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泳杉老师:泛爱众 而亲仁
发布时间:2024-09-06 02:46:31作者:法华经全文网 换句话说,要把爱父母的那颗心,拿来爱一切年长的长者,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还是什么?还是指人的范围,爱自己的族群,也爱其它的族群;爱自己的宗教,也爱其它的宗教。大家怎么样?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泛爱众这还是讲人。这个众只是讲人吗?不是的,拓展到我们能感知到的一切生命现象,所谓所有的动物、所有的植物都包含在这里面。这个时候他有根本了,他能爱他的父母,他自然能爱他的亲人,自然能爱他的朋友,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他自然而然的能够推而广之的,去爱护一切的动物、一切的植物。末学真的愿意相信,这样的一个次第来推广,我们不用教环保,不用教他,为什么?他自然爱。你不要教他爱国,为什么?因为他一定爱,他爱他这个家族,他一定爱他这个国族。这是很多外国人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他说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统统都不见了,只有一个中华文化还存在?这个外国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欧洲有一批的学者,就专门针对这个问题来做研究。他们后来的研究报告是这样子说的,他说中国的历史,虽然经过两次的亡国,元朝跟清朝亡国了,外族统治,可是它的文化没有断掉。可能是因为中国人重视家庭的结果,重视家庭,他家族的力量太庞大了,就我们刚刚讲的家谱,他爱民族。
前一阵子一个节气叫清明,清明的节气,我相信在座的长辈跟学长们都会去扫墓。而扫墓的时候,如果我们留意墓碑上,墓碑的最上方,两边大概都会写两个字。末学祖先的墓碑上面写的那两个字是“银同”,银色的银,相同的同。银同它指的是什么?它指的是我们祖先来的地方,叫做饮水思源,我们祖先来的地方就是银同。其它的有世安、有鲁南很多很多,这个叫不忘本,这就是孝道,这就是慎终追远。你看他爱这个家族,他能不爱这个国族吗?为什么他爱这个家族,必然爱这个国族?因为覆巢之下无完卵。你看这个鸟巢翻覆了,里面的卵还会完整吗?不会完整了。所以国家都亡了还会有家庭吗?不会的。我们华人不管他迁到世界的哪个角落,末学在印度尼西亚、在马来西亚都看到很多的宗祠,为什么?不忘本,他没有忘掉这个根本。这样的一个根本才能让他爱这个地球,才能让他爱这个世界。末学告诉大家,真的,我们现在的教育为什么收不到效果?失根了,他没有这个根。因此我们这里讲到进阶,那就是“泛爱众”,他是进阶要把它扩充出去。
最后我们看到“而亲仁”,还有“有余力,则学文”,为什么这里又提出来要亲仁?末学告诉大家,这叫师承。前面我们讲到“首孝弟,次谨信”,这么好的道理谁来教?没有老师,谁能教这个道理?后面这一段标明师承,老师。所以中国文化的两大支柱,我们在这里统统看到了,“首孝弟”,你看讲孝道,第一个讲孝道,“而亲仁”讲师道,所以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而这两个支柱成就一个人,你看成就人不容易,要有什么?至少要有两股力量,第一股力量来自于家庭,我们叫夫妻配合;第二股力量来自于学校,我们叫亲师配合。“总序”把这个都讲完,完全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老师教学生什么?教学生孝顺父母,而父母教子弟尊敬老师,配合起来教。我们现在人因为忽略这样的一个教育,所以不知道怎么教孝。而有些家长上过《弟子规》的课之后,回去他也知道孝道的好处,可是怎么样?很为难。为什么为难?因为三口之家、四口之家,他的难处在哪里?有位妈妈回去,确实这个孩子因为他还没上学,那怎么教孝?妈妈就告诉这个孩子,她说“孩子(那孩子还很小
在历史里面记载有一个九代同堂的,这在唐朝,张公艺九世同居,你看九代同堂。唐高宗就是因为知道有这么一户人家,专门亲自到他家去拜访,我们讲临幸,帝王临幸张府。他就问张公艺这个家长,他说“九世同居这在历史上没有看过,你是如何做你们的家教?你们的家风如何维持?”张公艺就向皇帝要了一张宣纸,于是乎就在这个宣纸上写了一百个忍字,“忍”,呈给了皇帝。历史上是这么记载的,说皇帝看了之后,眼泪都流下来,这太感人了。这皇帝看到这一百个忍字,你要晓得,它为什么感人?皇帝深有感受,他没有感受他怎么会有共鸣?深有感受,这相忍为国,相忍为家。你看夫妻配合就是一个忍字,它能够维系那么大的家族。所以怎么教孝那就简单了,换句话说,我们现在讲说它有演员,什么演员?爸爸孝顺爷爷奶奶,孩子就懂得怎么孝顺父母。现在为什么难教?因为没有演员,三口之家没有爷爷奶奶,你说父母怎么教孩子孝顺?没办法教了。所以我们这个时代,末学跟大家建议,我们将来要盖房子,要设计三代同堂的现代化建筑物,要设计,为什么?教孝好教。