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全文网

发心过程辛苦又压力大,这样的付出值不值?

发布时间:2024-08-22 02:49:36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发心过程辛苦又压力大,这样的付出值不值?

发心过程中,有道友说:自己产生忧恼的原因倒不是家庭和工作,而是因为发心做事,过程中由于太过投入而倍感压力,整个人像炸弹一样,其他人随时都会被自己“轰炸”。

该如何解决呢?可从三个方面来着手。

“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给自己积累资粮?还是为了利益众生?”

如果是后两种发心,那完全没有必要(也不应该)生气,因为生气已经和最初的发心相违了。如果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那就再进一步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完成这项任务呢?——又回到了发心的问题上。因此,先审视自己的发心非常关键。

观察自己在发心的过程中,是不是在积累资粮、清净业障?

如果是,那么承受的一切压力就都是在积资净障,不应该为此而欢喜吗?无始劫以来,我们承受过无量的压力,唯有这一次是为了趋向解脱而承受的,为什么要生气呢?

应该欢喜,让压力成为动力。

如果观察到自己的发心不是为了积资净障,而是在搞世间八法,那就应该停下来想一想:是否要把世间八法带入发心工作和佛教团体中?没有必要,赶紧放下,调整发心,不要生起嗔恨。

从他人的角度来观察,有没有人因此而得到佛法利益?哪怕只有一个人因为我们的努力而生起了一念清净心、欢喜心,那付出的一切艰苦努力就都是值得的。既然已经得到了想要的结果,为何还要发脾气、起嗔恨呢?

假如没有一个人因此而获得利益,那我们要做的也不是生气,而是去思考这件事本身。我们凡夫人确实无法不去计较得失,所以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得与失有没有满足我们的所愿。

在发心的过程中具有牺牲精神,忧恼会减小;反之,忧恼会越来越大。牺牲精神与忧恼成反比。有“我”就有“我的得失”,有得失就有忧恼压力;没有“我”就没有“我的得失”,也就没了忧恼压力。

“得失”指“我的名声”“我的想法”“我的闻思修前途”。

我的名声

发心的过程中,我们无非是怕自己好人变“坏人“,谁都讨厌自己。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资粮,利益了众生,变成“坏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坏“名声不会障碍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也不会障碍我们解脱,不要害怕。

我的方法

发心过程中我们有时会觉得自己的方法更有执行力,更快、更强,所以坚持己见。

其实任何方法都能利益到相应根机的众生。比如讲法,讲得深有人喜欢,讲得浅也有人喜欢。上师常说:我们不要嫉妒别人的善根,更不要诽谤,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都没有把众生度尽,更何况是我呢?别人弘扬佛法,我们应该护持。如果别人的方法能利益到那部分众生,我们为何不去护持他呢?为什么一定要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呢?舍下坚持己见,忧恼自然随之消失。

我的闻思修前途

我们发现做发心工作后没有闻思修的时间了,大家一起听课的时候,自己满脑子表格,惦记着哪个道友没来……一堂课下来,最后就听到一句“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下面开始念《普贤行愿品》回向”,有时候会觉得付出这些好不值。

的确,听课是应该专注,但假如舍掉自己的闻思修能成全更多师兄,这不是很好吗?如果我们具有“只要众生能成就,哪怕自己不成就也没关系”的勇气,那就不会患得患失,只会越来越欢喜。

我们想想,上师显现上会不会承受压力?会的。可为何上师不会生起嗔恨等烦恼呢?

我们是因为“我”被损害了,忧恼嗔恨全是“自我”在作怪。上师则具有面对压力的勇气,而勇气来源于上师的大悲心——不忍众生未得值遇佛法而枉受轮回的痛苦,所以上师经常说他“很着急”。大悲心使上师成为轮回中的勇士,只为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可见,以自我为出发点,患得患失地发心做事,自然会有烦恼;而以大悲心和智慧去做事,再着急也不会有烦恼。

文 | 整理自菩提洲网站 >普贤讲堂

《入菩萨行论》浅释 第70课 除嗔恚03 慧灯法师讲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