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全文网

人间天:佛为什么讲善法?

发布时间:2023-11-21 01:34:22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人间天:佛为什么讲善法?

老师,世尊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包括各种佛经也是提倡断恶行善。我理解佛法是成佛的法,是回归自性的法,自性里有善恶分别吗?

为何要执着于行善?行善和做恶对回归自性的帮助或者阻碍有何不同?执着于行善是否也是一种迷惑颠倒?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圣谛和俗谛。

谛,真理的意思,也就是存在圣、俗两大范畴的真理。

在理解佛法时,常常会遇到这种问题:

既然佛已经是毫无分别,为什么又要说分别法?

粗暴地说,分别法算俗谛法,也就是在俗世间这个道理是正确的。

但在俗谛是对的事情,在圣谛角度来解释可能就不对了,有可能是明显错误的。

因此,面对佛法的时候,要善于择法,并要借此把圣俗谛厘清。

当我们看到无差别、无染著、无相、离念等等的概念,感觉高高在上,因为这些都是要向圣谛去理解,也就是在更纯粹的圣人高度的真理。

这类的佛法现在我们也经常能看得到,往往那些心灵鸡汤里都能看到圣谛的影子。

因为入圣的高度不同,对应圣谛也会有深度、程度的不同。

阿罗汉也算圣人,声闻乘的圣谛和缘觉乘的圣谛就有差别,而菩萨乘、一佛乘对应的圣谛也会有不同,所以才有那样一句话叫做:“一地不知二地事。”同是登地的菩萨,二地菩萨的圣谛和一地菩萨的圣谛就会有差异,也可能是一地菩萨完全不能理解的。

按圆教,菩萨乘可分为五十二个阶位。

这就相当于,在菩萨乘所面对的圣谛和能理解的圣谛上,可能会有非常大的距离感。

如《地藏经》开篇文殊菩萨的那句话:以我的神力,千劫测度尤不能知,但是佛陀你这样说了,我即当信受,这个“即当信受”,就是我马上应该信受的意思。

这里强调的是:文殊菩萨对佛陀宣讲的内容,虽然不能证知,虽然这个事情不在自己能证明的范围里,但他选择相信。

佛教讲唯证方知,而这个“即当信受”好像是有点迷信,好像是有点不那么理智,毕竟千劫都证明不了的事情,可能其中还有疑惑尚未解决,理论上、理智上应该选择置疑,怎么能选择相信呢?

由此,就完全展现出作为大菩萨对佛陀的那种信心!

这信心从哪里来?

因为文殊菩萨久修善根,证得了无碍智慧!

他选择相信的原因并非是这个事情的本身可信、能信、值得信,而是因为自己久远劫来都在修持善根,从而才证得了无碍的智慧。以此无碍的智慧,在面对佛陀宣讲超越自己证明能力的事情时,文殊菩萨能做出对的选择,也就是选择相信佛陀,这是很不容易的!

还有一个隐藏其中的原因:也就应了“久修”二字。

因为他久修久行,对圣谛的逐层深入、次第进步、移步换景的变化,有明显的感受体会,所以他懂得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圣谛。因此,他选择在没能力证知的情况下,相信佛所说。

所以,在圣谛层面出现不同的解读,完全没什么不可以的。

这就需要我们学习圣谛的道理,知道对应圣人能做什么事情、能理解什么事情、能办什么事情,从而可以理解某法是对应什么层面的圣谛。

以前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层境界一层天”,意思是差出一层境界,可能就会有天差地别。

因此我鼓励大家阐述自己的理解,鼓励大家表述自己真实的体验,但不支持生搬硬套,不支持随便拿什么来一顿显摆,这是不行的。

在俗谛上,也就是在凡夫层面的真理,也有很多不同。

其中善恶法在这个层面落脚更多些,因缘法也是在俗谛的范畴,但因缘法可以说是俗谛的天棚,应该是俗谛中最高的法、最接近圣谛的法。

《楞严经》中出现了一个“因缘自然二俱排摒”的情况,用因缘法摒弃自然法,这没什么问题,但如果站在足够高的圣谛,因缘法也是要摒弃的。

对凡夫大众来说,在俗谛里的种种法中,因缘法是绝对真理了,是在俗谛层面不能撼动和触碰的,是绝对不能违背的,而圣人又因为要度世的缘故,也要遵循世间的规则,行事也不破坏世间规则。

这就给了我们一种错觉,好像佛菩萨常常当和事佬、当老好人,这也行,那也对,这样也可以,那样也没错,这就是由圣俗谛的差异而形成的。

作为我这个角色是较为鸡肋的一种状态:

我是学佛人,所以我应该向圣谛学习,体会、运用、推广圣人的境界、知见、知量;但我又要安住在俗谛去讲解道理,因为我还是俗人。做老师和做学生,因为角色不同,在这点上会有分裂,当有一天你们处在这个状态,就会体会到这感觉了。

其次,谈一谈佛为什么讲善法。

圣俗谛的部分理解了,再来说这个问题就简单了许多。

因为出轮回不是一时、一刻、一念的事情,并不是我们理解的:一学佛,马上这也顺利、那也好了。

这完全是迷信、颠倒!

出轮回是要有过程的,要有弃恶的过程,你不弃恶,怎么接触善缘?

没有善缘,你怎么接触到师缘?

没有师缘,怎么成就法缘的接触?

没有法缘,怎么学佛?

弃恶,是需要勇气、需要方法、需要手段、需要过程、需要认识、需要忍受反复的。

就像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哦,不能做这个事情了,这是恶事,我要戒掉它。”

有的人是一下就戒了,但我说:因为那是对你影响不深刻、不久远的事情,才能一下戒了,如果是对你影响非常深的事情,想一下就戒了,就不那么现实了!

比如,我从小不吃肉,虽然长大了略微吃了一点,但戒掉肉食对我而言就毫无难度!

而对有的人来说,就戒得风生水起,各种困难都出来了。因为对他而言,吃肉的影响更深,不是轻易能戒掉的!所以他要学习:

为什么不能吃肉啊?

为什么吃肉不好啊?

为什么必须戒掉啊?

为什么一定不能再触碰了?

这些需要次第学习,才能在理论上明白,然后需要在事上不断敦促自己去落实,在落实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反复、出现波折、出现走回头路的局面。

用《地藏经》的道理,马上就能把这种粘连不清的状态撇清:杀生食肉者,必落恶道!

《楞严经》如此说:“是食肉人,断菩提路。”你的菩提大道已经被自己吃断了,还吃啊?!

善法在俗谛里算是中层干部了,因为下面还有知恶、识恶、改恶的一系列可以归属于俗谛戒的范畴。

你想在俗间混得好,俗谛的这些恶事要戒得掉才行,这就有敦促向上、向善、向光明的层面了。

如果对恶不能清晰了知,断恶就没什么理论支持,也没什么动力,断恶就不是必须的。

如果知道了杀生吃肉者必落恶道,并真正地相信,那么面对肉食会是什么心情?只是不知道的时候,才会大快朵颐,吃得沟满壕平了。

可是世间的善恶之报饶得了谁呢?

你没戒除恶,想避免恶道、避免恶果,这是不现实的,只能为未来埋下无尽的苦难、烦恼和血泪!

当这个人还在忙于和各种债主打交道时,如果想把他带离向坏的走向,债主也不答应啊!所以,这个时候他能改变的空间很小,虽然能接纳的机会会因为痛苦烦恼而生成,但因为条件很不好,这个机会稍纵即逝、很难把握,也很难在合适的时候就引导进佛门的。

学佛是六道众生的刚需!

并非所有众生都能意识到这个刚需!

等他真实感受到这是刚需了,往往也就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在鬼门关前面晃悠了。

这时如果没有极其猛力善巧的方法,这个局面就是无法改变的!

谁不想要那样的方法啊?

但是,你有福报能遇到吗?

有遇到了就能信的善根吗?

有那份因缘在合适的时候遇到合适的人,告诉你合适的方法,给你合适的指导吗?

这就要拼福报了!

我常说:“学佛是拼福报的”。

你想学下去,就要有足够的福报做支撑,这也是断恶行善对后续解脱的支撑。

你想获得解脱,就必须断恶!

恶因不断,你就会被恶事纠缠,在恶事的纠缠中,你能有心情学佛吗?你能有足够的状态学好佛法吗?你能有足够的状态和时间支撑你获得对应的体验吗?

断恶的“断”,并不一定是一刀二断的那层意思,当然也有这层意思,这里应该是更基础的理解——

包含分别判断、决断、解决的意思在其中。

如果延续下去,就是断各种恶、行各种善,这是世间人能学佛的基础,虽然不是直接输出解脱效果,但这些是能提供基础的求解脱的欲望和资粮。

福报太大也并非什么好事,富贵学佛难!

没什么波折,没什么大的刺激,他学佛的动力可能会出现问题。

很多人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的货色,没有压迫了,没有逼迫了,没有烦恼住临了,学佛的动力也就没了!

这种人很多,可能我们也是。

这就是需要转化了,用那种转凡入圣的套路,用那种把恶逆转化为优势的方法。

过去,佛教界是以禅宗路线为主,禅宗解读占据了几乎全部佛教理论界的统治地位,以禅宗解读为准、为主、为标、为指。

但是这条路现在再这样走下去就会是死路一条!

不是因为禅宗的路线走不通了,而是相比过去,大众的根性更差了,能走通的人太少了,已经不是一件普罗大众都可以亲近、得利的事情了。

在这种局面条件下,急需一套更新的、更贴合大众根性的,更能满足大众需求的,更能激发大众动力的系统解读。

因此,净土更加契合末法学佛人状态!

隋朝时期庐山净土初祖出现了,至今时间也不短了,可是很久以来,净土的解读权依然在禅宗手里,一直以来净土发展得并不好,度众效果也不理想。

然而用净土来解读净土,会发现对善恶的要求并不应该如传统模式那么严格苛刻,净土的门槛更低,但是也依然要遵循善恶有报的原则。

既然大众希望离苦得乐,那么必然要遵循善恶有报的因果规律,如果善恶没报,自然可以随便造作、毫无忌惮。

这样讲法虽然贴合了圣谛,但坏了俗谛,坏了世间救度的机缘。

因此,在这个问题中,以圣谛解读俗谛的方向是错误的,要认清善恶在俗间的价值意义和对契入善法的支撑作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