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全文网

第三次闭关出关开示

发布时间:2022-12-22 19:17:00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第三次闭关出关开示

  好,诸位同修,各位善男子、善女人:今天我们闭关后出关,一个月零三天,“三十三天弹指间”啊!好象没有过就到了,昨天进关,今天出关,时间好象是停止的,刹那之间就到,也没有留下什么,过去了,一无所得,什么都没有,就回到大殿上来了,进去了,出来。人生有几个三十三天呢?三十三天,那么我今年也三十三岁,三十三岁也是这样过去了,也没有留下什么,“三十三载事惊心”啊!很害怕!很恐怖!“千年万年当下间”,那千年、万年也就这样过去了。大家一个多月来,修行怎么样啊?有进步吗?人生有把握吗?人世间的事情、烦恼看破了吗?放下了吗?梦醒了吗?“尘境纷然梦已破,一念回光见本人。”真正的本来没有来去呀!所以,“三十三天弹指间,转眼已到出关时。若问闭关何所得?千年万年只一时”啊!千年万年不也是如此吗?人世间,历史漫漫,有如东去的河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英雄,历史上的风云变幻,又留下什么呢?不来不去的就是当下本来面目。

  虽然说众生都是佛,但只是从理上说,事实上我们每天贪、嗔、痴,起心动念都在造业,假如一念回光呢?你打了半天妄想,坐在这里胡思乱想,一个香板下去,干啥?什么都没有。你要死要活,哭,烦恼,乱七八糟,每天根据这些念头去造业,一个香板打下去,什么都没有,本来清净,你认出来了吗?但是啊,不要以为说一念未生之前,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前后断了就是本来面目,就好象“我”开悟了,“我”明白了,不用学了。错了!一念未生只是方便说。我们一念未生,突然明白了,哦,本来清净,并没结束。为什么?因为我们等一下又生了乱七八糟的念头,又造业了。所以,一念未生是本来面目,你敢承担,但是呢,你的心还没净化,没转识成智,八识田里面的贪、嗔、痴一大堆,我执未破,法执未破,烦恼障未了,贪、嗔、痴未断,没有解脱啊!

\

  那应该怎么办?知道了,哦,一念断处就是本来面目,应该怎么办?这八识未转,应该用《金刚经》“以无所住而生其心”啊,如梦幻泡影来看破、放下,这叫修啊!《金刚经》不光是念的,是修的,修《金刚经》!哦,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身体也是四大皆空,梦幻泡影,我所贪的衣服、穿、吃、喝、男女欲望也是梦幻泡影,自己坐在这里打妄想,这个念头也是梦幻泡影,内观自心是梦幻泡影,外观一切相也是梦幻泡影,老是用梦幻泡影去照破,照破了,放下起贪、嗔、痴的习惯,业习放下,这样心呢,就老是回到当下的清净,这样才行啊,才能够了断你的烦恼障,才能够转化你的分别心成为智慧呀!所以,不要以为一念未生,我就不用去修行了。

  为什么要闭关?闭关就是把外面的执著心,执著外相,贪、嗔、痴的心放下,关起来,不要去执著电影啦、电视啊、吃的呀、喝的呀、美丽的啊、可爱的啊,放下,知道假的,放下。关起来,关起门来干什么?打妄想啊?不是!关起门来,回到自性上来下功夫,看自己的心,看破、放下,先断外缘。为什么?还做不到在外缘上做得了生死的主啊!只能先身远离,然后再心远离,闭关就是真修实证啊!因为你一念明白,不等于你做得了生死的主了。为什么要真修实证?目的是为了成佛,成佛就觉而不迷!你说,哦,一念迷是众生,一念觉是佛,那是不是我有了一念的觉醒,我就是佛了?不是的,我们还老迷呀,能念念觉而不迷,永不退转,那才行啊!

  所以,我们知道了不等于做到了,得用《金刚经》来修,无住生心,是用修的,不是用说的。

  我们每天都是用分别心来做事,烦恼、妄想、执著相啊!那什么时候能证到空性呢?要登地,登初地,见道位,能所双亡,登初地才行啊!我们每天都是用第六识在分别,在打妄想,第七识执著什么都是实在的,外面是实在的,身体是实在的,连做梦、睡着了还执著,什么时候把六识、七识给转过来成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啊?要到初地,见道。初地的时候,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七识为平等性智。

  所以,我们平时说看破啊、放下啊,这是为了什么?这是为了解脱。我们说布施,布施要无所住,这只是观照,不要执著我,我所布施的财物,还有对方,三轮体空,要放下。但这只是观照,只是观察放下。真正做到了三轮体空啊,要到登初地的时候,证悟的时候,叫布施波罗蜜圆满。布施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啊?是为了让你能够放下,而真放下呢,只有证到空性,确实证到空性,才真放下。

  所以,成佛要经过几个位?成佛要经过五位。第一个是资粮位,第二个是加行位,第三个是见道位,也就是通达位,第四个是修习位,第五个是究竟位。

  第一个资粮位,就是积累福慧两种资粮啊!我们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然后如理思维,弄明白菩提道次第,怎么成佛这条路,上进心、出离心、菩提心,因果正见、出离心、菩提心,三士道弄清楚了,怎么样成佛这条路听明白了,然后按照三士道来发心、来修,然后再听闻唯识正见、缘起空性正见,这属于积累智慧资粮。那在日常生活当中呢,要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供佛、拜佛、念佛,断恶修善,修福德资粮。

  你说,为什么要修智慧资粮,要修福德资粮?直接修定不行吗?不行啊!因为你没有福德,定也修不起来,你没福德,那个定难成啊!你没福德,你哪有时间坐下来修定呢?你没有智慧,修错了你都不知道。所以,修福德资粮,是为你修定、修慧做准备啊;修智慧资粮,是让你有正见,搞清楚理路,不要走错了,所以这两种资粮,你不积累哪行啊!

  你说,平时我明白了,日常生活干嘛还要布施啊?布施跟修定有什么关系呢?布施就是让你看破、放下。你说,我坐下来修定。修定其实原理很简单,怎么简单?你专注一个法门,放下五盖,然后经过九住心就成定了。但是简单,你也要修,坐下来呢,什么都放不下,我家里呀,我的工作啊,我的衣服啊,我的田呐,我的地呀,我的车子啊,人家骂了我两句啦,人家早晨看了我两眼啊,让我不舒服,你能定下来吗?你在那里打妄想啊!为什么布施?布施就是拿东西给别人,把可爱的、喜欢的放下。假如你坐在这里,我那个钱呐,我那个什么车子啊,我那个衣服啊,你老是在想你那个贪呐、贪呐、贪,你能定下来吗?布施就是把你的放不下的那个“贪”给放下了,叫布施,这叫解脱的前提呀!你说,那持戒跟修定有什么关系?不持戒不行吗?持戒多麻烦呐,这样也不能做,那样也不能做,干嘛要持戒?让我直接修定,多方便呀,多舒服啊,我爱干啥干啥,自由主义,多解脱、多洒脱、多自在啊!是,你爱干的事多了,男女的欲望啊,偷啊,占小便宜呀,想着别人家里的事情啊,食物的东西呀,然后说谎了,聊天了,嬉笑了,玩了,放逸呀,你这样的心态能修定吗?你不持戒行吗?或者喝酒啊,你都醉死了,还定呐!或者你想着男女欲望,邪淫啊,你想都想死了,还定什么?不持戒行吗?你说忍辱,那忍辱跟修定有什么关系?忍辱,那当然有关系。什么你都忍不住,一点耐心没有,坐在这里,我腿疼啊,我手凉了,脚酸了,疼死我了,坐不住,起来,快点啊,香怎么还没有到啊?这剩下多少啊?睁开眼看看,你修什么定啊?一点耐心你也没有,对自己都忍不住了,还忍得了别人说你两句、骂你几声啊?你没有忍辱,修什么定?你说精进,要精进干什么?精进跟修定有啥关系呢?什么叫精进啊?精进就是努力、不放逸、不懈怠,已生起的善让它更增长。有了好的、一点相应的功夫,让它越来越相应;不相应功夫的、恶的,让它赶紧去掉。没有生起的、坏的、有障碍定的呢,不要让它生起;能够让定更好地进行的呢,让它更好地培养。这叫精进,就是不放逸、不懈怠。那你不精进,你能够定吗?你老是停留在你目前的状况,那有什么烦恼来,你一点警觉心都没有,好的跟着跑了,坏的在那里起烦恼,你干嘛?修啥定啊?

  所以,这日常生活里头啊,你要经常给别人结善缘、布施;经常持好戒,天天持的,不是说我持两天戒呀!忍辱,对什么都要学会有耐心,能够看得开,不要计较;精进,经常鼓励自己,策励自己,好好做啊;那供佛,干嘛要供佛啊?供佛,培养福德;拜佛,干嘛要拜佛呢?拜佛消业障;念佛,念佛干嘛呢?念佛得加持,这都是帮你修定的。所以,这些福德资粮,你要修。那修慧呢,就是理清菩提道次第,然后搞清楚怎么样修,这是正见。然后能懂得因果、无常、空性,能够看破,你看得开、放得下,才好修定,才不会出错。

  有的人,修定,专心下来了,出现点光了,出现点境界了,就喜呀,高兴啊——我看见了什么什么光了,有什么什么相,你这叫“光影门头汉”,在那个相上着。有的人听到两句讲得挺妙的话,他说,啊,这个人开悟了。哪有那么多开悟的啊?“一句合头语,万年系驴橛。”你突然冒出了两句很妙的、很智慧的话,但是呢,这只是一时的,你有可能在那里说了两句很妙的话,回去又糊涂了,转过身就又造业、糊涂了,所以呢,好像驴子系在驴桩上,在那里转,转不出来,妙是妙,但是不会用,所以不行,得真修啊!

  所以,有了福慧两种资粮,接着就修定,修定就是放下五盖,贪爱呀,我贪的东西呀,贪身体呀,贪欲望了;嗔啊,嗔恚你不喜欢的事和人;还有疑惑,修定,能不能解脱啊?能不能得道啊?我有没有能力啊?放下这个疑,要对这个法门有信心;还有,不要一会后悔,一会心态高了,一会儿低了,这叫掉悔,要放下,不然你定不下来,专心不下来;还有昏沉,不要坐在这里,头脑一下子昏昏沉沉,或睡觉了,得坐好了,或者揪揪耳朵、洗洗脸,或者起来走走,然后让心能清楚、明了。什么叫心要专注、明了?要有正念。正念是什么呢?保持明了的,比如念佛,对念佛这个法门要很明了,然后不要给丢了,明了而不丢失,叫正念;观呼吸也是如此,对呼吸的观察、觉知要明了、清楚,不要不清楚,或者心跑了,不要给丢了,叫不忘失。不忘失又明了,叫正念。好,你能够这样专心又明了,比如说观佛,或者念佛,或者观呼吸,当下清清楚楚,又不丢,也不想到别处去,想到别处去,回来,丢了找回来,心不清楚呢,要让它清楚,这样专心,老是专心,经过九个阶段,九住心,就能达到初禅乃至四禅,这个就是得定。得定呢,你的资粮位才修成了。

  但是这不是说的,只说原理很简单,得做。定是修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不是说我从娘胎里生下来就会定了,是靠修的,不是靠说的;也不是说,我给你讲清楚,或者你会去给人家讲清楚,就等于你会定了,不是的。就好像一个人说,我们要修下士道,要去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是说我给你讲了孝敬父母,你也懂得孝敬父母,就等于你孝敬父母了,错了!要天天去孝敬父母,父母说的话你要听;父母喊,你不要怠慢了;父母生气呢,你要小心;父母有错呢,要柔声下气劝说,不听呢,那么你要找时间再说,或者说说痛哭流涕,让他能感动、改过。那这个孝啊,它是修出来的,不是说讲出来的孝啊!所以,下士道,像五戒啊,不是说我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念完了,然后我就五戒都持好了,没那么容易。白天、黑夜,每天你有没有去做?按照戒律去观察自己、警惕自己,不要去犯,你就得到五戒所带来的利益呀!

  好,有了定之后呢,福慧资粮具足,有了定,然后进一步的就来修慧,叫加行位,第二位叫加行位。加行位修暖、顶、忍、世第一法。就是修观,由定起观,有了定力,还不能解脱,只是伏住烦恼,在定中的时候烦恼没起,但是出了定,等一下烦恼又来了。为什么呢?因为它只是专心一个法门,然后烦恼的不要去想,没有那些烦恼来干扰,只是伏住、降服住,但并不能斩掉其根,八识田里面还有一大堆的习气、种子,给暂时盖住而已。

  所以得修观,观就是破掉习气的根——我执。我执,就是因为没有证到空性,不明白空,认为有个“我”,所以得修观。观呢,由定来起观,成就“暖”。由定起观后呢,修下品寻伺,通过这个“明得定”,然后起下品寻伺,然后知道所观照的,比如观的佛不离自心,也是空性,然后呢,好象木头跟石头摩擦,要产生火,木头跟木头摩擦产生火,有点意思了,要开智慧了,这就叫“暖”。接着要修“顶”,进一步上品寻伺,再观能取、所取,所取不离能取,是了无自性的,那智慧的火越来越大,观照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厉害,这是“顶”。然后达到“忍”,“忍”就是能、所都是空性,不可得,能观照的心也是缘起,所观照的物也是缘起,起如实地观,这下品的如实观,依照“印顺定”起如实观,这样呢,然后能“忍”,“忍”再进一步地修,依“无间定”,无间断的定,然后起上品如实观,达到能、所都是空性的这种功夫,达到世第一位。

  好,这样功夫不间断的用,最后达到能所双亡的时候,功夫到家,突然破了,就见到了真如空性了,这就叫见道位,也就是通达位,通达位就是第三位,成佛的第三位叫通达位,也就是初地。初地断身见,执著身体为我的这个思想才破掉了,那对于能解脱的疑,绝对再也不怀疑,再也不会修错,戒禁取见绝对再没有了,相当于解脱道的初果。然后转六识,再也不会打妄想,为什么?证得空性,他的智慧一定是符合于真理的妙观察智,把第六识打妄想、分别心转过来成妙观察智,把第七识老是执著为我的这种念头、心态、思想转过来。为什么?空性证到了,而没有能、所地执著,这叫平等性智。所以,六祖说:“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六七因中转”要在初地的时候,“五八果上圆”要到成佛的时侯,八识要转,得成佛的时侯,转八识为大圆镜智,前五识也转为成所作智。

  所以,这个修行要这样来的。

  这时候,布施才真做到圆满了。果位上的菩萨为什么能大布施?像观世音菩萨救我们,他无条件地救我们,没有执著了,能执著、所执著,什么心都没有,完全的无私、无我,为什么能做到?而且永远的安详、解脱,不会说布施有患得患失心,为什么?他布施早圆满了,因为登初地就圆满了,而观世音菩萨早因为布施而成佛了,他经过了一地、二地乃至十地,等觉、妙觉,他都证圆满了。

  所以呢,你要到通达位才真开悟。平时说,哦,我明白了,我放下了。要真放下啊!这个“我放下了”,是要到初地,开悟、证悟的时侯。所以,你假如说,坐在这里还在打妄想,然后说我开悟了,一点门儿都没有啊!你连定都没有,更不要说慧观了,更不要说开悟了!

  所以,你要修定,你要弄清楚路,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上来。

  好,那到了初地是不是就圆满了?开悟了,是不是就圆满了?不是啊!还要到修习位,修习位就是二地到十地乃至等觉。修习位就是悟后起修啊!悟后起修,每一地都圆满一个波罗蜜,十地圆满呢,就是十波罗蜜圆满。十波罗蜜就是布施波罗蜜,初地就圆满;二地是持戒波罗蜜圆满。平时说我持戒,有的人说,我持戒持得很清净啊,我不犯。你要持戒持清净、圆满了,到二地的菩萨,就绝对一点点都不会颠倒的;忍辱,我们平时说忍辱,这是悟前修,真正的忍辱忍到圆满,圆满的空性,忍圆满了是三地;然后接着是精进波罗蜜,四地;乃至五地禅定波罗蜜圆满,什么定都圆满;般若了,六般若波罗蜜圆满,是第六地;然后第七是方便波罗蜜;第八是愿波罗蜜;第九是力波罗蜜;第十是智波罗蜜,这十波罗蜜圆满,每一地的功夫越来越高,越来越殊胜。

  那平时我们说,如如不动,什么时候如如不动了?达到绝对的如如不动,要到第八地的时候,第八地的菩萨断尽了烦恼障,跟阿罗汉一样断尽了烦恼障,不受分段生死,三界的生死再也没有了,一点点习气都没有,才真如如不动呢!所以,我们平时说,你看破、放下,如如不动,这是方便说,是悟前修,是观照修,不是说我们真正做到了如如不动。

  悟后还得修,为什么?因为还有习气在动啊!八识田里还有习气,只是不被它转,所以得断。烦恼障断圆满了,是第八地。第八地,烦恼障断了,不再受三界的生死。那欲界、色界、无色界不受生死,是不是圆满了、成佛了?还没有。为什么呢?所知障还有。所知障不是烦恼,它是度众生的妙用,神通变化、种种方便还没圆满,所以呢,自己了了生死,要达到成佛,还要觉他得圆满。因为阿罗汉也觉他,也度众生,但那是随缘;那积极地度众生,而且方便多多,广大无碍地度众生,那要什么?八地以上再修,转所知障,这样的。那到所知障,度众生圆满,绝对再也不用再做了,大圆满,那是佛。

  佛没有烦恼障、所知障,叫妙觉。妙觉属于究竟位,究竟了、圆满了,功德圆满。三身圆满、四智圆满,八识转成四智,叫佛,这是究竟成佛,那就是大圆满。那到等觉,佛以下、十地以后是等觉。等觉是什么呢?等觉呢,它的功德相对于三大阿僧祇劫的这个功德已经圆满了,但是百劫相好还没有修好,相好,我们说“相好光明无等伦”啊,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无量相好庄严还没修圆满,所以,等觉就是叫补位菩萨。为什么叫补位?就是候补佛。比如说,这尊佛退了,那么,下一尊佛就叫候补佛,叫等觉。弥勒菩萨就是候补佛啊,经过好长好长时间以后呢,补这一位佛,那我们现在还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时期,还没到弥勒菩萨的教法时期,现在还属于释迦牟尼佛的教化期,等到释迦牟尼佛的教化期结束以后呢,有一段黑暗期,完全没佛法的黑暗期,黑暗期过去以后,才到了弥勒菩萨成佛教化的那个时候。

  所以呢,成佛它有五个位。第一是资粮位,第二是加行位,第三是通达位,第四是修习位,第五是究竟位。

  所以,我们现在加行位还没有修啊!加行位一定要修。因为什么?因为我们还没有得定。我们为什么不得定?福慧两种资粮没圆满。所以,你说,那我该从哪里修?先从菩提道次第,下士道开始修,修好了,然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平时经常观照自己。

  所以,真修行呢,分三步走,第一叫前行,前行就是听闻正法,明白道路,菩提道搞清楚,然后修,平时修。在日常经常观照属于什么?助行,帮助正行做的。比如说,不要执著了,持好戒了。为什么?因为你听明白了道理,说不执著,但是事情来了,还是执著得要死,甚至说我不动心,但是呢,到时侯那个习气呀,就要你命,非让你动心不可,非让你干不可,这时候就得有助行,但是功夫不到家怎么办?还是要干,这时候就要持戒,要明白因果,用因果、恐怖的地狱来警惕自己,还有要求佛力加持。所以,助行就是日常修的,前行是明白道理,助行就是日常要做。那日常做,是不是有的人说的,我天天观照就好了,这要得定啊!但是这还不行,得定、开慧呢,要正行,真正地做,就是要坐下来打坐、诵经,所以,你们不要只是听来道理了就结束了,有的人听完道理了,以为就好了,我懂了。懂了,你生死、烦恼一大堆呀,这是前行,你听懂道理,只是一点前行而已,还不一定圆满。那有的人说,我日常工作,我平时经常观心,不就行了吗?干嘛要去念经、拜佛的,又干嘛要去打坐呢?不行!你日常观好了,只是助行,帮助的,那你要经常修行啊,打坐,专注一个心,然后诵经,这叫正行。为了修得定,破五盖,专心一处,然后由定起慧观,这叫正行。那有的人光修正行,不修前行,稀里糊涂的,或者不修助行,在这里打坐打得很好,但是等一下出门了就去贪、嗔、痴,助行没有,这不行。

  所以,前行、助行、正行,三个都要做。那一开始从前行,然后注意助行来修,就是说听好道理,平时日常工作要注意,然后再来好好念佛,这样呢,修资粮位圆满了,得了定,再修加行,加行修好,就能够开悟,这样的。开悟后再修。

  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