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天:佛说十善业道经略说(二)
发布时间:2023-11-22 01:31:16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上次我们简单的说到《佛说十善业道经》的重要性,接着再深入地说一下这个内容。
我们说“五戒”和“十善”都是修行的基础。圆满地做好五戒,是得人身的基础;圆满地做好十善业,是得天人身的基础,也是戒定慧三无漏学的基础。于是,我们要对这个基础的重要性升起足够的重视。如果不能重视这个基础,就算修行地再努力再用功,很遗憾出不了轮回,同样也不能投生天道。借用四种清净明诲的语句结构来说:“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十善不修,人天难得”。
佛陀对弟子的一切教育最后都归类到戒定慧这三个字,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以戒为基础,以定为手段,以慧为终极目的,用智慧的光明照亮我们生命流转的路。所以大家要明白,这个戒行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学佛不能把戒做好,学佛有所成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古印度,某个国家的一个地区出现了一条非常巨大的恶龙,这个国家的军民没有一个人能把这头巨兽赶走,而且这头毒龙呼吸释放出的毒气就会毒死很大一片草木和附近的动物。当举国都没有办法的时候,来了五百位罗汉,这五百位罗汉一起用神通力,想把这头巨兽驱逐,但是努力了很久都没有办法把这头巨兽赶走。这个时候来了一位比丘,这个比丘对这头恶龙说:“仁者请速远去”,这头龙一听就转身离开了。五百位罗汉一看,就去问:“我们五百个罗汉用神通都没有办法赶走他,你是怎么做到的?”这个比丘说:“我持戒圆满无漏。”就是这个持戒圆满无漏,就有无比的力量,就会得到无比的尊重,得到无量诸天大众的赞叹和恭敬。于是,虽然他没有证得什么果位,没有什么神通,但是单凭这一条,就足以让天人恭敬、众神围绕、众生爱戴了。
这个结果我们要思维:众生看中我们的什么?看中我们的真心。佛菩萨看中我们的什么?也是这个真心。看的都是这个真心,不看假的,那些虚妄的、错误的、颠倒的,众生看到了就会远离,天神看到了,也会弃之而去,佛看到了也不会伸手去救度这样的人。为什么?因为这个心是假的,没有升起真正的心来,这个真心才是出三界的依靠。
我们知道孝能通天地,这个孝是什么?就是真心。于是不只是孝能通天地,慈依然能通天地,喜能通天地,舍还能通天地,这个心是真的就可以通天地,于是天上天下,无事不办。
为什么会有这样巨大的效果?这和世界的诞生有关。一切的物质现象都是能量现象,一切的能量现象都是精神现象,一切的精神现象都是我们如如不动的、这个真明圆妙的心的功能外显,投放在外就是山河大地,就是宇宙万物,投放在内就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于是对内的这些和对外的那些,都是这个心功用的外显罢了,于是万法由心,万物唯识。
“五戒”分别是杀盗淫妄酒,其中以妄为口业,其他四个是身体能造作的。“十善”就更加的细致,分别是:身业有三——杀盗淫;口业有四——两舌、绮语、恶口、妄语;意业有三——贪嗔痴。我们可以称呼十善为五戒的扩大版,而且他是完全升级到身口意三个业根了,全部包括没有遗漏。所以这三个业根看住了,没有新的业力造作,旧业酬偿完毕后,随便做一点功德就可以借由这个功德出离轮回。这十善业做好了,就是一条通天大道,就是一条下连三界、上通圣贤的大道,所以这十条不要小窥。
“经”,这个字是通称,所有的佛经都可以叫做经。前面的“佛说十善业道”是这部经的别名,而这个经字是通用的,大家都可以用。所有的佛经必须具备四个内容,就是法、常、贯、摄这四个部分。
“法”是法门、方法。如果我们在一部佛经中读不到法门,这部经对我们的利益就微乎其微了。所有的佛经都必须埋藏法门,于是就像前一段和大家分享过的《地藏经》一样,法门太多、方法太多、手段太多,能解决的问题也太多,于是很多人可以通过这部《地藏经》得到真实的利益。有法门埋藏在里面,大家就能对号入座,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有问题,有解决方法,这个利益就是真实的,只要你愿意相信,真的这样去做了,就会得到这样的结果,这个就是法门。所有的佛经必须有法门,于是不管是几个法门,或者几十、几百个法门,或者只有一个法门,这都没有关系。如果没有法门,我们就要思维:是不是我的善根福德不够,不能领受这部经中的法门。当然前提条件是正统的佛经,而不是一些伪作的经文。
“常”就是恒常不变。佛经在形成的初期是佛陀宣说,弟子靠记忆背诵下来的。佛陀宣讲的所有内容分为三部,分别是经、律、论,这三部也叫三藏。佛陀涅槃后,大迦叶组织了第一次的佛经集结,在经部的集结主要是阿难背诵。
佛陀为弟子讲法,与会的弟子有一个常随僧团,一般都是一千二百五十个大比丘。这一千二百五十人不只是常随佛学,更重要的也是为佛作证, “如是我闻”,于是,阿难在前面背诵,与会的大比丘认定无误,才会敲板定下来,所有参与的比丘不管参与过否,都要背诵下这部佛经。所以在佛经的集结上来说,没有半点可钻空子的地方。在佛陀涅槃两百年左右,古印度出现了最早成体系的文字,这些文字和其他文明的文字一样,刻画书写在骨头石头贝壳等上,但是古印度的文字写在一种比较宽大的树叶上,形成了最早的文字版的佛经——贝叶经。
随后,在佛教的跨越国界文明的弘扬中,信众对佛经的需求越来越高,必然形成了翻译佛经的事情,所以翻译佛经的大师都希望自己翻译的佛经能不违背佛陀的教义。就像鸠摩罗什这位伟大的译经师,他最后很遗憾的说:“我虽然出家,戒行不清净圆满,但是如果翻译的佛经不违佛陀的本意,圆寂后我的舌头不会被火烧坏。”果然这位鸠摩罗什圆寂后,火化他的身体,他的舌头竟然没有被烧坏,而且敲之有铿锵之声,他的舌头成了一颗难得的舍利,后来被人建塔供养起来。
中国唐晋时期翻译的佛经非常多,而且很多佛经经多个译经师翻译,所以在用词斟酌上稍微有些不同,除此之外没有区别。就像《无量寿经》是一个汇集本,《心经》翻译的版本很多,但是大家都以玄奘法师翻译的为最佳,《金刚经》有最少七个版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把最容易理解的保留下来,那些非常拗口的本子就会一点一点的淡出。无量的大德高僧用他们的心血宏愿,帮助我们在汗牛充栋的典籍中甄选优中之优的版本,当这个版本大家都认可后就成为一个固定的版本,以后没有一个人可以改动这本经的一个字,就算是帝王将相亦不能改佛经的一个字,这就是“常”——恒常。
有人说佛经多是被人篡改过的,一位大德说:圣人尚且不受威逼利诱,何况出家视死如归的僧人呢?何况能影响佛经走向的大德高僧呢?怎么能受人的影响改佛经的字句?佛经多是被篡改的言论,不管是谁说的,这个说的人,不管造作了多少的功德善利,这一条就足以下地狱,而且足以贤劫千佛不度、永处地狱中。为什么呢?因为这句话对佛教的伤害非常巨大,对众生的误导、对众生无量劫善根成熟的浪费,这个罪过实在是罄竹难书!所有的罪过中以断法身慧命为最,断法身慧命以谤佛谤法的手段为最。佛经的原文,不管我们多笨拙都要读的,只有原文才有这个恒常性。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经的白话版,对那些不了解佛法的人来说看一看还是可以的,如果真修行,一定要依止恒常不变的了义教义,这是佛经中的“常”。
“贯”是贯穿的意思,是上连佛心,从佛陀无碍智慧中流出,下连众生根基,契机而宣说权便之法。于是这个贯穿就是把佛的慈悲智慧和众生离苦得乐的愿望贯穿在一起,另外还把佛菩萨修持的心路历程也穿成一串。穿成一串,我们一根手指就可以拿起无量多的珍珠,于是佛经的这个经,就是提纲挈领的总纲领,也就是陀罗尼,又叫总持,就是修行方法的汇集处。于是我们真的可以做到,读懂一部经、经经都通,因为每部经都是从佛陀无碍的智慧中流出的,都是从佛陀的慈悲心中流出的。
“摄”又叫摄受,就像吸铁石吸铁钉一样,佛经对众生有一个摄受吸引的作用;同时也会对那些心念不对的众生产生一种干扰,让他读不进去,读过了就像划过天空一样,没有一点痕迹,没有留下一点点的印象。
佛经的“经”字义理非常的深邃,包括了法常贯摄这四个部分,同时还有很多义,比如说花蔓义、涌泉义、绳墨义。总结下,佛经就是佛菩萨得清静解脱的道路,修持的方法,心路的历程,就是给我们所有后人修持的指导。
这部经的翻译者是唐朝时期于阗国的一位三藏法师,叫实叉难陀。当时正逢唐朝非常崇尚佛学,国家的首脑,常常对其他国家发出邀请,请能翻译佛经的法师来到内地翻译佛经。唐朝时期,这位法师居住在现在新疆的一个小国,叫于阗国,是一位精通经律论三藏的出家僧人。所以有的版本我们能看到“奉诏译”这三个字,意思就是奉国王的诏请来翻译佛经,这个版本就是这样。比如普贤菩萨行愿品也是一位叫般若的法师奉诏来翻译的。
佛教进入中国以来,一直都倍受国家重视和推崇,所以几乎所有翻译佛经的工作都是要动用国家机器才能完成。就像唐朝的玄奘法师,他翻译佛经的团队就五百人左右,这五百人每日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这位实叉难陀,虽然没有玄奘有名,也没有鸠摩罗什有名,他翻译的佛经数量也不是很多,传说只有十九部,但是这十九部佛经里,有三部都非常的重要。第一部就是这部《佛说十善业道经》,这部经是人天共尊的修行纲领,是出三界的基础,所以非常的重要。第二部是我们每个学佛人必读的一部经——《地藏经》,也叫《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经》可以说是学佛人的法乳,就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孩,要活命必须要吃这个奶水,《地藏经》就是我们每个学佛人必须要吃的奶水。这个奶不吃,我们的法身慧命很难活下去,更不要说能长养慧命,接续法脉了,所以《地藏经》非常重要。还有一部大经,可以说是所有佛经中最最重的一部经,就是八十卷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三部经的重量已经超越所有翻译佛经的法师的贡献了,这位法师对大乘佛教的贡献,可以说难以描述,而且无人能出其右。
南无本师释迦佛
南无本师释迦佛
南无本师释迦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佛说十善业道经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