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全文网

漫谈中国佛教禅观

发布时间:2022-09-08 09:16:26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漫谈中国佛教禅观

  ◎释妙嘉整理-佛教青年基金会

  一、佛法中最重要的义理思想

\

  佛教已经二千五百多年了,所展现时间的遥远和空间的辽阔,以及宗派之多、法门之广,佛教已经是一个伟大的宗教。南传、北传、藏传……,回到了根本佛教的传承来说,就解脱道的宗旨,佛教重要的思想: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及大乘的菩提心、六度……这些是佛法的核心本质。

  佛法之中当然会有了义的佛教、不了义的佛教,方便的法门、究竟的法门等不同,或者因为流传到某一个国家、某一区域,受区域方便适应,会展现不一样的特色。例如未来的佛教,还要加上“西传”这一系统,即西方人在西方社会中,用西方哲学,加上西方文化、西方背景,消化了佛法之后,展现另一套适合西方形式的佛法,那就变成“西传”。

  所以佛教在弘传中,还是要回顾到佛陀的法,就像印顺导师把印度一千七百年的佛教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称作“佛法”,第二阶段是“大乘佛法”,第三阶段是“秘密大乘佛法”……这区分用得恰当:离佛比较近,成分还是比较是佛的法,所以用“佛法”;而展现大乘、摩诃衍乘的佛法,也是佛法,称作“大乘佛法”,秘密大乘则表示含有秘密色彩。

  条理的抉择因人而异,对四圣谛、八正道、六波罗蜜,赋以何等解释?以及由出离心到菩提心,如何将大小乘圆融起来?另外,佛教因时、因地、因人,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适应,契机的方便不可少,但在契机的同时,不要忘记要常常回头照顾到契理,契理就是导入到熄灭贪嗔痴。我执、我见是生死的根本,而人类文明有很多的灾难,来自欲望太多。

  二、个人修持经验

  就一个出家人来讲,出了家后的生活、寺院环境,应该要有一种规范:包括规律的、制度的、乃至仪式的修行阶段、成长阶段……,这不可少的。我过去在传统的道场,也是样训练出来的:早晚课、戒律、威仪,以及身为一位出家人,接引信众的法会唱念、法器等等都要学的。

  至于个人心灵内在的佛法理念、观点,以及修行经验而言,早期我是念佛的,也看了一些禅宗的书籍,后来从太虚大师的思想激发我关心整体教团的兴衰,尔后又接触到印顺导师的思想。如果要谈心得及受用的话,较深刻的是中观。中观是性空学,有人一听到“性空”这两个字,就会觉得空呀、空呀,很玄!我会回过来解释:要懂“性空”,先要懂“缘起”,缘起学不好,就不能通达性空。所以从中观的性空,不落两边,把握中道,展现在生活的缘起。

  所以就缘起的适应方面来说,目前我个人的生活,忙或者不忙、事多事少、是静是动,我都尽量调适,能够自在、自在,这样就好了。至于对整体佛教,我的关心是绝对不会退的,对教团的兴衰、对正法的信仰、对正法的奉行、对佛陀慧命的延续,当然我是依教奉行。

  目前对僧伽教育的关注,多过在世俗性的、社会性的、信徒这方面……,这是我工作的兴趣和重点…..对于教团健康的发展,以及僧教育的培育,这种兴趣多于对信徒的弘法。

  三、中国佛教禅观之本质

  我看慧皎大师编的《高僧传》第一集,里面有个“习禅篇”,《高僧传》把高僧分为十类,其中有一类是修禅定的禅师。第二集,道宣律师写的《续高僧传》,也有“习禅篇”,也是写禅师。第三集,宋朝赞宁法师写的,叫作《宋高僧传》,名称虽是“宋”,实际内容却大都是介绍唐代的禅师。

  我们要看中国佛教的禅观,不能从唐代开始,应该要回到汉朝,佛教刚传入中国,那时已有人在修禅了。尤其西晋、东晋、南北朝,被称为禅师的多得是!所以谈中国佛教禅观,应该不是从唐朝八大宗之后的禅宗之后的禅宗范团去看中国的禅。因为唐朝,中国佛教进入中国已经五、六百年了,两晋、南北朝这么长的时间,修禅观的就很多,这一部份也要研究、发扬出来。尤其三论宗、天台、华严的大师,都被称为“禅师”,可说中国佛教从来没有忽略禅观!

  到了唐朝,由初祖达摩祖师传到了五祖弘忍,弘忍再到六祖慧能,之后的中国人讲禅、讲中国的禅,就归成一个宗派性、独特性的专宗。禅形成专宗、乃至中国佛教形成专宗,隋朝到唐朝时候最明显。但是慧能大师也不是有意要创立一个独立的禅宗宗派,是传到他的徒弟,像石头希迁、百丈怀海,而更是成气候的是第三代,所以慧能传到第三代的时候,中国祖师禅开始形成,或者说是更明显的形成。

  四、中国佛教禅观种类

  魏晋那个时代的出家人,大部份被称作禅师,这表示中国自古重规禅观以作修行,而念佛法门稍微慢一点。早期的念佛观也跟禅观有关系,像庐山慧远的莲社“实相念佛”也是一种禅观。讲中国佛教禅观之本质,首先应肯定中国佛教的传承、修行的法门,事实上就是以禅观为骨髓。近代的太虚大师也说:“中国佛教之特质在禅”,禅观是佛法的本质。

  至于思想核心,历史上也是有它的阶段,比如到五代、宋之后,尤其宋之后,大多是参公案、参话头、默照禅这一类,我觉得它有一点是时代的契机,也是一种方便。禅宗分五个宗派,修行各有特色,这些有的我并没有深入去探讨,只是初步的印象。

  至于像南传常谈的“四念处”禅法,其实在汉传所翻译的汉文经典里面,这些资料都有,包括这个传承也是有,像安高最早把佛法带过来,就是“安那般那念”,这种“数息”的修法,一定会谈到四念处或类似四念处。另外,中国天台宗算是止观最集大成的,智者大师谈的《小止观》、《释禅般若蜜》、《摩诃止观》,几乎把大小乘各种禅观的法门集成了,现在的台湾佛教重要的工作是:怎么样把我们自古以来就有的禅观法门,把它发扬出来?……我想这个才更重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