速脱普济根器殊,净幢相共法界树,内充敬和外化溥。

\

  出家的宗旨是求觉悟,彻底的解脱,但因根性不同,而有速脱与普济两类。厌世心切的,认为世间是苦,对世间了无贪着,所表现的风度是高尚、清净、平实、庄严,我们应该尊敬这类圣者。或有菩萨根性的,念今日自己的成就都是众生所施与,故发广大心,尽力而为,给予众生利益,纵使遭受大苦大难,却更激发勇猛的真诚心,去对待一切众生。

  大小乘圣者的共同风格,是三业上彻底的清净与整个的正常。「界」是普遍的意思,「法界」是清凉之法。我们一般说出家人要有道场才能弘化,是对的,但从出家修行的实质上,与对别人的影响上,身心是道场。所做的,不论品格上、心理上、人事上都能与佛法少分、多分,或分分相应,这个人走到那里都是道场。

  有些出家人,起了大庙,信众成千上万,果真存心行菩萨道,这是必要的,因为这样才能摄受广大群众。但是若只为自己造声势,装体面,身分一高,架子一大,也许慢慢就与佛法远离了。真正的小乘圣者、大乘菩萨,走到那里都是「清净幢相」,也就是处处都是道场。

  出家人内心恭敬和乐,对外才能弘化。僧团中尽管资格有深浅,年龄有大小,但彼此相处,应重和合。僧团中以众制众,长老上座即使犯错,年少比丘都可以持温和与道德的态度来规劝,僧团中没有一个决定的权威领袖。恭敬则无斗争,和乐则身心安稳,共同为法学习,进而推展广大教化。要能所做如法,要将佛法的智慧明了深刻,并将妙法融化在身心上。

  在佛法中学定,要存清净心,对身心所起轻安了无一念贪着,才是净定。六祖慧能大师即是完全在动中表现他所悟入的佛法。静坐在修学佛法中,也是必然,但不能过分的老是静坐。

  修学佛法的人,悲心一定要能充分。一般人见人受苦,也有救济的心,但常常感情用得不当,彼此都堕落。真正的慈悲,是与智慧相应,才能胜过种种的情感与情绪,面对种种根性的众生,才能一一灵活摄受。智深、意净、悲充分,须建立在两个条件上:一是信心清净;一是行坚固。信戒具足,才能进一步与悲智相应。

  四、无上妙宝光净彻,世出世间力德本,事行作证三当前,证大忍荷现非常。

  三宝是无上妙宝,最光明、最清净,超过有价数目。世上之宝,价值都有限量,佛法的妙宝,太微妙、太充实。学习佛法的人,身口意都与三宝相应,则一切都清净、都彻底了。

  世间功德固然需三宝的指导,出世间的种种殊胜功德,也要三宝做为前导,才能将世出世间的力德基础建立得深厚广大。

  中国佛教界注重证,原则上一点不错,证入了就获得解脱,修学佛法就是学解脱。但如果智慧、定力、悲心、信戒都不具足,光是一味从静坐中有点领会,好像开了悟,这是违反佛法的。在未能彻底证悟之前,我们所有的行为是以什么来证明呢?「三当前」,不管群居独处,要时刻谨记三宝,做任何事都以三宝来作证,就如三宝就在面前一样,时时警惕自己。能如此常在三宝中作证,活得才真正有意义,做得才真正有力量,证与不证就无所谓了。因为所做所行都是佛法,都由三宝作证, 个人的证与不证就不重要了。现在修学佛法的人,尤其年轻的,这一个基本观念把握不住,老实说,要想真正发挥佛法是不可能的,这一点非常重要,请牢记。

  学佛的人,对自己所作谨严不苟,精进不怠,直至临命终最后一口气,都不松懈,谓之「行」;将自己的烦恼,尤其是严重的烦恼深深降伏住,不造出、闯出大乱子,谓之「证」。对众生要有深切悲悯心,自己不先求解脱,但愿众生能离苦,这才是佛法中真正的生活气势,也是生死中强大的意志。教化众生,众生根性复杂, 要有大的忍耐力和大的荷担心,才能步步向道上体会。忍是大智慧的消融,能忍能化能欢喜。一般的忍是忍气吞声,现在斗不过,就先让,这种忍是自己害自己。

  一方面有大的忍力来证明自己所做;一方面救度众生的心愿是尽未来际和遍法界。有了这样的忍力和心愿,非常时才能真正有所显现。社会中一般人当机缘好,名利财富四面八方涌来时,就把持不住,世间上许多英雄豪杰就是这样掉下去的,这是耐不住非常。真正学佛的人,以大忍大慧的精神在三宝当中证明自己,苦难时,内心愈发沉着平静,外在愈能振作顿提,顶得住、守得下。

  这次承院长法师慈悲,要我与诸位结缘,佛法中长老上座,应该是要恭敬,但大乘佛法要有许多年轻出家人,一个个发菩提心,佛法才能弘扬出去,各位要好好领会。末了我要向诸位同学说一句:「沉得住,才发得开」,佛法不是短期能学得好的,要从内心上,真正的奋进中,久久磨炼。不然听闻了少许佛法,加油添酱随时出去卖,这样不会有好结果。沉得住,不是沉在定中,而是沉在智慧、慈悲里。定是一种方便,不是究竟。沉得住的,才发得开;沉不住的,从来就发不开。

  (丘中仁居士整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