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全文网

夏嘎巴大师出生时不哭不闹,睁着眼睛笑望众人

发布时间:2024-10-27 02:46:48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夏嘎巴大师出生时不哭不闹,睁着眼睛笑望众人

夏嘎巴大师与雅玛扎西其寺

夏嘎巴大师(1781~1851),青海省同仁县双朋西乡娘加村人,俗名阿旺扎西。生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父亲是菩萨切沃钦贝的化身,叫措堆大堪布(多吉朗结仁波切),为皇室贵族,精通五明,拥有可随时降雨的法力,母亲叫扎西则。

一天,夏嘎巴的母亲梦中见到一朵白莲花和一个白海螺,她将莲花戴在头上并吹响海螺,这时出现了一尊寸大的观世音菩萨佛像放出许多光芒从头顶照入体内,她立时感到周身温暖通畅,身心愉悦。这显然是夏嘎巴入胎的征兆。

夏嘎巴出生时不哭不闹,而是睁着眼睛笑望众人。一个亲戚为他占卜后说:“这个孩子将来必有一番作为,如果在家,将成为一名百人难敌的英雄;如果出家,会是一位能调伏八万四千烦恼的大成就者。”自幼夏嘎巴便显示出过人的秉赋和悟性,学习文字一点即通,对一切众生自然显发无伪的慈悲心。

16岁出家为僧,初拜雅玛扎西其寺(宁玛派)活佛俄杰程列为师,19岁时,经先巴格勒亥格西介绍至循化县古雷寺受比丘戒。21岁时前往河南蒙旗阿柔部落,拜红教高僧俄项达杰为师,在其座下习经5年。俄项达杰赐法名措周仁卓。后前往青海湖海心山、今果洛州境玛卿山和兴海县赛宗等地云游习经和搜集民间文学素材。

30岁左右时,与前往西藏朝拜的香客为伴,从今兴海县历一年之久到达拉萨,前往各大名寺朝拜、献布施,拜访了许多名僧,刻苦攻读佛经,研究宗教理论,广泛接触群众,深入了解社会状况。在西藏期间曾两次游历尼泊尔,修建“卡哈尔佛塔”,在藏传佛教界获得盛誉。曾在米拉日巴修行居住过的山洞中修炼。后来成名,人们称他为“夏嘎巴”(意为佛祖洞贤人)。夏嘎巴60岁左右时返故里,常住雅玛扎西其寺致力于写作。公元1851年(清咸丰元年)逝世,被尊为雅玛扎西其寺夏嘎巴一世。

夏嘎巴一生云游各地,以苦修闻名。他在刻苦钻研佛学的同时,广泛地搜集和整理藏族民间文学。著有《夏嘎巴自传》、《奇幻集》、《道歌集》等20余函,后人辑成《夏嘎巴全集》。在佛学理论上,他无门户之见,对藏传佛教各派精要兼收并蓄,有独特见解。同时,他又是一位著名的藏族民间文学家,其著作吸收了大量的民间故事、神话、寓言、谚语等,通俗生动,在民间广为流传。他的不少作品还反映青、甘、川、藏以及尼泊尔等地山川风貌,风土人情,有很浓的纪实性。他的《道歌》既是一部文词优美的民歌集,也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诗作。至今在雅玛扎西其寺和其家乡还存有他的十几部著作手稿。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藏文版《夏嘎巴传》和《夏嘎巴道歌》。夏嘎巴及其著作受到国外藏学界的重视和研究,在法国已出法文版《夏嘎巴传》。

雅玛扎西其寺位于县治东偏北38公里处,在今双棚西乡东切保隆哇沟的侧山头,当地青松环抱,风光秀丽,且地处偏僻,是佛家静修地。据传,最初建在切保隆哇沟中段北山脚下,后迁背山山梁,又因地狭坡陡,再迁今址。《安多政教史》载,该寺最初由嘉堪布的转世根敦丹贝尼玛倡建经堂、弥勒殿和活佛居室等,从而形成寺院,以后由夏嘎巴主持寺务。1958年,全寺有大经堂、弥勒殿、护法殿各1座,昂欠2院80间,僧舍24院 360间,建筑总面积约35亩,寺僧50人(内活佛3人,完德26 人),耕地30亩,树林200亩;马30匹,牛50头。“文革”中建筑拆毁,1987年批准开放后,新建经堂12间,僧舍5院20间,昂欠1院,茶房1座,现寺僧10人,由老僧喜饶布主持寺务。

资料:

雅玛扎西其寺是黄南地区较出名的宁玛派寺院。

该寺夏嘎巴一世措周仁卓(1781一1851)是青海佛教界出名的高僧。他出生于双棚西的娘加村,俗名阿旺扎西,一生云游各地,以苦修出名,著有《夏嘎巴自传》、《四幻书》、《道歌集》等20系函,辑成《夏嘎巴全集》。在佛学理论上,他无门户之见,对各派精要兼收并蓄。同时,他又是一位民间文学家,其著作吸收了大量的民间故事、神话、寓言、谚语等,通俗生动,在民间广为流传。不少作品还反映甘、青、川、藏和尼泊尔等地山川风貌和风土人情,有很强的纪实性。夏嘎巴系统共传三世,二世晋美吞去乎丹贝坚赞,同仁隆务庄人,享年57岁;三世益核丹贝坚赞(1910一1980 ),亦隆务庄人。雅玛扎西其寺也是近代著名藏学家根敦群培(1905一1951)早年学经的地方。根敦群培,双棚西村人,青少年时期在雅玛扎西其寺出家学经,后求学于支扎、隆务、拉卜楞和拉萨的哲蚌寺郭莽扎仓等,辗转于西藏、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精通藏、梵等文种,擅长绘画摄影,对藏族历史、文学、佛教哲学、美术、逻辑学、语言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思想革新,著有《白史》、《龙树贡坚》等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