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全文网

历史上的今天——664年3月27日,唐朝高僧、法相宗创始人玄奘坐化

发布时间:2024-08-20 02:48:43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历史上的今天——664年3月27日,唐朝高僧、法相宗创始人玄奘坐化

玄奘(602—664),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俗姓陈,名陈祎(yī),河南洛阳洛州(今河南偃师)人,世称唐三藏,意为其精于经、律、论三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他是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也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玄奘出身名门望族,祖先历朝为官,父母早逝,长兄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法号长捷。玄奘自幼跟随兄长诵习经典,娴熟儒道百家典籍,受其影响很大。隋炀帝大业十年(西元六一四),皇帝下诏度僧,准许百姓出家。当时玄奘年仅十三岁,前往应试。因年幼不合规定,未被允许进入考场。玄奘很伤心,徘徊考场外不愿离去。当时主考官为大理卿郑善果,见玄奘小小年纪,相貌庄严,器宇不凡,便问道:“你年纪尚小,出家为僧,想要作些什么呢?”玄奘立即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我要远绍如来家业,近光佛教大法。”郑善果嘉赏其对答出众,破格以沙弥身份录入僧籍,法名玄奘。

玄奘出家后,与兄长共居净土寺,听《涅槃经》,学大乘论,达六年之久。当时正值隋末唐初的动荡年代,但为了求得佛学的真谛,玄奘跟随兄长开始云游访道,足迹遍及全国。玄奘在蜀四五年间,师从多师,研习大小乘经论及南北地论学派、摄论学派各家的学说,学业大进。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玄奘在成都定慧寺受具足戒。随后历游荆、湘、苏、皖各地,参访名师,讲经说法。但玄奘通过学习,发现各处教法异说纷纭,尤其各个汉译佛典的义理解释不一,令人不知所从,于是玄奘发大宏愿,决心亲自至西方取经,追源考证梵文原典以解众惑。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到长安学习外国语言和佛学典籍,请求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决定私自前往。公元627年夏天,秦陇一带遭到霜雹灾害,受灾缺粮的人逃荒四处就食。玄奘趁这个机会,混在灾民要饭的队伍里,偷偷地溜出了长安,开始了去西天取经的艰苦跋涉。后来他的这段经历被演化成《西游记》,故事里的唐僧被塑造成一个超度众生的长者,其实这年他才28岁,正是身强力壮的黄金时代。

玄奘西行经过秦州(今甘肃天水),来到凉州(今甘肃武威)。凉州总督李大亮得到玄奘违禁西行的报告后,逼令他返回长安。玄奘在当地慧威法师两个徒弟帮助下,秘密出走,白天休息,夜里赶路,风餐露宿才到达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瓜州刺史独孤达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对玄奘十分客气,给予殷厚招待。玄奘住了一月后,凉州追捕他的公文已到,州吏李昌为玄奘立志去印度取经的精神所感动,当面撕毁通缉令,催促他快速西行。

走了八十多里,玄奘进入一望无边的莫贺延碛。这里荒凉浩渺,玄奘一连走了四夜五日,滴水未进,直到遇见一片泉水草地,才将他从万分危急中救出来。两天后走出莫贺延碛,踏进了西域伊吾国(今新疆哈密)地界。邻近的高昌(今吐鲁番地区)国王听说大唐法师玄奘来到伊吾,就派使者盛情邀请,并要求做玄奘的弟子,把他当活佛供养一世。玄奘坚决不改求法志向,绝食三日,气息渐微,国王遂要求他讲经一月后即放行西去。

整整一个月,玄奘讲经完毕,临行高昌王赠给玄奘许多金银衣物,给他配备了随从马匹,并给沿途各国君王写了二十四封信,托他们照料玄奘。玄奘一行又经过十三国,进入今阿富汗境内,紧接着又翻过有名的大雪山(兴都库什山),这里冰雪千古不化,山谷强盗出没,饥寒交迫使剩下的随从只有几个僧徒了。但这一切困难险阻都没使玄奘退缩。终于在公元628年八月,玄奘到达了目的地———印度。

最初,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后来游历天竺各地,并与当地佛学家辩论,名声大震。玄奘在天竺学习了近二十年,最终拒绝了天竺的盛情挽留,回到了长安,并同时带回了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受到唐太宗的热情迎接。

为了保存从天竺带回来的珍贵经文,唐太宗特地在长安城内的慈恩寺西院修筑了五层塔,也就是今天的大雁塔。从此,玄奘和弟子一边忙于宣扬佛法,一边从事梵文经典的翻译工作。在19年的时间里,玄奘和弟子窥基等人共翻译出75部经、论著作。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玄奘还将西行沿途的风土人情、政治、历史、文化等编纂成《大唐西域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玄奘大师留给后人的还有“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的玄奘精神,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脊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